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碎瓷》创作谈
《三月碎瓷》是本人于今年三月时写的一篇散文。时至今日,要写其创作谈,惜昔日之意境已不在,一点在记忆里被我强制拉出的意念却也是凌乱不堪。如瓷,既碎便已是为石。创作漫谈,零拾碎石,一切在于今天的自言自语。
写诗从来都不考虑文章的题目。每次都是在文章写好之后草草加上的,何也?诗本蒙胧,诗蕴涵哲理。而哲理如生命之息,他是通行与整个自然界的。而散文则其相反。没有先加上标题,写文时便无一中心。虽是漫漫数千言,读后其不知其说所然也。我的老家是有名的生产陶器之乡,寒假回家时第一眼进入我眼帘的便是无穷无尽的陶瓷,但只要是轻轻的一碰,他们却已经是支离破碎了。由景生情,陶瓷易碎,其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时值三月,在没有外界物件的干扰下,月份和事理相结合,我想这一切对于很多人来说早已是顺理成章。
也曾一度的沉迷于诗歌的研究不可自拔。而凝练和诗性化语言是我一直追求也是一直不能得到完美的。追本溯源,既然是现代化诗歌始于古诗。为何不从古诗研究起呢?虽然是很早就已经把这些书背得滚瓜烂熟,还是在寒假回家之前匆匆的借了唐诗、宋词,还有元曲。我想趁着这有空的时间细读,精读,追究其究竟。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与宋词相比,唐诗只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他的一切都在孕育。而因为经过宋末元初的动荡很多很多的精髓文化却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与宋词相比,元曲却也只能算是一个已经是步入耄耄之年的老人了。因为对于宋词的情有独钟,念念不忘,在《三月碎瓷》里多次出现宋词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直认为,一首好的诗歌应该是句句是诗,乃至是字字是诗。诗是万物的之皈依,其凝练度也早已是超越于万物之上。而对于边写诗歌边写散文的我,我想其中也至少会有那么一点点的互补吧。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样写出的一篇篇诗性化的散文。也曾经认为,文章的文体大体除了小说和诗歌之外,也就是散文了。现今看来,错矣。同样是一个人,他同样是一个身体,可是在生活中有的是吐纳风云之人物,有的却是一辈子默默无闻,几乎是没有一点奉献于社会的地方。而做为用白话文的我却总是极力的王古典文学靠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知道,古诗文化能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自有他的优势,自有他存在的道理。而做为刚刚起步的白话文,他却还有很多很多的不成熟。虽然是在文字面前的无能为力,我却也是尽力注意其凝练度。
一首诗歌只有表现一个哲理,我认为,不管他的文字如何如何的应用。其感染度和价值量终究有限,至少不可以称得上是一首非常成功的诗歌。像一个人,他只有一技之长而其他不会,我想不管他的那一技应用的多么完美,他至少不是很多人心中所认为的完美的人。而在我的文章中,我总是尽力的追求这样一个多方位的效果。虽然是很多很多的字句表面上是没有联系的。可是我却暗暗的用标题这一条线贯穿文章的始终,把他串联起来。一段一个哲理甚至是一句一个哲理,一种最原始的美在我的笔端流露。我想,这也是我一篇文章的着力点。像瓷,虽然原本是由最普通最平凡的泥土组成,可是在经过很多道程序的加工,经过很多的纤纤细手轻捏细捻之后,却也常常成为了一件可以供很多人膜拜,可以流传千古的艺术品。虽然常常是力不从心,可是我的文章里追求的却也是这样的一种境界。
历经了太多太多的历史淘洗。很多的美很多的文化却也已经在我们的不知不觉中流失。而做为一个文人,至少是一个写文字的人。我想,他总是应该承担起这个保护中华民族文化不被流失,乃至要从很多很多的流失中拾取的责任。而这些不该流失的文化,我把他的归结是一个字。美。所以一篇好的文章,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他总是应该透露着美的。在我的文章里岁有没有把这些本不应该流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却也在极力体现。环境破坏、人性恶化,思想堕落等等。这之中失去的很多很多总是需要我们去拾取的。
文如其人。我不知道这一句话流传了多少年,可是至今我仍是感觉他是中国很多很多在流传的话的精粹。我在文章里总是提供着这样一个思想。真诚。此不仅说在生活上人与人之间必须真诚,而更多的是说人必须诚于文章,诚于文字。没有诚的人他是虚伪的,没有诚的文章他是轻浮的。七月碎瓷,我不敢说在生活中我完全的诚于人,但是在现在我却敢大声的说。我有诚于自己的文字,我有诚于自己的情感。
从初一开始写文至今已是将近七年。文字,还是当年的文字,感觉与昔日不同也仅仅是思想而已。这里我想说,只要你是真正的喜欢文学,真正的喜欢文字。你就认认真真去读、去看、去思考,认认真真去写吧。即使你现在写不好,但只要你坚持,总有一天你会写好的!
心随绪走,不觉已是离题万里。但是我想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其实《三月碎瓷》,也可以称得上是我七年来在文学路上的积累。不管怎样,他总是有透露着我该表达的。
创作漫谈,穿贯七年。文字点滴,零拾碎石。呈予世人,以供贻笑大方。
-全文完-
▷ 进入林秋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