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发展中的信用合作(90)谢一民

发表于-2007年11月04日 清晨6:38评论-0条

□发展中的信用合作(90)

提到这个话题,说实话一时半会也道不清说不明,我从以下六个不同的角度比较前面地反映出信用合作在发展中的点点滴滴。

一、山西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沿革

1945年8月一1948年10月,解放区的信用社隶属各县生产推进社或合作社领导,业务上银行帮助指导。

1948年11月一1951年7月,信用社隶属供销合作社领导,业务上银行帮助指导。

1951年8月一1955年10月,信用社隶属人民银行领导。○1955年11月一1957年5月,农业银行领导管理信用社

1957年6月—1958年9月,人民银行领导管理信用社。1957年6月1日,随着省农行的撤销,信用社的领导管理交由人民银行。

1958年10月—1959年3月,信用社下放给人民公社领导管理。1958年10月,信用社并入人民公社,改称信用部,是人民公社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民银行的基层单位。1958年11月,信用社被并人“公社银行”,是人民公社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民银行的基层单位。

1959年4月一1962年11月,信用社先后隶属管理区和人民公社领导管理。1959年4月,信用社被改为信用分部,下放到管理区,受管理区党委的直接领导。

1961年4月,省人行调整农村信用机构,把以人民公社建立营业所,以生产大队设信用分部的组织形式,改为重点公社设银行办事处,公社普设信用部,较大的公社适当保留一些信用分部。信用部与信用分部受公社党委和公社管委会的直接领导,在业务上受人民银行的领导。

1962年12月一1963年11月,信用社隶属人民银行领导管理。1962年12月,纠正了信用社被下放的错误,恢复了国家银行领导下的信用社管理体制。

1963年12月一1965年10月,农业银行领导管理信用社;1963年12月1日,省农行第二次恢复组建后,信用社又隶属农业银行领导管理。

1964年初一1965年10月,我省曾在十多个县农行内部试办县信用联社,后随着农业银行并人人民银行而撤销。

1965年11月一1969年1月,人民银行领导管理信用社。1965年11月13日,省农行撤销后,信用社的领导管理交由省人行。

1969年2月一1979年6月,信用社曾被下放给贫下中农管理。

1977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整顿和加强银行工作的几项规定》,信用社既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的地位。

1978年8月30日,省人行印发《关于农村金融机构的意见》后,我省试办“所、社”合一,后随着农业银行的恢复而自行解体。

1979年7月一1996年10月27日,农村信用社隶属农业银行领导管理。

1980年11月后,信用社与农行营业所进行所、社联营试点。试点社占全省农村信用社的32.54%;1984年随着县信用联社的建立,实行县信用联社直接领导信用社,所、社联营自然解体停办。

1987年2月,我省开始试办股份制县信用联社。到1988年上半年全省股份制县信用联社达到18个。与此同时,还试办了5个“下脱上挂”县信用联社。到1987年底,全省基本上实现了县信用联社的普及。

1996年1月。全省县信用联社上挂一级。由地(市)农行直接领导和管理。1996年9月26日,山西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办公室下设信合处。1996年10月28日。山西省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接受人民银行监管,在信用社改革的过渡时期,山西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信用合作管理处承担起信用社的行业管理职责。

1997年8月,省人行设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管处。与省农金体改办一套人员,两块牌子,合署办公,共同承担全省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和监管双重职能。

1999年1月,人行太原中心支行合作金融监管处承担全省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和监管双重职能。同年12月,将合作金融监管处分设为信用合作管理办公室和合作金融监管处,由信用合作管理办公室负责全省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工作。

