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儿时看电视
晚上看电视,老婆不停地变换着频道,无精打彩地说:“怎么没有好看得电视节目呢!”我接过话题说道:“并不是电视剧不精彩,只是现在节目太多了,据报道内地每年新出品的电视剧,就有几千部,你走马观花眼花缭乱,当然不觉得印象深刻了!”老婆说:“还是怀念儿时的电视剧,怎么觉得那么精彩呢?”
老婆的这句话触动了我的神经,竟然拉开思念的帷幕,让我怀念起儿时难忘的看电视时光来!记得我上小学三四年级时,1987年左右,村里刘叔叔买回一台12寸黑白电视机,全村都轰动了!上了年纪的老爷爷们说:“真是邪门,那么小的一个屏幕,不仅能出声,还能见影呢,比话匣子(当时笨重的收音机)强多了!”为了一睹它的风采,全村人都到叔叔家去串门,那热闹劲,不逊色于现在农村哪家娶了媳妇,嫁了闺女。
那时电视用的是自带的两根铁制天线,收不了几个台,电视剧也出奇地少,一般都是打仗片。后来热播了另类的《西游记》,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每周日才只放一集。为了等待这精神盛宴,在这一天,家家都提早吃了晚饭,带上自己准备的小凳子,像赶集似地涌到叔叔家门前来。人太多,屋里肯定坐不下的。叔叔干脆把电视机搬到打谷场里,上百人围坐在那台仅12寸电视机前,节目没开始时大家都拉着家常,人声鼎沸。只要听到《西游记》序曲一响,顿时鸦雀无声,就连吵嚷着的小孩也都安静下来。那时候是经常停电的,有时候看得津津有味,突然漆黑一片,大家只好扫兴而归。为了看这部连续剧,村里人发明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把村里仅有的一台拖拉机开去,开动机器,把车头照明灯的线接到电视机上,勉强看上一晚。此种方法噪音太大,根本听不清电视里人物对话;另一种方法是大家你出一毛,我出两毛的集资,买来二十多节的干电池,一节接着一节,从电视机后面接上一根线,带动电视看起来。一般只能看上四五十分钟,就没有电了。记得当时交钱现场气氛是空前热烈的,只要没电,大家就嚷着:“怎么不收钱呀!电视剧马上要放了!快点!”两毛钱就是一斤多稻子的价钱,为了看一集《西游记》,大家都觉得值!
后来我的邻居买了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因为我的邻居在襄樊一个公司当电工,所以还弄到了两个很大的汽车电瓶。两个电瓶充满电后晚上看电视就能够放一个星期。这样停电的时候村里人都到他家来。人来的太多,一堂屋常常坐不下。记得堂屋里大门两边用砖砌着鸡笼,一晚上有五六个人蹲在鸡笼上,谁知轰隆一声鸡笼塌了,飞出了几只鸡在人群中嘎嘎乱叫,剩下的都砸死了……
在1990年,我家也买了一台17寸“北京”牌黑白电视机。当时父亲在镇供销社付了六百多元钱,兴奋地把刚试好的电视机往箱子里装,可父亲却提了紧贴在电视上的两根天线,刚到半空,“砰”地一声电视重重地落在地上,一根天线也被拎断了。那名售货员埋怨父亲提错了地方,父亲却心疼地不停抚摸电视机外壳刚碰的轻微划痕。为了保险起见,十五里的山路父亲把电视机放在后座上,一直用自行车推着。我跟在后面,不停地和父亲说着有了电视的生活。刚巧那时襄樊台在播放《射雕英雄传》,星期二、四、六每晚播放一集。此时的我正在上初中,每次只能两星期放一次假回去看一集。在学校里班上不知谁提的建议,给电视台写出了一封信,希望能够星期六时一次集中放三集,大家争先恐后地在上面签了名,后来电视台竟然采纳了我们的建议,让我们兴奋了好久。
现在家里的那台“北京”牌电视早已当废品卖掉,纯平大彩电在农村也已经普及,城里人开始买平板液晶了。家里有了有线电视,看着三四十套节目,电视节目异彩纷呈,画面美轮美奂,可不知为何,还是怀念儿时看电视的时光。
-全文完-
▷ 进入王志国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