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卫夫人故事谢一民

发表于-2007年10月31日 清晨6:40评论-0条

□卫夫人故事

我国古代著名女书法家,东晋时期的卫铄(279——349),字茂漪,人称“卫夫人”,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他的堂叔卫瓘,堂兄卫恒,都是著名的书法家。

她的代表作是《古名姬贴》小楷,其笔法古朴肃穆,姿态自然,吸收了篆字的一些特点,是楷书中的上品。唐朝评书者称其书如“捕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红莲映水,碧海浮露。”卫夫人撰有《笔阵图》一书,阐述了执笔,用笔的一些基本方法。其中有这么几句:“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她主张书法要“多力丰筋”即力量刚强,筋骨丰满,而反对“无力无筋。”

大书法家王羲之跟卫夫人家是亲戚。王羲之小时就跟着卫夫人学习书法。卫夫人曾称赞她的这位学生说:“此子必蔽吾书名。”就是说,她的这位学生必定后来居上,在书法界的名声盖过老师。果然被她说中了。卫夫人不愧独具慧眼,王羲之学书的最初阶段,是她发现和培养少年时期的王羲之的。在我们夏县苏庄还流传着很多关于卫夫人的小故事。

1、卫夫人洗墨池。苏庄村东头有个十来亩大的泊池,现在人都叫她卫夫人洗墨池。说的是卫夫人小时习字,态度十分认真,有时一写就是几个小时,乏了她就去门前泊池里把笔硕洗一洗。一次,她练字累了,就把笔砚放在桶中,放在了泊池里,泊池里的水从此染成了黑色,后人就把这泊池称为卫夫人洗墨池。

2、卫夫人吃墨。还有一个卫夫人吃墨的故事。是说,卫夫人常常是边吃边看书,一次竟用馍把墨沾吃光了。等到王羲之来看她吃了饭没有,但见菜原封不动还在桌子上,砚中的墨且光了。卫夫人这才知道自己用馍把墨沾吃光了,两人不由的笑了。

3、卫夫人给鹅点睛。一次,王羲之画鹅,什么都画好了,就是眼睛左也不成右不成,总感觉画的不好。于是,便请恩师卫夫人给鹅点睛。卫夫人接笔便点,谁知,这一点,鹅扑闪一下竟飞了。

4、山上下过墨汁雨。有年夏天,卫夫人习字,把周围山上的石头、树皮和能写的地方上几乎都写满了字。一日突下大雨,石块、树皮上洗刷一新,而雨水和墨迹又混为一体变为黑水,这样就有了人们传说的“山上下过墨汁雨”的故事。

5、观音老母烙饼。一天,卫夫人将自己化装成观音老母,到集市去卖饼,她打饼和别人不一样,她把案板放在脸前,烙鏊放在背后,擀一个饼从头上往身后一扔,并恰恰落在烙鏊中,围观人水泄不通,啧啧称赞。一会儿王羲之也来观看,看到兴奋时,不由脱口而说,这个手艺太妙了。卫夫人听是王羲之的声音,就说,这还没有王羲之的字写得好哩。王羲之认为这是神仙点化他,心里高兴,但又想,这观音老母烙饼的技术确实太高了,自己的字那能和她相比。于是暗暗下决心,一定要练的像观音老母烙饼一样妙。从此又跟卫夫人苦学了一年,就告别恩师,走向社会,综合名流特长,集精艺于一身,自成一派,终成一代书法大家。

6、皇上恩赐玉石白菜。话说,卫夫人的“笔阵图”写成后,呈送皇上御阅。皇帝御阅后,连声说,写得好,写得好。忙叫来大臣,把自己身边一尊稀世珍宝——玉石白菜赐给她。卫夫人在世时爱不释手,经常摆放案头。一说她死后,家人为表示纪念,并经皇上恩准,把玉石白菜作为殉葬品,随之入土;二说后来这国宝流失到台湾故宫博物馆。

7、卫夫人用过的玉砚。话说,解放前初期,在苏庄村学校念过书的学生,没有人不知道老师桌子上放着一方奇特的大玉石砚。那方大玉石砚有半尺厚,一尺多长,椭圆形,四边雕有栩栩如生的飞龙。传说,这玉石砚是大书法家卫夫人用过的,土改时是农会从财主家搜出来后,便送给了学校。从那时起,都把玉石砚当作学校的“传家宝。”当学生给老师研墨的时候,老师都要求学生爱护玉石砚,学习卫夫人,要从小苦学毛笔字。五十年代初玉石砚不见了,至今给卫姓人家留下非常非常的遗憾。

后来,有人说在太原的文物市场见过,也有人说在北京的文物市场见过,一问价,一百万。村里人那里有一百万,可村里有位卫姓人家的年轻人就是不服气,要做生意,要挣够一百万,要买回这传家之宝——卫夫人用过的玉砚。

口述:郭建国郭克杰张景晋整理:谢一民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谢一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