二、在战争年代山西农村信用合作的表现特征

山西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不过当时不叫信用合作社,而叫“农民低利借贷所”,这是山西农村信用合用社的前身或萌芽期。到1945年的7月才正式称信用合用社,但在名称上还是不统一,名称叫法很多,占比最多的是“合作社信用部”,依次是“信用银号”、“信用合作社”、“互助合作社”、“信贷所”等。从1939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信用合作社经历了10年战争的残酷考验和物价不稳的严峻考验,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信用合作社是在群众自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照搬德国雷发巽式的信用合作社,先下后上,自成系统管理,不依赖政府。也没有仿照薛仙舟倡导模式的信用合作社,由政府组建,自上而下,系统管理。而是先在农村,由群众自愿,民办官助而组建的,一方面作为群众沟通政府的经济桥梁,另一方面作为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贯彻政府的经济政策。

(二)不限制社员入社资格,各阶层的人都可以加入,包括机关、团体。这和雷发巽式信用合作社,薛仙舟倡导模式的信用合作社都有本质上的不同。

(三)不限制拿什么入股。现金和非现金均可,如公债券、储蓄存单、粮食、牲畜、鸡鸭、柴草、生产成品等,总的指导思想是量力而入股,只要能促进活泼农村金融,支持解放战争,帮助贫困农民缓解生活、生产上的困难就行。

(四)不限制社员对股金的处置权,可随时追股、退股。这就是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目的是股民一旦遇困难,有支配自己资产的自由权,以便于接近群众,使群众对入股有积极性,关心信用合作社的经营与发展。

(五)信用合作社由贫困农民当家作主,他们深知贫穷群众的疾苦,所以他们处处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替群众谋利益。群众有困难,就想方设法解决,信用合作社实际上成了群众的好参谋、好助手、炕头上的小银行。

(六)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的信用合作社,实际上是股民连有限责任也不负的带有救助民众性质的组织。这也是中国共[chan*]党为唤醒民众,万众一心,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一个方略。

(七)经营上的灵活性。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入股自愿、退股自由、贷款手续简便,信用合作社的业务员背包下乡,上门办理存款、贷款。

(八)有解放区银行的大力扶持。大多数信用合作社(部)在成立时都有银行注入的一部分启动资金;大多数信用合作社的账簿也是靠银行设置的;信用合作社的业务活动也是在银行的工作人员引导下进行的。历史资料可以看出,在战争年代没有银行的扶持,信用合作社就办不成,反过来说,银行和信用合作社联手,农村金融就能搞活。这也是山西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最基本的一条特征。

三、支持农民发展食品加工业,为粮食就地消化找出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农业生产形势方兴未艾,各种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尤其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出现了“粮满仓,油满缸”的喜人景象。广大农民纷纷要求把多余的粮食出售给国家,但由于国家目前库容有限,不可能完全征收,为解决“志粮难”、“卖油难”的问题,我们和信用社积极支持农民发展食品加工业,千方百计扩大吞吐量,搞好粮食转化,实现多层次增值,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卖粮难”、“卖油难”的问题,为农民开拓了致富道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一)现状——算账比较。近几年来,由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全县粮食产量年年增长。1983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1亿公斤,人均420公斤。农民除留足口粮和超额完成国家交售任务外,尚有3000万公斤粮食销不出去。对此,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发展食品加工业,把粮食就地加工,尽快转化销售。那么,怎样帮助农民发展食品加工业呢?我们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自觉认识、去支持的过程。

首先从人民群众饮食结构改变上,看发展食品加工的重要性。近几年来,由于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城乡人民收入增加较快,农民群众常天吃白馍的老习惯迅速改变。尤其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已经出现了住的要宽敞,吃的讲营养,穿的要漂亮,用的要高档的情况,如幼儿食品、营养食品、老年人食品等,现在也成了选购的对象,这充分证明农民的食品结构正在发生新变化。但由于目前食品工业落后,多数不能进行综合加工,品种少,较单调,只有尽快发展食品加工业,生产丰富多样的营养食品,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

