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红袖写作已经多半年了,一直在散文和诗歌里游荡,很少去杂文那块儿。虽然我会看点杂文,但是却无意为之,因为我不会写的。话说咱于杂文的严密的逻辑以及遣词造句等方面很生疏的。今天,因为在烟雨审稿很多,很是疲惫,于是慢悠悠的走进了红袖的杂文板块,听说,看杂文可以提神。
无聊的翻着网页,有不少飘红的杂文,但是看看题目,完全激发不了我阅读的欲望。既然飘红,一定是佳作,但是题目却很是平淡,我想,这已经算是失败了。《古诗之我见》?一看到这个题目,我来劲了。我说过了,鄙人很喜欢古诗词的,虽然不是很好,但是正在努力学习中。看过之后,心中有了很多想法,不吐不快。
“我想我是不会再去诗风词韵栏目投稿了,并不是因为编辑的所谓的‘建议修改’我的三首小诗,而是我对古诗发展的悲哀。”
开头作者表明行文意图。“不想再去诗风词韵栏目投稿”?是质量不行?还是作者有心而力不足,所以才不想去投稿?紧接着作者说:“对古诗发展的悲哀。”就开始起到“提神”的作用了。以前经常看到类似的话语,往往作者自己写不好,所以怪乎诗词格律太严格,虽然其言语简练而意无穷,但是有时候束缚了思想的自由发挥。所以很多人呼吁古诗改革,重意轻律。
“同志们,格律诗真的那么好吗?中国人没有创新能力了吗?每一首诗,不管意境如何,不管神韵如何,不合格律就被斥为另类,就会被人耻笑。真是悲哀!”
看到这句话时,我笑了,完全是孩子话!“格律诗真的那么好吗”?怎么说?依照作者的意思,格律当然不好,因为“不管意境如何,不管神韵如何,不合格律就被斥为另类”,但是,我想说的是,这完全是一种排斥心理,这也是一种“吃不上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所谓“存在就是合理的”,诗词格律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后人的我们,应该有义务将其传承下来,并有责任使其发扬光大并传之后世。但是我们呢,很多时候不去好好研究他,却因为自己写不出来而发牢骚,说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我觉得这才是最可悲的,这是一种“糟蹋”古诗词的想法,应该更正了。格律好不好,不是你说了算,也不是我说了算,而是历史的潮流说了算。如果千百年后古诗词淡化出了历史舞台,或许格律就真得不好了;相反,如果千百年后古诗词依然释放着其耀眼的光芒,我想,关于“格律诗”好不好的之类的话还是三思之后再说罢。还有就是“中国人没有创新能力了吗”这句,就觉得更好笑了。我琢磨着,这作者的意思也就是想借中国的“创新”来创新一种貌似古诗词但是又没有格律约束的体式。这有必要么?诗歌现在又不仅仅是古诗词一种,现代诗歌不就是“创新”后的古诗词?那个完全没有格律限制的,而且连韵脚也免了,多自由的一种形式!怎么不去写呢?却偏偏来说古诗词的种种缺陷?这不是自寻烦恼么?所以,不是很悲哀的事情,而是作者在自寻“悲哀”罢了。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同志们,累不累?究竟累不累?”
很有意思的话呢。问问那些作诗填词的作者们,你们累么?写文章本来就很累了,还要嘴上念念有词,好象真的很累哈,但是所谓“身在其中,乐而忘返”,如果找到了其中的乐趣,还累么?我想,大家都会说一个相同的字:“no”吧?大概很多人还会这样说:“写诗歌时如果不念上两句‘平平仄仄平’,感觉心里很空虚呢。”之类的话吧?所以,不要以一己之念轻易的下结论哈。累不累,只有作者自己知道。
“对于古诗,我的观点是要押韵,不要格律。一首诗押韵便朗朗上口,格律不格律的,看不出有什么大的变化,要有变化,恐怕就是阻碍意境表达的杀手。”
这个是很多人的愿望,取其意境,略其格律,但是我觉得就现在中情况看,这种情况不可能百分百的做到。就红袖而言,我在这里投稿很长时间了,很清楚其审稿状况,很多编辑都是哪怕只是一个字出律,也会给你退掉。记得一次我的一首七绝一天之内被退掉了三次,我差点都疯了。但是既然是抱着的是学习的心态,也就没有怨言了,按着编辑的意见,赶紧学习吧。抱怨?有意思么?!
所以,我给作者留言:“你大可不必发这种牢骚,如果你不喜欢格律,大可以去写现代诗歌啊。你觉得格律诗歌不好,但是喜欢的却也不是少数。期待你的大作!”
就着这个文章,使我想起了烟雨的情况。
初进烟雨,我对古诗词的审核也比较严格,就是紧扣格律去审。但是如果出律比较少,可以考虑予以通过。但是和红袖不同的是,烟雨的会员真的很“牛”,当你退稿之后往往会发来短信质问你,大意就是我意境很好,只是出律罢了,怎么就退稿了呢?更有甚者,会故意弄得烽烟四起,大有“你编辑如果不通过我的诗歌,我就和你没完”之气势。所以,我也就将要求降低了一点。只要意境到位,不合格律的,均作古绝审核。因为古绝几乎不受格律限制。
也就是今天,十月二十九号,烟雨编辑心海岸边的审稿的情况让我瞠目结舌。原本还有十来篇的未审文章,片刻过后再去看,没了!看看页面,也没见多少被审核过的文章啊,于是进入了“被退稿稿件”,好家伙,几乎全被枪毙了。看退稿理由,无非就是“不合律,韵有出”等等。想想,心里真是哭笑不得。烟雨会员曾怪呼我审稿太严,看看海海审的,我严格吗?其实一点都不严格的。
看这个《无题》诗:
一夜东风舞,万株柳丝柔。
君看蛾黄里,依依漾离愁。
把酒临清野,放歌逐月楼。
他朝怀归日,望断故云舟。
如果依我审,大概就通过了,因为作者并没有标注“五律”字样,意境也可。完全可以按照古风或者古绝审核的,但是海海编辑呢,这样说:“格律不合,某些句也可酌。”其实退也不是没有理由,但是我估计作者肯定气坏了哩。
在看这个首《深秋怀人》
秋尽水潦思渺渺,春申林际望悠悠。
露立中宵风翦翦,一番才了一番愁。
此诗依当“⊙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所填。细看,也有律出处,但是出律较少,意境亦可,故审核通过了。估计放在红袖的话,可能会投一次退一次吧?!
当然了,我觉得这不是说降低了整体古诗词的质量,而是满足了作者的“意境第一,格律第二”的小小的要求。古诗词虽然一再说将和红袖一样建立严格的审稿标准,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可能真的严格不起来吧?而且也未见真正的行动……
所以,我觉得,古诗词应该:存在即合理,勿复太强求。
-全文完-
▷ 进入梓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