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缠足”,在我国的封建社会里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中国历史上变态的审美情趣之一,是对女性身心的迫害·如果谁家的姑娘不缠足,长出和男人一样大小的脚来,这姑娘即使长得再漂亮,身材再苗条,也会被别人看作丑八怪。当时就流行这么一句话:“姑娘脚大,难找婆家。”姑娘们必须要有一双“三寸金莲”的小脚才算得上漂亮。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脚大脸丑!缠足起源于何时,源于何人,均无从考证,只有各种各样得传说丰富着人们得想像·
民间神话传说缠足在上古时期就有,大禹治水,娶涂山氏女为后,生了个儿子叫启·据说涂山氏女是狐狸精,她的脚就很小·也有人说缠足是始于商代,相传商纣王的妃子妲己是狐狸精变的,又说是雉精变的,但是她的脚没有变好,于是就用布帛包裹了起来,由于妲己受宠,宫中女子便纷纷学她把脚裹起来·
这些都是神话传说也不足信,但是有一点确是可以肯定的再古代尤其是在元明时期小脚女人是备受赞美的,那时有些小脚癖们还制定了小脚美的七字标准:瘦,小,尖,弯,香,软,正··山西大同地区的妇女小脚被认为天下第一,有大同小脚甲天下之称·
元明清时期妇女缠足之风愈演愈烈,小脚已成为男性眼中标准美人的主要条件,甚至唯一条件·富家子弟不仅娶妻要选择小脚姑娘,而且连纳妾,嫖妓也要选择小脚女人·
洞房花烛夜时,当新郎发现新娘的大脚时,有的竟泪眼红肿,泣不成声;有的干脆离家出走,逃之夭夭;也有的逼令新妇缠足,百般虐待;还有的因公婆嫌恶媳妇大脚,致使家庭关系不和睦·例如,丰润县某村有个老孝廉,他儿子娶媳妇那天,新娘一下轿,因双脚肥大被围观的亲友,村民们嘲笑·这位老孝廉顿时气得晕了过去·从此,终生讨厌这个大脚儿媳妇,造成家庭不和睦·正如<听雨丛谈>一书所说:妇女大脚是要遭人讥笑,歧视的,”母以为耻,夫以为辱,甚至亲串里党,传为笑谈,女子低颜,自觉形秽”
但是历史上就是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天生生就一对天足,但却贤惠,深明大义并且辅佐了一代开国明君,她就是名震古今的大脚马皇后马秀英·
传说朱元璋和马秀英刚结亲时,一看见马秀英的一双大脚,还真觉得有点头疼,半天都不和她说话,马秀英看出了他的心思,就说:“我也不嫌你长得像个丑八怪,你也就别嫌我大脚了。咱们两个两将就凑合着吧吧。”可见这马皇后是个多么心胸开阔的人·
朱元璋皇后马氏,名秀英,生于元至顺三年(1332),宿州人。母亲郑媪,早死,父亲马公。朱元璋称帝,他们作为已故椒房贵戚,也没有留下名字,可见是极普通的人家,不为人所知。马公与濠州人郭子兴友善,把女儿托给他,马公死,马氏成为郭子兴养女。马氏人很聪明,又好学,在子兴家识字读书,尤其喜好诗。又会做人,与养母张夫人处得非常融洽,为养母所喜爱。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投到郭子兴麾下当亲兵,子兴赏识元璋,将马氏许配给他。这对新人,男25岁,女21岁,年龄、身世都很般配。马氏婚后,对家庭生活的安排,对于各种人际关系处理都很得当,深得丈夫的欢心和敬重。
朱元璋雄才大略,很快在濠州红巾军中崭露头角,不免遭人侧目,郭子兴亦对他有疑忌。诸将出征,掳获物都要贡奉郭子兴,元璋不猎取私财,无从进纳,更容易引起郭子兴的不快。马氏见此情形,就把自家财产送给养母张夫人和郭子兴妾张氏,请她们在义父前给干女婿说点好话,以弥缝裂痕。有一次,郭子兴把元璋关了禁闭,不给饭吃,马氏心痛丈夫,但那时粮食供给十分紧张,每人每天都只配给一定量的食品,即使元帅的女儿也不例外·马氏不敢让别人知道那条通向别室的通道,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装作身体不适,把食物拿到卧室中,待到傍晚时壮着胆子穿过坟地,把食物偷偷地从后窗递给朱元璋,这才勉强维持住朱元璋的性命·可是马氏所省下的这点吃的,根本不够朱元璋吃的·为了能使丈夫吃饱,马氏只好使出下策---去厨房偷吃的·一天,她看准了房中烧饼刚熟,厨子又离开了厨房,便悄悄地溜了进去,一下子掀开笼盖,也顾不得烫手,抓起几个烧饼便揣进怀里,不料刚一跑出厨房,就恰好碰见养母张氏·张氏见她神色慌张,就问她何故如此慌张,马氏以为自己地行为已被发现,半天不说话·张氏把她带到自己地房中仔细询问·马氏忍不住就伏地大哭,把事情一五一十地禀明了养母·张氏听了大为震惊,等到解开衣襟掏出藏在她怀里地烧饼时,发现她的胸部已被热气灼伤·(《明史高皇后传》),可见这对小夫妻那时感情的深厚。