其次从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上,看发展食品加工业的必要性。我县是全省粮食主要产区之一,行社每年都要发放一定数量的农贷支持粮食生产。但支持生产100斤玉茭,变价收入只不过10来块钱,如果把其加工成糖稀可收入30多元,若加工成糕点就可收入七八十元。事实说明,发展食品加工业,进行多层次加工和综合利用,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搞好粮食转化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再次从农业生产的发展上,看食品加工业的迫切性。我县人多地少,有丰富的劳力资源,有很多名师技术人材,发展食品加工业,人力有保证、原料有来源、产品有销路,又能把大批劳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还可把大量的种养专业户带动起来,把各项服务业也带动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

通过以上“三从三看”,使行社全体干部职工认识到,食品加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农业的发展,为食品加工业提供了物质基础;而食品加工业发展了,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农业的发展。食品加工业是农业生产的继续和延伸,也是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犹如一辆车上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我们农村金融工作者一定要当好这两个轮子的“助推器”,积极帮助农民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

(二)实践——四个帮扶。在支持发展食品加工业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四帮”:

1、帮规划,选项目,发挥当地优势。我县60余万亩土地,盛产小麦、棉花、谷子、玉茭、大豆、芝麻等。25万农业人口中,能工巧匠,人材济济。如何发挥这两个优势,使我县多余粮食更好地找到出路。我们根据全县山区、平川、丘陵、城填的不同情况,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对发展食品加工业做出全面规划,确定扶持项目。城关镇杨社西村农民杨海生,全家4口人,承包了队里5亩地,过去只在土地上作文章,一年收入不到千把元。1983年4月份信用社根据他家祖上三代会熬糖稀和制醋的传统手艺,先后贷款11000元,开始熬糖稀,到后来又增加了制醋、脱芝麻皮项目,一年时间,熬糖稀2·5万公斤,加工食醋1万公斤,芝麻脱皮1万公斤,纯收入10200元。仅此一户,加工转化粮食达7万公斤。几年来,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先后扶持群众办起了“一铺三摊”(小吃铺、凉粉摊、醪糟摊、豆腐脑摊)、“五坊”(粉坊、糖坊、醋坊、酱油房、豆腐坊)、“六厂”(面粉加工厂、榨油厂、人造蛋白肉厂、挂面加工厂、糕点加工厂、豆腐干厂),共1575户,从业人员3·5万人,加工转化粮食1300万公斤。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品种多样、原料加工配套、产销渠道稳定的食品加工体系,使食品加工业摊点遍及全县城乡和村村镇镇。

2、帮资金,找销路,提高经济效益。为了使食品加工业在全县迅速发展起来,我们在支持专业户和联合体的过程中,着重做到了帮资金、找销路。水头镇是我县粮食主要产区,粮食年产量占全县总产四分之一左右,人均生产一吨粮。而国家收购有限,真是吃不了,放不下,卖不出,农民迫切需要就地找出路。西下晁村张天义,过去在国营面粉厂当技术工,对加工面粉行业比较精通。1983年,他看到这种情况后,计划和原支部书记姚永福等三户联合办一个家庭面粉厂,要求贷款2·5万元。信用社了解到他们的打算后,破格给予了支持。从1983年11月份投产到1984年9月底,加工小麦250公斤,相当于全镇粮食征超购的总和。目前了为打开销路,已在太原、大同、阳泉、吕梁等地设点12处,年收入可达5万元。祁家河乡位于深山老林,交通十分不使,大部分地区不通电,农民加工磨面很困难,多余粮食卖不出去。1984年初,祁家河信用社针对这种情况,拿出2万元贷款,支持祁家河等三户联办了一座日产10吨的面粉加工厂,年加工面粉100万公斤,不但解决了山区1万口人磨面难的问题,同时又将75万公斤面粉运到外地进行了销售。信用社还帮助面粉厂设立了代存、代购、代加工、代销售、代送货上门、零存整取、整取零存等七个项目。

