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和睦观
司马光倡导和谐的故事主要体现在他的《家训》中。
司马光《家训》,是由“家范”、“涑水家仪”、“训俭示康”三文构成。
司马光的和谐观充分体现在《家训》中,他认为国家是一个大家,家庭是一个个小家,大家是由一个个小家构成,这就形成了一个小家和睦与大家和谐的因果关系。
所以,治国必先齐家。正家道是正天下的根本,家道正而推及于一国,整个天下就太平了。
他还认为:大家和谐始于小家和睦,小家和睦在于立道。他所倡导的立道就是将一家人,因人施教,各立各道,有祖道、父道、母道、子女道、夫妻道等,应通过立道而规范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言行,达到家庭和睦,进而达到全社会和谐。
正因为这样认识,司马光首先对自己家庭中的主要成员都撰写了约束条框,有祖道、父道、母道、子道、女道、孙道、兄弟道、姊妹道、夫妻道等,规劝家人自觉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控制在条框之内。
如,他写的祖道是这样说的:作为祖先,没有不想着有利于后人,由于对子孙教养的方法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有的给子孙留下物质财富,但缺少人品才学教养,使其在身后很短时间就将祖上辛苦积攒的家业荡尽。有的人给子孙留下精神财富,注重对子孙进行人品才学教养,使子孙明礼法,做荣事,拒耻行,使家业代代兴盛。有的人行恶事,使子孙在人前人后抬不起头。有的人行善事,使子孙时时处处无不感到光彩。因此,人祖者应对子孙重人品才学教养,轻物质留世;行善事,使子孙从中受益;行恶事,则使子孙从中受损。
如,在姊妹道中司马光举了个例子。齐国进攻鲁国时,在城外田间见一女子,抱一孩领一孩奔跑,等军人快赶上时,女子则放下抱着的孩子,抱起领着的孩子跑。齐将追上问:“抱的是谁,弃下的又是谁?”女子答:“我无力保护两个孩子,弃下的是我的孩子,抱着的是我哥的孩子。”齐将又问:“何意?”女答:“自己的孩子是私爱,哥哥的孩子是公义。如背公义而为私爱,即使得免于难,但国人也不会饶恕我,这样我会无地自容。现在虽然心痛,但为了道义,所以忍心弃子行义,不能无义而面对鲁国。”齐将听后,深受感动,于是停止攻城返回。
如,在妻道中他写到:做妻子的要有六德,一顺柔,二清洁,三不妒,四节俭,五恭谨,六勤劳。妻子要谦让恭敬,先人后己。做好事不张扬,做了错事不掩饰。要能忍辱含垢,常存畏惧之心。
从司马光《家训》中给家庭成员人人立道,联想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不正是一个中国《国训》吗?
小家稳则大家稳 小家兴则大家兴 大家兴则中华兴
-全文完-
▷ 进入谢一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