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有着渊流不尽的民族文化,其“礼”就在于一个字“和”。孟子说:“威天下不以兵之革利。”何以威天下?孟子的解答是:“仁”。何为仁?“和”也。
和,从来就是一种文化,是需要人们精心培育和建设的文化。中国汉语中的“和”字,是从“龢”简化为“咊”,再从“咊”转化而来的。它有多重含义:相安,谐调,平息事端。和美,和睦,和衷共济。祥和,和平,和气,和悦。除了有对立统一的“阴阳之和”的意思之外,还有“合适”、“恰当”、“适中”、“无过无不及”的“恰当好处”之意。
“以和为贵”的思想随着中华文明,流淌了几千年。与事以和为贵,大会少许多干戈,小会少许多烦恼。战国时的蔺相如完壁归赵后又与赵王渑池赴会,因功高赵王封蔺相如为丞相。居功自傲的廉颇怒满胸膛,定要与蔺相如分个弱强。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始终忍让。非是相如无胆量,怕的是手足相残于国有伤。后廉颇终于醒悟,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孟子在《公孙丑下》篇中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之,“天时”又次之。三国中的曹操占天时兵多将广,孙权占地利兵气在长江,而刘备占人和,拥有大将关羽、张飞、赵云和智囊诸葛亮。最终与东吴联盟,百万雄师,烟火飞腾,红透长江!
长期以来,“和”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生存境界。王夫之在《周易外传•说卦》中所说:“天地以和顺为命,万物以和顺为性。”自然界是如此,人类生活、社会生活也不例外。我们现实生活中所说的“和”,应该是讲团结、讲谅解、讲安定。生活中需要和睦的人际关系,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人们需要在和颜悦色中交往,要和蔼可亲中相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好与坏,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思想情感、行为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
前不久,单位两位很要好的同事,为了一点不值得的小事而吵得面红耳赤,最终翻脸,将同事关系闹得很僵。实际细想起来有什么过不去的呢?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在人流如织的大街上,我们经常彼此之间不经意间的碰撞,碰人者没有道歉之意,而且还会流露出一种满不在乎的样子。被碰者自然满心不乐意,说几句埋怨的话。这样就引起了双方在大庭广众之下的争吵,破口大骂,更有甚者为此小事而大打出手。现实生活中如此,虚拟的网络也有这样不和谐的事情发生。在一个文学网站发文章的时候,发现几个网络中的文友因对某件事的不同意见而争执,最后虽不能拳脚相加,却也互不相让,彼此谩骂、诅咒甚至侮辱对方的人格。实际这些与“以和为贵”相悖的不理智的做法,只要当事人都能退一步,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生活中许多事情的争吵,细想起来很没有必要。我们这里一直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人生本是一台戏,因为有缘才相聚。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么一回事。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大怨,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为什么争吵不休的呢?与事以和为贵,做人应该有一颗仁和之心、谦和之德、温和之气、慈和之容。人与人之间,彼此少一些盛气凌人,多一些态度温和,凡事换位思考,就会少许多不必要的争吵和不开心。用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做法,来换取一份好的心情,何乐而不为?
以和为贵。“和”能嫁接无根树;“和”能点燃无油灯;“和”能使人活得舒服;“和”能世界更臻完美。国家为政之道讲究“政通人和”;家庭这个社会细胞讲究“家和万事兴”;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讲究“以和为贵”;商业或企业的经营者讲究“和气生财”;网络中的交流讲究“和谐美好”!一个小小的“和”字,和平的“和”,和气的“和”,和睦的“和,”和美的“和”,和谐的“和”……有着与国、与家、与人、与物都有许多教益的大道理。我们经常说的“家和万事兴”、“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都是“和”的另一种解释。
以和为贵。“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古人云:和气致祥。人与人之间有和的心态,即使互不相识,彼此也能体悟到温暖的阳光。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吗?
-全文完-
▷ 进入文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