3、帮搭桥,传信息,恢复名牌产品。我县传统的食品名牌产品,曾驰名省内外,有的在国外也有影响。过去,由于“左”的路线影响,使这些名牌产品声誉下降,有的已经失传。近几年,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鼓舞下,我们在全县先后帮助恢复和发展了挂面、凉粉、糕点、陈醋等名牌产品20余种。如鲁因村手工制作的挂面,相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史上产品进京,给帝王进贡。日本侵华期间,曾把大批挂面掠夺东京,供上层人物食用。该产品制作精细,工序复杂,用料多样,主要以小麦特制面粉为原料,并含有食盐等成分,可长年贮藏食用。十年动乱期间,这一传统的名牌产品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近年二来,群众积极要求恢复生产名牌产品,裴介信用社顺应民心,主动组织群众加工挂面,并在资金上给以支持。首先发放贷款4·87万元,帮助352户社员购置制作挂面的设备和原料。去年全村640户加工挂面140万公斤,收入20万元。其次,帮助传递信息。年初,信用社动员群众和村民委员会成立挂面产销联营公司,印刷广告300余份,发至省内外各地。中央粮油进出口公司来函询问,是否能加工成空心甜食挂面,准备进入国际市场。该村一方面组织群众手工加工挂面,一方面和广州、深圳等地联系,用机器加工甜食挂面,研制成功后,可有大批小麦加工成挂面,为剩余粮食转化找到一条好路子。

4、帮技术,请能人,提高加工质量。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多层次加工的项目不断创新,单靠旧的花样、技术、设备,适应不了发展形势的需要。近年来,我们帮助食品加工业千方百计提高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引进新的技术,为粮食就地加工找到了出路。如大吕村吴长水,几年来他和孩子俩个手工做豆腐供不应求,信用社先后发放贷款7600元。帮助他买回做豆腐甩罗机、磨粉机、榨油丝钢机、抽水机,加工实现了电气化,机械化,经营由原来做豆腐一项扩大到磨粉、榨油等各项业务。月加工豆腐3·6万公斤、薯类2·5万公斤,用豆腐渣、薯渣等喂猪34头,年纯收入15000元。城关苏村生产的老陈醋,长期在市场打不开销路。陈醋不陈,面临关闭。城关信用社发现这一情况后,考虑到制作醋的原料主要是麦麸、高粱,同时当地人有食醋的习惯,只要质量能上去,销路没问题。鉴于这个厂有发展前余,就积极贷款3000元,建议该厂两次派技术人员到清徐老陈醋厂进行了短期培训,又高薪聘请了该厂具有30年工龄的高手孟宪云老师傅进行技术指导,并拿出2万元贷款购买了命名为“杏花”牌陈醋,大可与太原老陈醋相媲美。仅此一项,年转化高粱、麦麸2·5万公斤。

(三)收获——信贷投向的定位。粮食多了怎么办?根据胡耀邦同志最近指示精神:用限产的办法永远学不会商品生产。尽管我们在扶持食品加工业中做了一些工作,但还不能适应食品加工业飞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支持饲料加工,发展畜牧业还是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今后我们为粮食转化大开绿灯,保护群众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着重抓好以下四点工作。

1、在资金安排上,打破过去“春放、秋收、冬不贷”的旧框框,做到适时发放。并根据食品加工业生产的周期,合理核定偿还期限,可以打破年度界限。对采用先进技术的投资和更新设备的投资,都要优先大力支持。

2、发挥我们银行信用社联系面广的特点,继续进行“四帮”,搞好服务,提供信息,当好穿针引线人。

3、在结算方面,积极服务于食品加工业专业户,主动为他们开设账户,做到随到随办,及时方便。

4积极支持发展传统名特食品,把现代技术与继承、发展传统食品的精湛技艺结合起来,并支持做好传统名特食品的恢复和整理提高工作,发挥出我县传统食品的优势,保名牌,增信誉,力争早日打入国际市场,为国争光。

