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听“剩女”一词,甚感有些新鲜陌生。起初倒觉得不过是两个很平常的字相加而成,还会有什么新意吗?然仔细听其道来,甚感其玄机门道顿生,不免有些注意,一时兴趣牵引躺床辩听,渐渐融入在《鲁豫有约》节目《我们是剩女》之中。
归纳“剩女们”宣言发现,所谓的“剩女”,乃是那些在婚姻家庭上被挑剩下来的女性或者挑剔别人而把自己耽误下来的大龄女性们。其实,这个节目有些偏向后一种意思,那就是对婚姻家庭要求较为理想化或者由于学习工作时间太长耽误了自己婚姻,而反过来造成了自己是婚姻家庭上的多余者的新新群体。用马哲中的“异化”一词来概括倒是有些相似,她们由新社会婚姻家庭上的优越者变成了今天婚姻里的落伍者,或者称之为婚姻家庭中的“叛逆者”与“异化者”了。
看到这里,面对她们,有喜有悲,心里有些异样但一时又不可说清。现代社会的快速节奏与传统思想的大解放,导致“剩女”现象越来越多了,以至快成为一个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了,这是一个值得人们尤其是女人们应该关注的新群体新现象。
本来看着她们面对镜头,侃侃而谈,神情自若,倒是非常佩服她们在生活上的勇气与大胆的追求精神。她们好学上进奋斗打拼,一股强者的豪迈之气,感动于天下那些平凡的女流之辈们。仔细分析她们的学习、工作、学历背景,她们具有明显的“三高”之特点:高学历、高职务、高工资。这些人生方面的内涵厚实得的确高出常人而非一般,看来令人瞠目之结舌。
面对她们这样的来历,她们成为“剩女”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理由归纳起来,她们要么是眼光向上对婚姻期望很高;要么是在错误的时间内在做正确的事情;要么是职业特殊化造成了婚姻与工作的不小心错位。
在学习、工作与社会之路上,她们可谓是强者,其人品、意志、追求、理想等等方面令人折服,也大为可敬的。而一般的女人会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自然地运转与跟进,学习、工作、恋爱、结婚、生子到中年、老年。但她们打破了女人人生思索之常规,逆向思维,非程序地出牌,表现出与一般女人所不同,在女人群体中显得如此的突出与明显。其实,仔细地探究,我们又不可避免地看到她们的人生的些许悲哀与败笔。“剩女”阶层们的学历上多数是硕士以上学位,工作上多数是白领或者是管理阶层,生活上多数房子、车子、票子齐全,日常生活极其优越,在社会上算是上等的阶层了。
反观另一面,她们的个人生活究竟到底怎样呢?是她们无欲?还是无性?难道不需要爱吗?也不需要情吗?她们是拥有了许多,物质可谓丰盈,而精神尤其是爱的世界却是一片空白,荒芜地到了绝境。孤芳自赏倒成为她们的一片人生风景,脱离了世俗的生活,遁入空门,这与尼姑们又有什么两样呢。这样看看她们,侃侃而谈的话语中不免存有一些神伤;神采奕奕的面貌里不免存有一丝凄凉;优越充实的生活内不免存有一点缺失。除了那些物质与高雅,令人羡慕的优越工作与生活之外,她们未免少了些女人的真味,少了些女人的飞扬,也少了些女人的内涵,而不能算其完整之人,起码不能算个真正的女人了。
爱是阳光,也是雨露。这个世界有大爱小爱;有父爱母爱;有亲人的爱与朋友的爱,但还有一个极为重要之爱,那就是两性之爱。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文人名人伟人,为了民族为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与牺牲,这其中也包含着两性之爱的力量啊。马克思与燕妮的革命爱情千古流传而成为佳话,孙中山与宋庆龄的革命婚姻万世流芳而成为经典。这丝毫没有损伤他们为国家与民族事业的形象,反而大增其色呢。
人是万物之灵,也是一个最为浩瀚内容的高级动物。人不同一般的事物,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应该有低、中、高三种需求;仿照马列最新理论,一个人的世界里也起码应该有四种层面的东西即物质、精神、文化与社会方面的存在。因此,完整人生的旅途里应该是盛满着丰富的内容与精彩,不管这些层面的程度何大何小。所以丢弃什么都可以,但绝对不能丢弃人生中最本质的东西;拥有什么都可以,但绝对不能拥有最无爱的孤独。
“剩女”出现,这不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倒是一个社会与民族的隐隐悲哀。同时,从中也折射出许多的社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与探讨。一个只强调社会性一面的人,不是一个全面的丰满的人生。人们今天在努力为社会工作,享受着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别忘记了自己作为“精神人”的另一面的存在。“大家小家”两头兼顾,“两个文明”一起来抓,这才是较为理想的人生与社会啊。
以上小文只是一时初探,不免有些粗陋。其目的是引出这一社会现象,敬供大家讨论为安。
-全文完-
▷ 进入藤蔓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