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流行说“哇塞”,比如:“哇塞,我们的嫦娥一号真厉害!”“哇塞!刘翔又拿了一个世界冠军。”这种感叹,宛如“哎呀”“呜呼”之类,被许多人用得滚瓜烂熟。而且,你如果不会用“哇塞”,好像就是土老冒,至少是不够时髦。
可是,有谁知道“哇塞”的本来含义,有谁知道颠倒了本来意义的“哇塞”,具有可笑的讽刺意味呢?
“哇塞”本是闽南话中的一个粗俗词语。“哇”即“我”,“塞”,就是下流话中的“操”。“哇塞”就是“我操”。“我操”,虽然只具备主谓成分,缺少宾语,但它所表达的下流意义,已经十分清楚。可是,就这么一个下流词语,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忽然生而传之,在台湾扎根,被台湾的男女青年当作感叹词广泛流传,并且堂而皇之的搬上了台湾的影片。后来,“哇塞”随着有关影片,经港澳传回到大陆,很快在全国的年轻人中风靡起来。
“哇塞”的滥用,引起许多专业人士的警觉,纷纷站出来澄清“哇塞”原意,批评其谬传误用,要求停止使用“哇塞”,以便捍卫汉语的“严肃性”。可是,他们却无力回天。缪种一经流传,就一发不可收,不仅被广泛用之于口语和公众场合,还堂堂正正的走进了报刊杂志的页面和互联网,变成了极具宣传功能的白纸黑字和虚拟文字。
于是,一些专业人士惊呼:“雅俗颠倒,大伤风雅!简直乱套了,应该正本清源了!”无疑,这些呼吁都是善意的、正确的、必要的,理应受到广泛的支持,并且立刻停止滥用“哇塞”,切实做到正本清源、纠正错误、维护汉语言的纯正性。但是,呼吁的效果并不显然。纵使有极少数人停止滥用“哇塞”了,也无法遏制大多数人继续普及“哇塞”滥用的进度。习惯了使用“哇塞”的人们,对那些呼吁根本不屑一顾,不自觉加上自觉地继续我行我素,不顾原由的慷慨用之。即使女孩子,说起“哇塞”来,也决不会红脸。确有些词语“乱套”的混乱局面。
其实,乱套了的不光“哇塞”,还有很多。比如“跳槽”。“跳槽”,本来是明代妓女,为卖淫挣钱,按嫖客拥有资金的多少进行的取舍的“黑话”。妓女将舍一个钱少的、换一个钱多的,叫做“跳槽”,当然是极不雅致的。但是却被现代青年人广泛用在了对企业主的选择上;“七月流火”,在《诗经》中本来是指天气趋于凉爽的,“七月流火,八月授衣”,却被现代人用在了对“天气炎热”的形容;“子不教,父之过”,则是从《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那里混说、错传过来的;“司空见惯”,本来是讽刺“司空”这一官职的诗句,“司空见惯浑常事,难为苏州刺史郎”,竟也被“取其前面四字,不计后面意义”作了“经常见到、不足为怪”的形容,成为了一个“假成语”;30年前,汉语中只有“棘手”,没有“辣手”一词。“辣手”的出现,完全是文化浅薄者把“棘手”的“棘”字,错读成“辣”字造成的。既然一些人觉得读“辣手”也可讲出道道来,那就把“辣手”一词固定下来,与“棘手”并列吧!于是“辣手”一词就生成了;更有“小姐”一词,从大家闺秀的代称,演变成对女孩的敬称,又演变成对不正经女孩的虐称;此外,尚有“莘莘学子”,“衣冠禽兽”,“五毒俱全”等,现在的用法,都与最初的用法有了很大的不同。
如此等等,都是词语的变异。
词语的变异有几个规律。一是,具有宣传条件的人士,由于对该词语原来的意义的无知,只是望文生义,而做出了错误宣传。二是,为附和大多数人的误读错念之现实,不得不以错就错的承认新词。三是,望文生出的“新意”,附和众多误读者造出的新词,只要被多数人认同,就一定能广为流传。四是,一经流传起来,就会成为口头语,即使知道错了,也很难纠正。五是,久而久之,凝固成了不得不认可的、约定俗成的词语变异史。
词语变异,由于主要是望文生义、误读错念所酿成,笔者是不赞的。但是,当滥用某个词语,成为年轻人共同的语言习惯时,反对的声音就会变得苍白无力。所以,词语的变异往往是无法遏制的潮流,很像势不可当,久而久之,那个被滥用了的词语,人们只能无可奈何的默认它的存在。于是,这个被滥用了的词语,就会变成多义词。
在现代传媒十分发达、国人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的社会背景下,尚能因“望文生义”,“误读错念”而产生诸如“哇塞”、“跳槽”、“辣手”这类词语变异现象,试想,在传媒落后、文字被少数贵族掌握的古代,词语,就更容易发生变异了。所以我想,我们的许多多义词,虽不能说全都是因望文生义、误读错念、滥用而来,但其中必然有相当数量,是将错就错而固定下来的。
由此来看,汉语中一些新词语的出现,不一定是专业人士的创造,一些新词语包含的意义,也不是专业人士赋予的。新老词语也好,词语所含的意义也罢,都是人民大众约定俗成的结果。
词语变异所折射出的,是经济文化的改变。
本文已被编辑[漠孤寒]于2007-10-30 23:19:2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斗南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