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张果老的礼物(044)谢一民

发表于-2007年10月23日 清晨6:35评论-4条

□张果老的礼物(044)

1998年版《汉语大词典》记载:

张果老,唐方士,隐居中条山,自言生于尧时。他常倒骑毛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叠起来,藏于巾箱之中。开元间,玄宗遣使迎入京师赐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世称八仙之一。其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唐书》有传,宋陈亮《又甲辰秋书》中也有记述。

夏县有个北晋村,村东中条山的半山腰中有个石洞,叫张公庙。相传,这就是古代八仙之一张果老隐居中条山成仙的地方。

在唐朝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张果老已经几百岁了。武则天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到处寻找文人名士,来为自己服务,当他得知张果老就住在北晋村东的一个石洞的时候,便遣使前来请他出山,先是送来一匹骏马、一顶大花轿子和四个轿夫。叫张果老出山坐轿子,平地乘大马,再也不用骑那头又瘦又小的毛驴了。不料张果老却闭门不见,那使者无奈,只好悻悻地走了。其实,他们哪知道,张果老的那头小毛驴是个宝驹儿,一不吃草,二不吃料,夜走八千,日行万里,不骑的时候,象叠纸一样随便一折叠,装进背搭就行了。

武则天一听,张果老如此傲慢,心中大怒,便马上派了两员大将,带领几百人马,举旗呐喊来到北晋村,捉拿张果老。

张果老事前就料到有这一手,早早地把小毛驴脖子上的两个小铃铛摘下来,吊在庙门上。皇帝的人马还未到山跟前,小铃就响了几下,庙门便缓缓紧闭。那两员大将来到山前,连声高叫,只见庙门紧闭,不见一点回音,不由得发火了,就指挥兵马攻打。

张公庙位于悬崖峭壁的半山腰,只有一条不足二尺宽的弯弯曲曲的小路,山高路险。士兵们上气不接下气地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只见眼前流沙飞,脚下石块滚,走一步退三步,眼看天快晌午了,还是走不到庙跟前。两员大将特别着急,就使了个绝招儿,让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地顺小路往上爬,上面的人脚蹬住下边人的肩膀,从山下一直排到半山腰,铺了一条人路。然后,他俩手持宝剑,脚踩在士兵的身上,一步挨一步总算爬到了离庙门还有三丈来远的地方,剩下的这几步路,须通过“顶天”、“厦脊”、“跳圪台”三大关口。

第一道“顶天”关,头上怪石嵯峨,像房檐一样伸在半空中,随时都可能塌下来,眼前石道只有二尺宽,掉下去就别想活命。两将提心吊胆,圪蹴着,一步一挪地总算是过了这一关。

第二关更难,一尺来宽的石板路,里高外低,光滑如镜。两人一看都吐舌头瞪眼,吓得不敢挪步,心里直打退堂鼓。又想到不好交差,只得硬着头皮走。刚一抬步,脚下嗤溜一滑,可把他俩吓了个半死,还好脚滑进了一个石坑,站住了。原来,这就是张果老每天进进出出磨下的脚印坑。两人又试探着往前走,每隔尺余有一个脚印坑,眼看不见,踩上去却稳稳当当。两人喜出外望,一步一步过了“厦脊”关。

最后一关,看上去很简单,眼前是一个二尺多高的石圪台,只要一上这台阶,就可以进庙了。前面的那个迈腿就跳,没想到,双脚被死死地长在石印坑里,一动也不能动。后面的那员大将正要上前帮忙,忽听小铃“铛铛”直响和几声驴叫,犹如青天霹雳。二人大吃一惊,心慌脚乱,骨碌一下,掉下了石崖。

说来也是恶人寿长。站在下边河滩上的士兵们,当时都仰着憨脸往上瞧,只见不好,慌成一团,他们正巧就掉在了人头上。两员大将醒过来后,暗自庆幸,心想,今天是凶多吉少,还是趁早收兵回营吧,可又一想,不对,不能回去,空手回去还不是一死?

他俩又回头进了北晋村,抓了许多老百姓,逼他们去请张果老。老百姓知道张果老体察民间疾苦,行善为本,都不肯前去。那大将恼羞成怒,一边指挥士兵,在张公庙下毒打百姓,一边又派兵烧房子砍树,直折腾到日落西山才离去。至今,柿子树树皮一块接一块,就是那些官兵当年砍下的刀痕。

官兵走后,张果老眼看百姓家园被糟踏得不像样子,心中万分悲愤。他知道这样下去,老百姓要随着受大害,便决意离开。百姓们得知张果老要走的消息后,各家各户送来了饼子、果品和各种礼物。

张果老为了报答老百姓的恩情,顺手把门上吊的两个小铃铛摘下来,随意扔,一颗飞落在村西洼地,一颗落在陡沟北面。不久便长出两棵树,结出比梨小,比杏大,比桃硬,比柿子软的四不象果子,尝起来甜酸美味。却不知道这叫什么果,人们去拜访张果老,只见庙门上留下几行字:

为世留木子,

劝君且珍惜;

欲把春色撒,

夏来摘几枝。

原来,这果子名子叫做“李”,“李”字是取“离”字之意。从此人们一吃到李子,就想起了这是张果老离别时留下的礼物。到今天,夏县各地产的李子虽然很多,但都不如北晋村一带的李子味道好吃。

据说张果老此后隐居在杭州一带。

张公庙虽经千百年的风雨侵蚀,却依然如旧,门前的脚印坑和小毛驴的蹄印还清晰如新,足有半尺来深。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谢一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文章评论共[4]个
男人三十-评论

原来还有一段这样的传说。at:2007年10月23日 早上9:15

xuxiaoli8429-评论

才知道有这么一段故事。不是杜撰的吧?at:2007年10月23日 早上9:53

谢一民-评论

这是我26年前写的一篇稿子。当时我的工作调到北晋村不远的一个地方,那年我才20出头,经常到北晋村去,和老百姓一起劳动一起生活,大家就是这么讲的,我还经常到那个地方去看。后来就写了这平文章。问好!at:2007年10月23日 中午2:21

河信岸-评论

欣赏了,朋友,问好 ,请多多关注我的作品啊  相互来往  共同进步。at:2007年10月29日 中午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