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长小萍

发表于-2007年11月03日 下午5:31评论-4条

吃过晚饭,百无聊赖便躺在床上,随手打开了电视机,电视里正在播放我喜欢看的《真情》节目。

今天播放的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女孩的故事”女主持人真情的告白,深深地震动着我。

她说“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和一个有问题的家长。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长。”

她还说“在你教你的孩子做强人之前,必须教会他如何做人。”

是啊!现在都是一个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在“家庭教育”这个大舞台上有是怎样扮演自己的角色的呢?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感情、好恶,然而家长们大都习惯用一个理想的标杆来套不断成长的孩子;忽略他们成长的时刻表;不顾及他们个性特点。自觉不自觉地重复着、过激着、情绪化着,用各种方式催促他们奔向那个目标。一旦孩子达不到,就失望、抱怨、冷言冷语、正严厉色……使孩子处与一种失败、消极、木呐、颓废的状态,最终成为“问题孩子”。而有的家长则把孩子当做一个供自己消遣的小宠物来养,在物质上有求必应却不注重家庭的温暖,自己整天周旋于舞厅、饭局。赌场……这样也致使了一些孩子在物质上贪婪、挥霍,对亲情淡漠。不愿回家情愿流浪社会。也就象节目中所演的一样,孩子不见了做家长的急的象没头的苍蝇,到处乱转,开始痛哭、开始悔恨。有的幸运的则能找回来,而有的却走向了犯罪的深渊。给家庭、家长造成了终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当孩子出现问题后,家长们不妨冷静下来,好好地想想“在这个问题上,做家长的到底哪些地方做的不好,或者反思一下孩子为什么会有今天?是不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忽略了什么?

我的侄子小双今年18岁,读高三了,成绩一直名列前矛,是个自信活泼的大男孩可最近我发现他变了。变的不在自信,也不在活泼。有一天我在整理书桌时发现了他的日记“这次考试又没考好,该怎样向妈妈交代呢?我好害怕她那失望地眼神,那眼神就象一盆冷水劈头盖脸地朝你泼过来。不分场合、不容辩解,让你自卑,让你觉的对不起她。那仿佛是一把看不见的软刀子,扎着你,让你流血但不能流泪……唉!好累呀,我总是让她失望,可我不是成心的,我已尽力了……看完后,站在那久久无语,眼泪一下夺眶而出。真的,他们的感受似乎我比谁都能体会。哥哥去世后,嫂子把所有的爱倾注在大双、小双身上,一人含辛茹苦地培养着他们。而大双一直学习都不太好,于是嫂子就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小双身上。这其中的期翼有多高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正是她的期望太沉重,让小双感到了压抑,感到了不可承受。

小双本来就读高三了,似乎所有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围绕着考试、分数,而嫂子在一旁又总是不断的加压,拿别人来做比较,给予指责、埋怨……再自信的孩子也会产生挫败感,而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排在前头的毕竟只是极少数,即便是排在前头的孩子也是过的战战兢兢的,生怕自己掉下来……

正象节目主持人说的“没有问题孩子,只有有问题的家庭和有问题的家长”我想嫂子也算是一个有不少问题的家长了,你看她总是抱着一种急于“讨债的心理”一方面全身心的投入,另一方面又时刻提醒着你要回报。我觉的她的教育方式太现实也太紧张。一味的想把孩子攥在自己的手心里,生怕有一点儿闲着。恨不能装上马达让他变成学习的机器,通宵达旦才塌实。用考试、分数的紧箍咒不断的在孩子头上念……而她却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感受。一个18岁的大孩子,当然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他们也是社会的一个载体,也需要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在失意时也需要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在学校,学习压力大的阶段更需要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

还有一类就是象主持人说的“在教孩子做强人之前,却忽略了教他们如何去做人”

现在很多的家长都在关心孩子的成绩和生活却忽略了心灵的成长,但丁说过“道德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无法填补道德的空白”那么我们所忽略的是否是最不应该忽略的呢?

也许我们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自己苦点、累点是天经地义的只要不亏了孩子”其实正是这个错误的想法已经潜移默化的转移到孩子的心里,所以他们才心安理得,理所当然的接受来自父母给予的一切。在他们心里这是应该的,既然应该的就谈不上感恩。那么在我们无条件的付出时又错在了哪里呢?

教育,我们忽略了教育。一个让孩子如何做人的教育。或许,在孩子接受父母给予时,应当让他们体会这所得的,都是父母的心血,让他们懂得尊重,懂得珍惜;让他们在获的他人的爱时,也要明白爱是相互的,爱自己、爱他人。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都变成小畜生了,没心没肺的……”这又怨谁呢?能怪孩子吗?很多的父母把孩子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整天“小祖宗、小姑奶奶”地喊着。就这称呼,就这溺爱,能不成小畜生吗?

有人说过“孩子其实就是一张洁白无暇的纸,就看家长在这纸上画了什么,写了什么?所以我想:不管是单亲家庭还是双亲家庭都不应该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去支配;都不应该用自我的标准主观的去塑造孩子;不应该以自己绝对的自由去限制孩子的自由;不应该用考试、分数来结论孩子;更不应该给予物质的满足,却忽视给孩子心灵的花园浇水、施肥……不知家长们是否想过在这么多的不应该中,我们真正应该做些什么?

或许,正是家长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忽略了太多太所不应该忽略的问题,而最终导致孩子成为“问题孩子”那么最后家长们让自己去原谅孩子,还是请求孩子原谅我们自己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小萍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藤蔓居点评:

十分有所见解,父母的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时刻影响着孩子的关键因素。
其实,孩子是可塑的,善于模仿,同时,极容易受外界的感染,父母做人的原则与言行就是孩子学之的榜样与模仿的对象。
所以,叫孩子做好人,要从父母自身做起,自己正派,然后才有资格去引导好孩子,行才能知,这是尤其重要的。

文章评论共[4]个
濛蒙-评论

 欣赏了,
老规矩.
   沙发我来坐
西西/at:2007年11月03日 晚上10:57

文清-评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和不好家庭的引导。妹妹周末愉快!at:2007年11月04日 凌晨3:38

森林孤鹰-评论

不错,这是一个社会最现实的问题,而且也很普遍。有问题的孩子,为什吗?就其成因还不是家长的问题,为什吗?社会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体制有问题,不改变这种体制教育,恐怕一切都是免谈。有知识能创业,没有德就守不了业,只能是败业。我觉得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人,父母是孩子带有刻度的标杆,是孩子的楷模。at:2007年11月04日 晚上7:29

独目望秋-评论

对您的感言我十分赞同。我是搞教育的,十分有同感。我国目下的教育狠失败。老师很无奈。谁又有什么办法呢?at:2007年11月05日 下午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