我是烟雨人 ▷

缓出书如何?朱文科

发表于-2007年11月05日 早上9:22评论-1条

最近在网上认识湖南茶陵县一位爱好文学的中学女教师。她很兴奋地告诉我:“我要出书啦,要加入省作家协会了!”细问之下,才知道这位姐姐是2005年开始学习文学创作的,在当地已小有名气,最近她通过网上联系了一家出版社正要出版一部文集。她坦言之所以急着出书是为了出名,因为她知道只要出版一本书,就能够成为省作家协会会员。

作为一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能够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就出书、出名、加入作协,当然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只是在为这位姐姐祝福的同时,我当即毫不客气地泼了她一盆冷水:不要把作协会员这样的头衔看得太重,加入了省作协,也不一定就证明你是个作家。因为,我们不是为名利写作,作家永远靠作品说话。

曾几何时,文学是一个多么崇高的字眼,作家是一个多么神圣的称呼。文学之路的崎岖艰辛注定要做一名作家非一朝一夕能成。我认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作家,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写了将近六十年,发表的作品数百万字,可以出版十几本书,可他只出版了四本书,而且没有加入作协组织。是他的作品不够出版水平吗,是他不够加入作协吗?不是的,他说他对名利看得很淡,一直很低调地活着,因为他是为心灵写作的。我还认识几个网上的文学爱好者,他们过去从不搞创作,因为网络文学的出现才热衷在网上发帖子,不到两三年时间就出书了,入作协了,从此便以作家自居,令我这个在文学路上苦读苦写的十多年的文学青年不能不感叹:如今当个作家也太容易了。只要你有钱,只要你的作品“过得去”,哪怕过去从未在报刊发表过文章,照样能出书成作家。笔者所在的耒阳市这几年就有十多个作者竞相出书,有位高产作家三年出了四本书,在我们这里名气大振。再看看这些书的内容,有的全是些毫无新意味同嚼蜡的生活小品文,有的纯是把一些新闻稿件美其名曰“报告文学”集子出版,还有的简直就是一部消息、散文、通讯、调研论文、经验材料等堆积的“大杂烩”,不伦不类。记得我在编选散文集《煤油灯》的时候,把过去十几年发表的500多篇散文选了好几遍,因为基本是发表在报纸副刊的文章,在大刊名刊发表的不多,书出来后还很不安,生怕让别人笑话是垃圾。这些年,我在报刊发表的诗歌作品有200多首了,出版一本诗集足足有余,我一直犹豫不决也是生怕对不起读者。平时,当一些文学爱好者叫我“朱老师、朱作家”的时候,我总是赶紧声明:千万别叫我作家,我只是爱好文学罢了。

正因为如今出书容易当作家容易,人们对文学对作家早失去曾经的敬重和崇拜,文学的边缘化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现在你还在公众场合自豪地说你是个作家,别人一定会暗地讥笑你是个活宝。记得去年与毛泽东文学院作家班一帮同学去岳麓山看枫叶,大家为了免门票,就向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是省作协的作家,人家根本不买帐,我便试探地掏出一本湖南日报采访证,结果立马放行。大家当时就感叹:作家不如记者了。还有一次乘火车,我持省作协会员证去优先购票窗口,结果被售票员一句“排队去”打发。我不甘心,又掏出警察证,轻松就买到了车票。每每想起这两件往事,我就想,如今文学失去轰动效应,作家那顶神圣光环的暗淡,是不是与大堆的垃圾书、大堆的伪作家有关呢?

出书、出名、加入作家协会都无歧义,自无敷言。可是,一旦把出书当成了出名和入会的手段,这不能不说是文学的悲哀。文学是灵魂的事业,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甚至做一名优秀的作家,绝不是几年时间就能速成,而要看淡名利,不浮不躁,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与其急急地花一两万元钱买书出,不如多发表一些货真价实的好作品。

(2007年11月5日作)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朱文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鲁速 | 荐/鲁速推荐:
☆ 编辑点评 ☆
鲁速点评:

出书,现在的门槛越来越低,只要有钱,就可以出书。出了书,可以加入作协,也就成为作家了。实际上,作家是以文字说话的,文章质量高,自然大家崇拜;即使是作家,如果作品不赢人,那么别人只能嘲笑。还是静下心来,坚持不懈写作方为上策。

文章评论共[1]个
朱文科-评论

请编辑老师把“湖南茶陵县”删掉,把“耒阳市”改为“某市”,以免有人对号入座,谢谢!at:2007年11月05日 下午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