四、立足“三农”天地宽

按照省、地办《通知》要求,我们采取信用社填表统计和联社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今年以来全县信用社支农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义不容辞地坚持了为“三农”服务的基本宗旨,充分发挥了点多面广的优势,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服务农业,为闻喜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闻喜联社下辖22个信用社(部)、3个分社、24个储蓄所和790个信用站,共有职工和站干267人,承担着全县20个乡镇、342个行政村、6万多个农户,37万人口和所辖乡镇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在联社“凝聚团结聚精会神抓经营,改革规范强化管理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下,管理举措不断出台,清产核资初见成效,业务发展形式喜人,各项工作长足发展。尤其在支农工作上,全县上下万众一心筹资金、抓项目、搞扶持、保效益,坚持做到了信贷资金向“三农”倾斜,确保了信用社业务和农村经济同步发展。今年1—7月份,全县发展股金586万元,组织存款4028万元,累放贷款向辖区农户贷款24021万元,占总农户38%,户均投放贷款2904元,高出去年一倍多;当年新增农户贷款贷款3142万元,占各项贷款56。3%。其中社员贷款净放2932万元,较上年增加1327万元,占农户贷款28。1%,体现了信用社“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宗旨。主要做法是:

(一)把思想统一到支农大局上。近两年来,按合作制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被提到重要议程,闻喜县先后对21个信用社进行了规范,使大家进一步增强了为农村、农业、农户服务的思想意识。但对如何支农、支持什么、怎样把握投向提高效益几个问题,不少同志心中无数。就此,联社于春节之后,适时向政府部门请示汇报,主动参加“三个会”,迅速理解和掌握了县委政府的大盘子。即总体思路是“构筑新框架,加速再扩张,实力争三强”;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是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150元,乡企总产值达到26·28亿元;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划是“两个模式增粮棉,果枣菜牧快发展,龙头企业产业链,农民增收大决战”。对于县委政府的意图,联社在年初召开的1999年信合工作会议上全面进行了部署,并相应提出了“瞄准三个着力点”和四条服务措施。“三个着力点”是支持基础农业,确保粮棉油生产、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投入;支持主导产业,保证三大工程投入;支持服务行业,发展一批社会化服务部门、科技示范户和商贸个体户。四条措施是建立信贷员支农责任制,完善支农服务档案,做到社员、小额、农业贷款“三优先”,树立一批支农典型。通过大会动员和集思广议,大家方向明了,目标清了,信心足了,为支农确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把资金投入到“三农”刀刃上。信用社支农的关键因素是资金。今年,一方面由于连年存款大增、储蓄利率下调、农村经济不景气、基金会停业整顿等因素,组织资金难度大;另一方面,为防化金融风险,信贷投放无规模,从而导致了资金一直呈紧张趋势。对此,联社在大抓存款、股金和清理盘活信贷资金的同时,采取了三条对策:一是灵活调整规模和调度资金。如礼元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沉淀资金过多、贷占存比例偏高、现金严重匮乏现象,为保证支农资金需要,联社在1—7月份共为3个信用社调整了资金规模,向8个信用社调剂资金1371万元,使全县所有信用社都没有因缺少资金和贷款规模而影响支农工作。二是严把大额和非农业贷款投放关。对于大额贷款的投放,联社专门成立了贷款审批委员会,要求2000元以上的必须有存单质押,2万元以上必须经过联社审批。对于非农业贷款,要求各社在保证“三农”的前提下量力而行,严格掌握。1—7月份存单质押累放4988万元,占总贷款39.3%,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6个百分点;大额贷款投放5931万元,占总贷款46.7%,同比减少了11个百分点;农业贷款累放6976万元,占总贷款54.9%,同比增加10个百分点。三是保证关键项目的资金投入。今年开春后,抗旱保种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各社也全力以赴投入了“一抗双保”,先后发放贷款942万元,帮助农民新打井和维修深井1480眼,渠道防渗和埋管8万米,购进机井设备2300台(件),上马喷灌、高灌等水利工程20处,建设蓄水池169个,新发展水浇地7500亩,完成春浇19.7万亩。地处丘陵地区的神柏乡蔺家庄村争取到喷灌项目后,信用社3次主动发放贷款5万元予以热情支持,在3月15日的竣工仪式上受到村、乡、县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礼元信用社尽管资金紧缺,但当元村打井尚缺资金时,多方筹资3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村民们向他们赠送了“抗旱支农,甘露润田”的大匾。在确保一抗双保和粮棉油生产的同时,他们鼎力支持大棚莱、养殖、小枣接大枣、龙头企业、扶贫、科技示范户等一些重中之重项目,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把工作落实到利农点子上。裴社乡是全县的贫困乡之一,去年乡政府发出了“山上搞开发,山下调结构,彻底解决农民有粮吃、没钱花的问题的号召后,信用社积极响应全力支持,今年累放贷款406万元,百分之百全部用于农业。春季,全乡建设日光温室的高[chao]掀起后,信用社探索推出了“持证贷款制度”,就是凡属本乡固定农户、愿意搞日光温室,在信用社入上400元股金,便可获取一本特制的“社员证’,凭证可在信用社或本村信用站办理10倍即4000元限额的专项贷款。这一办法有效地配合了乡党委、政府的工作,促使全乡以大棚莱、草莓、芦笋、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全县有名的“红旗乡”。郭家庄信用社是全县支农工作的一面旗帜,他们自1992年起步推出的“档案支农法”和“十个农业经济专业村”的典型经验,一直被省、地、县各级有关部门所青睐。今年他们继续在“一法十村”上做文章,共建立支农重点户档案350户,平均每个信贷员达到30户以上,每人承包一个专业村,村村经济大发展。像西宋的大棚菜、卫家庄的养鸡、向阳庄的香菇等更是闻名县内外。位于郭家庄的闻喜县洋源牧业有限公司,是县政府确定的十大骨干企业之一,信用社做为重点大户累放贷款40万元积极支持,现已发展成为占地40亩、养牛上百头、建设棚舍40间、月均收入逾5万的名优企业。卫家庄村刘聪养猪达到200头,郭家庄村刘文学养鹿达到20只,西韩村孙宏学和两宋村粱庚礼养鸡达到近万只,他们不仅为全镇经济发展书写了光彩,也为信用社业务发展添上了“金翅膀”。

