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意思是关起门来就如同住在深山中一样;能够读书就觉得处处都是清净的土地。在我们的概念里,净土是清净的土地,如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净土。我不敢对佛家的境界有太多的向往,我只想对心灵深处的宽度作一个浅浅的度量。
关上门户,将尘俗挡在门外,不受任何人来干扰,那种感觉,就好象住在深山中一般;深山不在远处,而在我于我们如何处理自己的时空。生活节奏的加快,让我们每天忙于奔波与拚搏,无暇顾及自己的内心或浮躁或孤独。有时想想古人的修炼,那么执着和坚毅,有着意念的固守才能把心的堤坝修筑。有时,甚至连有形的门都不需要关,便能享受如处深山的乐趣。感知渺远的芳菲。有时,将心门关上,把人的欲念放在心外,心里皆是净土。而古人正所谓意境,是心在深山并不一定非要身在深山,只想自己的修行和意念。只看自己如何处理自己的时空。真正得道之人,处处是深山,处处是乐土,何需关门关心。他们以静观世事洞若观火的处事方略便可举一反三,不一定非要把自己归附于山中门里。
再说读书,好书之中固然有十分令人喜悦的境界,但是,书中的境界是由我们的心灵产生出来的,就象有人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我们心中有更可喜的境界。我们读出了书中的意趣,读出了书中难以言表的意外之言。就象欣赏音乐之人听到了弦外之音的美妙和悠远。
话又说回来,我们每个人心中也有一块净土,当我们眼见形相之时,心中却无形相;耳听声时,心中无声,鼻嗅香时,心中无香;舌尝味时,心中无味;身触觉时,心中无触;意思想时,心中无法;久而久之,便达到一种不动心的境界。我们面对任何事物,都能保持心中一片明澈的净土,不受任何干扰。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深山吧!住在深山,还未必有这种绝对宁静的心境呢。读书明白人生至理,更可以净化灵魂,故文人不可离书。北宋诗人黄庭朝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自觉语言无味,对镜亦面目可憎。”有一定的可就道理,我们每天都在学习,由其是现在,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必须终身学习,才能不落于时代的步伐。不仅是要学习书中的知识,还要读无字书,读经验书,读各种各样的有益有价值的书。读尽人生的真意,读出生活的真味。
本文已被编辑[漠孤寒]于2007-10-30 23:31:54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短笛牧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