这些事朱元璋铭感五内,当皇帝后还向大臣讲述,把它比作刘秀困在河北得到冯异豆粥麦饭的美事。据《明书》记载,朱元璋与陈友谅对垒时,曾被对方追击,马氏背着元璋逃跑,太子朱标为此绘有图像,放在怀中。后来朱标与乃父政见不合,元璋追打他,他故意把图像遗落在地,元璋见到,痛哭一场,也就不打儿子了(《明书懿文皇太子纪》)。这个记载未必是真实的,不过马氏不像当时的其他妇女缠足,是天足者,背丈夫是有可能的。马氏自奉节俭,衣服穿破了还要补了穿,听女史官讲元世祖昭睿顺圣皇后用旧弓弦织成绸,做衣服穿,马后就命用旧料织治,做成盖被、巾褥,送给孤寡老人。
马皇后对子女仁爱,勉励他们学习,要求他们生活简朴,有比穿衣、用物的,加以教诲,又把宫中利用旧料织成的被褥送给他们,并解释说:你们生长在富贵家庭,不知纺织的难处,要爱惜财物。她对待养子如同亲生的,而且始终如一。
和朱元璋血缘最近的亲戚是侄儿朱文正,文正在对陈友谅战争中立功,因叔父未及时赏赐而不满,元璋因此杀了文正身边的亲信,还要治他的罪。马后也把文正当儿子看,这时劝元璋:这孩子立了好多战功,守南昌尤其不易,况且只是性急要强,并不是反叛,不要追究了,元璋这才将文正免官了事。这一事例说明马后保护了亲属正当权益。
马后对娘家人极为怀念,每当说到父母早逝就痛哭流涕,朱元璋也因关心她而及于外家,可是马皇后坚决不同意·有一次朱元璋对马氏说:你是皇后,给皇后地亲戚封官,以前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做的·马皇后说:你想过没有?国家的法令是你这个做皇上的定的,你命令文武大臣不要为自己人谋官,可自己反倒不守法,人家怎么服气你呀?你不必怕我为难·我的亲戚未必都是有才能的人,让没有才能的人当官掌权,不是我的心愿·用人一定要看他的才能高低,不能看和咱们关系的远近。马后认为封外戚容易乱政,不是好事,事实上马后是孤儿,娘家已没有人了。元璋只好追封马公为徐王,郑媪为王夫人,在宿州为他们设立祠祭署,以邻居王姓主持奉祀的事。
俗话说的好:妻贤夫祸少,妻贪夫招罪,古往今来,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位贤惠,深明大义的女人在支持着他·有人说皇帝背后的女人通常都是在祸国殃民,比如像褒姒灭周,妲己亡殷,吕后弄权,杨贵妃乱唐,…殊不知贤明的也不在少数,像长孙皇后,和我们现在正在谈论的马皇后·
不仅在政治上辅佐朱元璋马后与身边的妃子和宫人也是和睦相处,是比较慈惠的。妃嫔中有人生儿子,一定厚待他们母子。马后以皇后的身份,还要管丈夫的饮食,宫女认为她不必这样做,她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尽做妻子的责任,再一是怕皇帝饮食有不中意处,怪罪下来,宫人担当不起,她好承受着。她也设法保护宫女,有一次朱元璋盛怒要立即惩罚一个宫中下人,马后也假作发怒,命把那人捆绑起来,交给宫正司议罪。元璋不满地责问她:这是你皇后处理的事情,为什么要交给宫正司?马后回答:赏罚公平才可以服人,治理天下的君主,哪能亲自处理每一个人,有犯法的应当交给有关部门去办。元璋又问,那你为什么也发火?她回答说,当皇上愤怒时,我故意也发怒,把这事推出去,消释你的烦恼,也为有司能持平执法。这一事表明她对丈夫、宫女双方都是关怀的。
命妇入宫朝见,马后以家人礼来接待,给人以温暖,对朝臣的家庭也给以关心。有人告发和州知州郭景祥的儿子要杀乃父,朱元璋欲以不孝罪处郭子死刑,马后知道了,说这是传闻之词,不一定真实,何况郭景祥就这么一个儿子,处决了他就绝后了。朱元璋一调查,果然是传闻不实,不是马后的劝说,郭家就家破人亡了。
洪武十三年(1380),知制诰宋濂因长孙宋慎陷入胡惟庸党而获罪,元璋要处他极刑。宋濂是明朝开国“文学之首臣”(朱元璋《高皇帝御制文集赠翰林承旨宋濂祖父诰》),又是太子的师傅,这时他已告老还乡,与胡党毫无牵涉。朱元璋搞胡党扩大化,宋濂眼看要遭殃,马后及时出面救援,她说:老百姓请一位先生,还知道终生不忘尊师的礼节;再说他致仕回籍,京中的事必定不知道,可别冤枉了他。但是元璋一心惩办胡党不听马后的劝告。一次马后陪丈夫吃饭,她不喝酒,也不吃肉,元璋问为什么不吃不饮,她说:听说宋先生获咎,我不近荤酒,为他祈福,希望他免祸。听了这番话,元璋动了恻隐之心,饭也不吃了,第二天赦免了宋濂的死罪。