东镇是老牌重镇名社,今年在支农中坚持走“农企并举”之路重放异彩。他们一手抓服务农业,培育了川口、上镇、裴村、西街等一批“小康村”;一手抓兴办企业,使海鑫钢铁有限公司名扬全国,四海铁皮制品厂一派兴旺,三里焦化厂起死回生,过支持发展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使信用社形象进一步创新,也使自身业务长足发展。到3月底,全社存款净增883万元,是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余额达到6920万元,在全县进入三强。尤其是在近几个月各社存款大部分滑坡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

(四)立足“三农”的三条启示点。启示一,支农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大农业观念。眼下,不少地方、不少同志认为,我们这里经济发展了,农民有钱了,不需要支农了。他们只知道帮助农民买一袋化肥、捉一头小猪、浇一亩地是支农,而不懂得农业开发、兴办企业、科技兴农的大道理。存在有这种思想,必然会贻误支农,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我县东镇、郭家庄、裴社的经验做法,是支持大农业的典范,我们一定要学习借鉴,把支农引向深入。启示二,支农要确实为农民办一些实事。农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哪里信用社与群众关系处理的好那里支农工作做的好,哪里为农民办了实事,农民都会有所评价。礼元元村、河底苏村等不少地方向信用社赠匾送旗就是例子。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并不是一味追求旗匾,因为那样做有时还会使农民反感。但是,如果你官气十足与农民关系冷漠,如果你把贷款都放给关系户,如果你有意为难客户,农民送匾写表扬信,他们肯办吗?启示三,支农要与提高自身经营效益相结合。支农的目的在于兴社。岭西东信用社历来重视支持农业,促使存款当年净增495万元,计划完成情况在全县名列榜首,经验难能可贵。而在一些地方,一强调支农,往往会出现行政干预、一哄而起、集体承贷、个人顶贷、担保条件不足、贷款手续简化种种问题,这些做法实不可取。作为每个负有责任的领导者和信贷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经济头脑。即使有时有些人想不通,我们也要做好政策宣传和道理解释,绝不能顾此失彼,形成新的贷款风险。

