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比较喜欢利用零碎时间看一些闲书,做一些读书笔记,每当我看得投入尽兴时,常常会有一些同事走过来,拿起我手中的书,翻看书的封面,下面的问法已成习惯,不同的人或者相同的人总是问着类似的问题:“看什么书,这么用功,又在准备参加什么考试呢?”我的回答十分简单:“不看书觉得没事干,随便翻翻。”
老师们的问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整个社会对读书与考试之间关系的基本认识和态度,读书为了考试,“以考定读”似乎成了人们奉行的读书准则。难怪许多人感叹,如今中国进入了应试时代,升学考试、职称考试、计算机外语等级考试,进公务员队伍、进事编单位等等都需要考试,明目繁多的考试成就了一批批考场精英。在学历和各种证书是硬道理的年代,为了考试而读书,成了大多数人不得以的无奈选择,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种选择也许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
以考定读,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读书价值观,直接导致了读书成为考试的附庸,使读书难以成为一件十分自然、自由和充分自主的事情了。考什么读什么从根本上决定了不考就不读,使人们与更多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擦肩而过,散失了或许更好的发展机缘。因为书中的观点和内容能够帮助自己度过考试难关,人们对书的态度会发生一种扭曲性改变,变得更加相信和依赖书本,教科书上的内容谁也不愿意去做过多的质疑,逐渐形成一种盲从心理,当这种盲从心理成为惰性的时候,书虫便产生了。
我是一个在考试道路上走得比较顺利的人,中师毕业后,很快拿到了专科、本科及学位证书,在工资、职称晋级方面尝到了甜头,在各种招干考试中也有较好的表现,差一点脱离了现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我是典型的考试受益者,虽然我认为自己不是那种为考而读者,但蓦然回首,自己在考试这条迷茫的道路上确实走了不少弯路,浪费了很多时间,比如在自学中文专科本科的同时进行英语专科本科的进修,汉语言学士学位拿到后正赶上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上上下下地蓬勃开展,又觉得教育学专业比较重要,到现在又一直在攻读教育学士,求学道路可谓曲折,但并没达到理想化境。
为考试而读书的人,算不得真正的读书人。在我的记忆深处,因考试而名扬天下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屡试不第而一朝中举的范进,一个是不学abc,照样干革命的“白卷英雄”张铁生,这二位都是在畸形时代产生的异化人物;因读书而留名青史的则非奇才金圣叹莫属了,中国点评式的读书方法因他而达到高峰,他一生饱读读天下才子书,独有会心,畅达心中感慨,让自己与书同在,不亦快哉。金圣叹,圣人为之叹息的世间难得的千年一遇的读书种子,他超越了自己的时代,令今天所谓的读书人为之汗颜。
如今,我早已过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如果能够让我回过头来重新选择读书的道路,我会大胆地选择放弃一些考试,也会更加小心谨慎地去读书,因为我到现在才彻底明白,其实比读书和考试更加重要的是思考和创造。如果把读书和考试看作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人会成为迷途的羔羊,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创造会使人为世界留下一点新的东西,创造会迫使一个人重心向下,根植于现实的土壤,这样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只有重心向下,不断创造,你才会像不倒翁一样永远不倒。
-全文完-
▷ 进入江中居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