马后对士庶的生活也有所关心。明朝太学建成,朱元璋临幸回宫,马后问有多少学生,回答有几千名。当时有些太学生携带眷属在京,他们没有薪俸,无法养家,马后建议按月发给口粮,元璋接受了,专门设立“红板仓”,存储粮食,发给太学生。此后,”月粮”成为明代学校的一项制度·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马皇后卧病。八月,皇后的病情逐渐变重,群臣都请求广觅良医。而朱元璋的情绪也随着妻子的病情起伏不定,他对着各处召来的名医大发雷霆:“如果救不了皇后,我就要你们的命!”
病榻上的马皇后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劝说朱元璋:“人生在世,生死有命,祷祀又有何用?至于医生,也救不了命数当死之人!何必为我而罪连诸医?”朱元璋虽然应允了妻子,但是对丈夫的冲暴性子非常了解的马皇后却仍然从此拒绝服药,坚决不给丈夫在自己死后杀戮群医的理由。
妻子不肯服药,朱元璋虽然贵为皇帝也没有办法。很快,马皇后的病情急转直下,终于到了弥留的时刻。马皇后临终时,朱元璋守在妻子的身边,问她还有什么话要说吗?马皇后说:“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就在八月丙戌这一天,五十一岁的马皇后离开了人世。九月入葬孝陵,谥“孝慈皇后”。
对于患难与共的妻子如此撒手,朱元璋十分悲痛,他不止一次当众恸哭。虽然他正在盛年,后宫又有许多嫔妃,但他从此再没有继立皇后。在他心目中,世上再没有其它女人配得上享有马秀英的地位。朱元璋的晚年生活十分孤寂,而且脾气也因此一天比一天大,盛怒之下再也无人敢劝·他不仅开始大肆屠杀开国功臣,甚至还对一些小吏动用一些骇人听闻的刑罚,延续中国几百年的文字狱也从朱元璋这里开始了 ……
对于后宫的女人孩子们来说,失去这样一位慈爱善良的皇后就更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从此再没有人能够在易怒好杀的老皇帝面前保护他们,也再没有人能够那样真正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们了。宫人们做歌以寄托难抑的思念,歌曰:
“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也许是始终难忘夫妻之情,当十年后皇太孙朱允炆长大成人的时候,朱元璋为继承人选定的嫡妃是光禄少卿马全的女儿。在老皇帝的心目里,孙儿象自己一样娶姓马的女子为妻,应该是一件很值得安慰的事情。
永乐元年(公元1403),明成祖朱棣追尊母亲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明世宗朱厚骢再次追尊马秀英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明初有个商人沈万三,是“赀钜万万,田产遍吴下”的江南第一大财主(董谷《碧里文存》),据说朱元璋建设南京城,洪武门至水西门一段城墙由他出资修筑。又据说沈万三要求出钱犒赏军队,元璋问他,我有百万军士,你能普遍犒劳吗?他不知收敛,满有把握地说可以每人发给一两银子。这样的人,富可敌国,敢同天子抗衡,激恼了君主,要以乱民的罪名杀掉他。对此,马皇后劝解道:沈万三富是富得出奇,但他没有犯法,也没有谋图造反,杀他没有道理,也不符合法令,还是不杀的好。元璋听了她的话,免沈万三一死,把他流放到云南。
朱元璋见南京城建得壮阔宏伟,心中喜悦,非常得意,站在城上对马皇后说:”南京城东倚钟山,北临长江,虎踞龙盘,金城汤池,可保子孙万年·”马皇后不以为然,她说:”子孙之事·谁也预料不到·天下没有不破的城池,惟有德者居之,以德化民,才是万里不破的长城·”
马皇后在她的一生中对明太祖确实尽道了贤内助的责任,许多事别人不敢说,她可以坦白地劝告皇帝·她的见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朱元璋施政·
马皇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得体。当朱元璋在甥馆时,与义父母及其家人;独立成家后,与义子,与丈夫的子女;做皇后以后,与妃嫔,与宫人,与命妇,与朝臣,与娘家,种种关系,料理得妥切,与人关系融洽。她能做到这种程度,重要的在于她按“待人以宽,责己以严”的原则去办事,与他人的矛盾就易于化解。
马皇后的所作所为,赢得了丈夫的尊敬与爱护。她生前,朱元璋褒奖她,比诸历史上的贤后唐太宗长孙皇后,为她父亲起坟立庙;她死后,朱元璋不再册立皇后,表示对她的敬重和怀念。这一对同甘苦共患难的夫妇,互相眷恋,互相体贴,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丈夫多妻妾,她的生活还是完满的。
