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在中国,实在有久远的历史,为此,围绕一个“酒”字,足可以写出华夏五千年的泱泱大史,也可以作千百篇与酒有关的诗词歌赋。
一个“酒”字。可以写一本厚重的书。喝酒素有俗饮和雅品之说。俗饮为大众之场合,人众而聚饮之。最初或是一条路边的“酒”旗,招徕顾客于行走千里之后的驿站,那飘扬的酒字,让人有一中宾至如归的期待。南来北往,共聚一桌,不知名姓,不问来处,坐下来饮之。可能一笔生意,或是一门亲事,就在酒席间谋成定居。东凑凑、西扯扯,就留给后人一大堆民间的传说。
酒可以助兴,酒把人释放出来,靠的是一种意境。好多名义上的豪客便以酒为媒,为了一点仁德,为了一点志趣,为了一点超越,为了瞬间虚无缥缈的意念而痛饮。
品酒是雅称,其实就是惹一口唇香。各种场道的人因酒而而聚,高谈阔论,把一些心事和愿望从酒的弥漫中引射出来,所有的坐者感觉是一种雅兴,畅快而酣然。其实,品酒的内涵在酒之外,在人之间,在心与心之上,流淌的是一个缘。
无酒不成席。在中国有一个传统,不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酒是一个信物。农村逢年过节要吃酒,有酒大家喝。农村人的淳朴其实就在酒里。酒是粮食酝酿而成,那里面农耕的浓厚思想。每逢有酒的时候,农村人不讲高雅,只讲人道,不论南来北往,不管三教九流,酒成了乡野团结的一个代名词。如果在农村去了你不喝酒,证明你以远离乡土,那是局外人才不饮和品的。
其实,在城市也一样。朋友或是官场的大小人物,为了某一个默契,要聚在一起饮之。喝多喝少,那是酒量;饮不饮,那时一个姿态。城里人把酒弄得复杂,尤其在官场上,不是说: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不深不浅,只端半碗。无形中,酒成了一个“圈子”,一个从里到外都得互相包容、互相捧场、相互融洽的纽带。城里人的复杂,把酒当作了一种敬意、一种迎逢、一个姿态。上对下,是看得起;下对上,是尊重和抬举。酒呀,就这样把灵魂赤luo裸地盛在盘子里。你说,对人对事,不喝成吗?
无酒不成诗。唐宋元明清,酒的端庄和艳丽,不仅在皇宫和大臣的起居,更在朝野上下的一声祝福里。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晋时石崇太尉与皇帝玉恺斗富,以“酒”沃釜,以蜡代薪中提到酒;李白醉草吓蛮书里,也说到酒,即是: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后面一句“我醉欲眠君且去”,便使杨贵妃“持玻璃七宝杯,亲酌西凉葡萄酒,命宫女喝太白饮”。因为高力士与飞燕一事,刺中贵妃,娘娘不满,说李白轻狂使酒,无人这之礼。后有“谁人江上称李白,锦绣文章借一观”,然后,太白遭遣,每日把酒吟诗。诗人才子。以酒为乐趣,写天下文章,寄后事于未来,自己都在酒里沉沦为不拔。
苏东坡在钱塘作知县,有个李生的诗人和“酒、色、才、气”饮酒,便写下了饮酒不醉为最高,好色不乱乃英豪,无义之财君莫取,忍气饶人气自消,这里把酒放在第一位。苏轼在钱塘受事,屡屡得罪上层官员,终不得志向,后来便生落寞,也陷入酒中,后来留给世人很多千秋词章。冯梦龙在《警世通言》里说:为利为官终幻客,能诗能酒总神仙,事世间万物借增价,老去文章不值钱。此话留给网友去做评判。
无酒难成人。写到这里,便要说说酒在社会与人的对等关系了。刚才说过,酒在世间、在官场、在交际、生意场上都充当着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当下看来,酒的妙处又岂只在这些呢?酒在历史前进中源远流长,酒充当了最伟大的角色。朱苏进老先生就这样说:假如没有酒,人类将大幅度萎缩;假如没有酒,激情有忧伤难以消解……,我最欣赏的是:假如没有酒,人类肯定将被迫创造比酒更加奇妙的琼浆,用以燃烧自己。天上可以没有酒,人间不可以没有酒。多么精彻的醒悟,教会人的不仅仅是生活,更是博大精深的哲学,高尚得就如生命的本质。
把酒释放出来,靠的是一种醉意。酒是一种意境,而且,酒中的人善于失忆。对于忧伤和不老的人生来说,该是一个莫大的欣慰呢。酒可以一个人独唱,也可以众人豪饮,既凄淡纯粹,又轰轰烈烈,你说,人生岂不如此?
无酒不成器。酒入愁肠,愁上添愁;酒如情怀,如火如荼,这知识一个表象的概化。何为器者,当属人也。酒没有器皿可容,何以入肠?酒不在血脉中亢奋,何以进入肺腑而翻腾?无酒不成器,只是为了人生的一个阶梯,而把自己当做器皿,把酒当作血脉,这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牵绊,彼此之间达到的是一种和谐之美,一种状态之美,一种胸怀之美。
酒成全的事情太多,笔者对史料和酒的研究浅薄,也不谈应酬与酒,更不说悲喜愁欢与酒。酒如人生,如果以一种心态把酒制服,那是通态的昂首;如果不能,只可以对酒敬三尺、让七分。
酒酒酒,一通酒话,东扯西拉,不入要领。酒说: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我。如此这般,酒话又怎能说得完的?
-全文完-
▷ 进入诗剑琴韵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