五、党和国家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关怀

党和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十分关怀和重视。2003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了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方向;6月,国务院印发了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8月,国务院又召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9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制定印发了《农村信用社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社管理暂行规定》;10月,中国银监会山西省监管局挂牌成立。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信用社改革这么关心和支持,是对我们山西省信用社职工的极大鼓舞,将激励着全省信用社职工面对艰巨繁重的支农任务而加倍努力工作,为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03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总的要求是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制定出台《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中明确提出了信用社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原则:

深化信用社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宗旨,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加快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深化信用社改革的总体原则,一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明晰产权关系,促进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转换,使信用社真正办成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二是按照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分类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各种产权制度,建立与各地经济发展、管理水平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四是按照权责利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明确信用社监督管理体制,落实对信用社的风险防范和处置责任。《试点方案》中还特别明确: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级政府负责。并强调银监会作为国家银行监管机构承担对信用社的金融监管职能。

2003年8月,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出席座谈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意义重大,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经济,促进广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

2003年9月18日,中国银监会制定印发了《农村信用社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社管理暂行规定》。《暂行规定》中明确了农村信用社省联合社的总则、机构设立、变更和终止、股权设置、组织结构、基本职能。

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进一步提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国家给予适当政策支持,通过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农村社区服务的地方性金融企业。

2003年10月16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山西监管局挂牌成立。山西银监局作为国家银行监管机构,承担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职能,它的成立将进一步引导信用社坚持为“三农”服务的经营宗旨,加强行业自律管理,防范信用社金融风险,帮助信用社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六、信用社在些农村建设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2002年底,全省信用社一举摘掉了从1989年以来连年亏损的帽子,全省实现整体盈余2,216万元。进入2003年后,各项存、贷款大幅度增加,支农工作成效显著,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各项业务稳健发展。各项存款较年初增加125.08亿元,同比增长58%;社员股金较年初增加4.54亿元,同比增长46%;各项贷款较年初增加105.09亿元。同比增长43%;农业贷款较年初新增65.13%;经营利润1.05亿元。这组数字是振奋人心的,是一组意味深长的数字。它标志着全省信用社在新世纪新阶段打了一个漂亮的开局仗,预示着山西省农村信用社以后的发展会更快更好,又好又快;它说明了信合品牌、信合文化、信合形象在山西农村突出地位的空前提高;显现出山西信合人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双赢的丰硕成果和农村信用社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大影响作用。

在党的“十六大”后,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依据近两年来全省信用社的发展态势,各项存款、贷款每年可望递增上百个亿。这就是说,光信用社这个渠道就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三农”,将促使农村经济跨越式大发展,农户增收幅度也会随之上升增加,从而早日实现山西省农村达小康的宏伟蓝图,农村信用社也会在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大发展中与时俱进,发展壮大。驾驭时代脉搏,借势提速发展,完善内控制度,确保稳健经营。是山西省农村信用社新世纪新阶段的总体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实现“双赢”。因此,全省信用社职工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信合人肩负的庄严历史使命,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市场经济给信合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要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信合人,要做一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信合人,要做一个吃农家饭、想农家事、和群众心连心的信合人。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向党向农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展望未来,全省信合员工有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的方向、有各级党政部门的关怀和支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诚信立社,与时俱进,将在全面建设新山西的道路上书写更壮丽的篇章。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谢一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鲁速 | 荐/鲁速推荐:
☆ 编辑点评 ☆
鲁速点评:

作者从六个方面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了系统论述,论述全面,是一篇好的论文,但杂文味不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