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来,由于“超女”的走红,有的自诩为文艺界名流或权威的人有些坐不住,对“超女”颇有微词,并斥之贬之。笔者有些不谙文艺之道,只不过是一个旁观的门外汉和大老粗而已,虽经其鼓吹却于“超女”生发不出好多的憎恶来。平心而论,“超女”们唱的歌曲从内容看是健康的,从形式表达上看还是通俗晓畅的,不少的群众是认可的喜欢的。虽然有的确实不那么“专业”,不那么“前卫”,不那么“阳春白雪”,然而寓教于乐,满足了不同的需求,让不少群众得到了美感悦愉确是不争的事实,有啥不好。
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指出:“轻视和忽视普及工作的态度是错误的。”“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在这里,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这对于偌大的中国的今天来说,勿庸置疑仍然是正确和切中要害的。作为党的文艺作者,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有近十多亿的工农群众的铁的现实。我们的艺术创造和作品的接受者是“人民群众”。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文化素质、艺术审美能力毫无疑问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审美娱乐并没有提升到很高的层次与境界。显而易见,这不是人民大众的错,而是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够。有的作品很高雅,很艺术,很前沿,但是群众看不懂,看不起,看不到,不爱看,无法参与或不参与,像这样的所谓“艺术”意义何在,岂不是“孤芳自赏最心痛”。
“超女”现象折射出了我们一些文艺节目乃至作品与人民大众的距离。对此,笔者倒是以为,我们不应该不问青红皂白地横加指责贬损,而应该扎实反思自己为什么与人民大众咋个离得这样遥远和生疏。随着社会成员总体文化艺术素质的普及和提高,艺术也应跟着提升,但是切不能忘了主[xi]多年前的教诲,普及和提高的对象是“人民”,而非象牙塔中的“个别”,更不是圈子里的“自我陶醉者”。退一步说,即使你的确已是艺术的顶尖级别,谁也否认不了,但是货而不售,于世无补,于人民群众无益,你也只能是暂时忍受寂寞。“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某种程度上说,“超女”现象就是唱了人民群众爱听的“歌”。相比言之,有的作家艺术家不从现实出发,偏要作高深状玩云里雾里的超现实,搞不知所在的魔幻主义,编造难以理解的“抽象”剧,却怪群众不领情不卖账不拨打手机替你支持喝彩,不给你掌声和“回头率”,岂非自我感觉太过良好。
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伤者歌其痛,离者歌其苦。这里,我要冒昧地奉劝个别养尊处优的所谓“名流”,与其在那里自怨自艾,不如放下架子深入基层去了解人民大众的生存状态,去关注一下城市的“打工族”和乡村的“留守族”,去研究一下身边出现的就业难、上学难和看病难等等火热的现实,也许,心中自是的美感就会不长自消。也许就能进一步弄明白“超女”为何人气旺盛有那样好的“群众基础”。如此,再将良好的艺术修养与技能运用到反映人民大众投身改革开放、建设发展和生产生活的悲欢离合上去,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与节目来,何愁“贴”而不“近”。
但愿,我们的一些文艺工作者和艺术家能以“超女”为镜子,不以名利营其心,多扪心自问,多改进自己,与人民大众近些再近些。能以宽容的态度认识和对待社会审美娱乐的多样化需求,以宽广的胸怀自觉地为构建健康和谐的精神文化添砖加瓦,在“三贴近”上下狠功夫做实文章,以自己的才情智慧为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新的时期的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全文完-
▷ 进入洁尘飞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