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刀,看到做工精致的刀就忍不住想买。这有点象看到一个合心的人,就想和他做朋友一样的感觉。又喜欢旅行,所以常常有机会看到和拥有一些好刀。日积月累,不知不觉就收藏了很多各式各样的可爱的刀。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这些刀都是没有开过刃的,属于艺术品,不是凶器。
我现在手中的这把刀是在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工艺品专卖店买的,大约有一米多点长,窄刃,做工良好,钢火也不错。轻轻抚摸着手中冰冷的刀具,刀柄是木质的,很硬。刀身冰冷,雕有波浪般的暗纹,微微一动,立即发出道道寒光。赏玩之余,不禁想:这东西在我的手里是艺术品,而在长达数千年的冷兵器时代,却是真正的夺命神兵。以战乱最烈的三国时期为例,汉末中原人口有4千万,而到晋初,人口却只有2千万了。数据可能不是很准确,但人口锐减是肯定的。一个国家总人口的一半到哪里去了?答案可能只有我手中这东西最清楚。这还只是随便算了一下中国古代的一个时期,如果把范围扩大,历朝历代算下来,这个数据可能就太惊人了。几千年的冷兵器时代,有多少人成了刀下冤魂?想想都觉得可怕。但细想起来,刀是无辜的,问题出在用刀的人身上。刀可以用来侵犯别人,也可以用来保护自己,还可以用来观赏,就象我现在这样。何况,舞刀不失为一个锻炼身体的好方法,古时候有个公孙大娘善于舞剑,文学家描述其剑器一动风雨惊,身体不强健肯定是做不到的。刀,是真的刀,舞时要特别小心,不然容易伤人。据说,李小龙的儿子就是在日本拍电影时被刀误杀的。所以,只要一刀在手,就一定要凝神静气高度集中精力。就我的感受是:当刀一也鞘,寒冷而无情的光芒一闪,刀的主人立即就会不由自主地归于宁静庄严,即使这把刀是没有开过刃的。日本人是很会用刀的,例子很多,如抗日战争时著名的平型关大捷,被完全包围的日本兵士在持刃肉搏时十分善战就是一例。日本人的善于用刀是有其渊源的,历史上曾出过不少有名的剑客,我以前看过一本书叫《宫本武藏》,印象很深。主人公名叫宫本武藏,大约是日本战国时期的中人,这个人用刀十分了得,据说一生身经六十多次决斗,无一败北,而日本古时候的那种决斗,失败就意味着立即死亡。我还在网上看到过几把声名显赫的日本刀的照片,都不是很华丽,但有凝重的感觉。我不喜欢嗜杀的日本军人,但我欣赏实用的日本刀。
这样的深秋初冬时节,是适合舞刀的。所谓剑气横秋,大概就是因为秋气肃然,天地之间隐有杀气,所以古时候执行死刑都是在秋后。在我看来,传统的很多刀剑的套路都是花架子罢了,立决生死的就是刹那间的一刀,刀锋过处,胜利者站着,失败者倒下。刀,真正令人肃然起敬的也就是那一瞬间。如果从现代战争的角度看,刀,已经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了。但是,刀的意义并不在于实战,而在于它代表一种精神,一种无坚不摧的意志,一种最终的刚强。我想,真正喜欢刀的人都会有一种感受,刀,会从各个方面整体性地强化和增进其主人的精神力量。刀是不会讲话的,但它却能够影响和改变用刀者的意识,用刀的时间长了,浮躁、狂妄、冲动、迟钝、软弱、胆怯会离你而去;刀会令人冷静、淡泊、简单、敏捷、坚韧、博大。善于欣赏刀,可以帮助培养心中之浩然正气;善于欣赏刀,它甚至会教会你爱,因为真正的爱,应该只有简单而宽广的心胸才能容纳。刀就象一本无字的哲学书,不华丽,但实用。
我喜欢刀,但我现在已经不再收藏。以前的刀也逐渐尘封或送人或失落了。但我常会想起它们中的几把,好刀就象你真正的朋友,并不在于形式上的朝朝暮暮,只要心中有,就行了。
本文已被编辑[小萍]于2007-11-3 17:48:34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金士渊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