《明史》赞扬马皇后,“母仪天下,慈德昭彰”。的确,在封建时代,她是贤妻良母的典范,是“母仪天下”者中的佼佼者。她帮助丈夫成就帝业,谏止丈夫的败政,料理好家中、宫中事务,造成家庭和睦的局面,她对于朱明王朝、对于朱元璋的家庭都作出了贡献。封建时代称颂她,有其道理·
在中国皇后群里,出身贫苦的非常多,然而绝大多数在一朝登顶后都贪得无厌只知揽权享乐,从前的少少优点也往往荡然无存,显露出一副暴发户的丑恶嘴脸,对于自己出身的穷苦阶层翻脸无情。——而马氏,却将她的善良睿智克己为人从微贱时一直保持到了睥睨天下之后,并终身如此。。
大脚马皇后本是一位极具反叛精神的平凡女子。她生于乱世,有胆有识,在艰难逆境中,全力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五次救朱元璋死里逃生。做了皇后后,虽大富大贵,仍不娇,始终不忘民间劳苦,不改勤俭本色,不变平民心态,时常用自己的言行规劝、影响朱元璋。她惩奸佞亳不手软,扶良善鞠躬尽瘁,保忠臣机智灵活,助皇上能屈能伸,革陋习坚决果敢,倡新风大马金刀。朱元璋称她〃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她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诸后乃至命妇民妇皆以其为楷模,争相仿效。她是史家公认的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贤后·
史书多称马皇后为“千古贤后”,这样的称谓固然恰当,可是同时也多少让人觉得不是滋味。对于马氏来说,用这样的称谓恐怕既不合她的本意,而且扯上了权力意味,反而对她的品德是一种污渎。如果一定要说,那么马氏就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中国女人。看起来似乎柔弱,实际却无比坚韧,平时柔顺无争,面对人世的一切风云变幻时却有无比的勇气充分的智慧明智的判断,能够承担许多大男人都畏葸不前的艰难困苦。最典型的中国女人还往往拥有最难能可贵的善良,即使自己都吃不饱,也要省出口粮怜惜丈夫养活儿女接济别人。而马氏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而她最与众不同的还有一点,正是这一点使无数人心服口服地称她为“千古贤后”。
但是我们从马皇后身上,也看到古代女子悲惨的一面:她生活的一切就是为着丈夫,丈夫也就是她的生存价值;这是一种小女人的生存价值观,她没有个人的意志、爱好,没有男人那样的事业没有男人那样的崇高理想,心里只有丈夫,没有个性,没有独立的人格,更不会去追求平等的地位。在那个时代,贤妻良母与女子独立的人绝然对立,而且只能是前者有出路,这是那个社会女人的唯一选择,社会不允许她与丈夫做对等的人。那时,贤妻良母就意味着妇女为丈夫、儿子牺牲自己,生活失去了意义!?这不能不说是这又是封建礼教的一大杰作·
时代变了,再宣扬封建式的贤妻良母,用那个标准要求现代地女人,用封建的眼光去审视一个女人的是与否是完全不符合现代人性的观念的,不说是男子对女人要求完全顺从地落伍思想的斥责也至少是不能容忍残害妇女的封建道德的存在,那样的话就对现代妇女是太残忍的事了·
一个女人的好坏至少不应该只是由男人去评价,女人不是因为男人而活,不是货架上的商品,马皇后固然好,但是那个年代已经距离我们太远了,她只是个皇后或者直接说她只是一个封建社会的一个普通女人而已,在那个年代,她的这种做法受人推崇是因为她顺应了当时时代的发展,或者说她的做法正好迎合了封建统治者对女性精神上的统治而被立为榜样·如果到了今天,女人们心中若还是只装有她的儿子丈夫和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未免有点可怜了·她们应该有更高的理想有自己的事业才不辜负上苍带她们来到着世界上走一遭!至少我们可以在精神上完全的独立!
在我看来,一个女人要是一生只是为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而活,那么就实在是悲哀,也就失去了一个女人生存的真正价值!一个人应当为自己而活,更何况是一个女人?不知道马皇后若是活到今天会怎么看待今天的社会呢?
-全文完-
▷ 进入拜星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