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自述:2007年10月2日入会,至10月18日,发稿21篇,浏览文章363篇,扔砖79块,登陆139次。通过数据说明,笔者已是“烟雨”的铁杆保镖。
昨日,偶读《一个杂文编辑的心声》(后简称:《心声》),感慨太多,逐扔砖一块,但感觉力度远远不够,辗转半夜,感觉必需写此文与之pk。
一、驳其开局:“善”字开篇
《心声》以“善”字开局,分四段近千字,围绕“善”字大做文章,其实目的仅以此唤起读者以“善”之心读完此心声。
“善”,的确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笔者从不否认。但“善”并非是针对所有人。比如针对抢劫,放火这样的犯罪份子,就不能以“善”对之。
观此文题:楼主以“编辑”身份阐述心声。编辑是人,需要理解,需要读者以“善”待之,无可厚非,但当编辑在胡作非为的之时,难道也要以“善”待之吗?
《心声》既然是心声,就是对某种现状一吐为快,为何要以数大篇幅先写“善”呢?笔者认为,写“善”,是一种导向,使读者在看完“善”之后而忽略了楼主“网络文学编辑的身份”,误导读者,把读者的思维拉入与编辑站在同一条线,把“编辑”的身份看成一种弱势群体,进行理解与同情。
笔者认为,“编辑”这样一个身份,是网站经营者给付了他们一种级大权利之人,对网站的经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还付有一定的义务。编辑是人,读者、作者,也都是人,编辑与读者、作者在某些时候是对立的。以“善”的开局,让后者与编辑站上同一条线上去评论,是否欠缺?是否在错误导向?
此文开局,无非是在下一个套,牵着读者的鼻子,进入“善”的布局,如象棋的第一步:飞象,确保自身安全!
二、驳其中盘:心声之争
(一)驳其中盘一:肚量
先引用《心声》:有极少数的朋友好象对我们的编辑微词不小啊。
注意用词之:“极少”与“微词”。“极少”,就是很少很少,少如一颗尘土;“微词”,用数学的方式,“微词”就是小于“意见”,更小于“批评”。
做为一个编辑,对于,“极少”的“微词”就能写出大论《心声》,只能说明一个人的肚量。古语云:宰相肚里能装船,那么,编辑肚子里应该装下多大的东东?话再说回,肚子里装不了船的,不能当宰相,或者只当上了一个不合格的宰相;那么编辑肚子里应该装多大东东才是合格的编辑?当今社会考察干部尚以“德才兼备”取之,而做为“编辑”,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仅以笔尖的犀利做为考察编辑的重点吗?恐怕网站的经营者得考虑录用编辑的程序吧!
观《心声》之后的评论,写此文者以一个“编辑”的身份与评论者针锋相对,不虚心接受批评,只能再次说明其心胸之狭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常年老调,但这句话流传多年,必有其深刻含义。笔者认为:做为编辑,应该对读者提出合理的批评进行修正,对不合理的批评坦然而过。
(二)驳其中盘二:责任
引用《心声》:特别是小萍编辑经常是带病坚持工作,她有时让我代劳,所以我很是了解她的。
笔者认为,这句话,不应该展现在文中。编辑,不管是有尝的还是无尝的,但既然当上的编辑,就应该履行“编辑”的职业道德。在读者的眼中,网络“编辑”就是网站的生命线,如何履行自己权利与义务,并非用条条框框来约束。编辑的辛苦,读者与作者完全理解,但此文中盘以编辑的辛苦来获取读者的同情好比一个犯罪份子在悔过自新。“编辑”的辛苦,是对网站内部,而不是对读者与作者。抛开感情,读者与作者,只希望编辑能尽心尽力,对贴子认真负责,这是“编辑”的义务,是“编辑”应该做的事。“应该”就是一种责任。
以笔者的文章《四季的色彩》为例,编辑就以一种不负责的态度审核了文章。笔者用了五天的时间,写了此诗歌,但在点击发贴之后的五分钟,就以普通贴贴出。笔者承认文笔很差,但看编辑其评论第一句:运用绘画中的写意,立意梢浅了些,光有色彩还不妥(把诗歌当成了绘画)。第二句:要有内涵,要出新(此文在四首之中穿插了元曲小调,这不是新?)。笔者很不服气,将此文转贴在“红袖”网站,成了b级贴(相当于烟雨推荐贴)。编辑肯定会以审稿的眼光不同进行辩论。先抛开文章,以编辑的评论来说,就是一种不负责任。作者发贴,希望能得到一种鼓励,增长写作知识,但此评论,无非是挫杀作者的写作激情与创作意思。笔者在此之后,不准备再往“烟雨”投诗歌,因为诗歌里有不负责任的编辑端着黑洞洞的枪口,枪杀作者的脑细胞!
我想,作者心里有一杆称,编辑心里有一杆称,但读者心里还有一杆称!读者心里这杆称,可以称出编辑的责任心的重量!
续读《心声》:是我有幸来“烟雨”的第一个月零二十一天,也是在这里做杂文编辑时间的一个月零六天。到今天此刻也就是10月18日为止,我已发表文字72篇,浏览文章19910篇,发表作者文章点评862篇。
读者可以推算一下,36天的时间里,审稿862篇,平均一天要审20多篇稿件,去掉编辑自己做为会员的写作及吃饭睡觉的时间,一天审稿为六个小时(可能没有),一天审核20篇文章,再平均算下,审一稿为18分钟。作者写一稿可能用一小时,一天,一个月的时间,而编辑仅用18分钟审稿,是否是一目千里?这对作者是否负责?
再谈“烟雨”中的编辑“文清”。我喜欢看她的作品,从立意到写作,都有独到之处,这只能说明她有写作的能力。但她作为了个编辑,从其审稿的点评,能看出她的责任心有多么的强!她审的稿,点评不是那种让作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文字,她是在阅读文章之后,点评出了文章的优势与缺点,通过点评,让作者感觉到自己写作的不足,同时也带动的作者的写作之情!!!这是什么?这就是一种责任,这就是你们做为编辑需要学习的地方!!
三、驳其收官:残局点题
《心声》的收尾继续点“善”的开局,无非是把读者的思维再拉入“善”的起步,让读者再次站在“编辑“的角度去看此文。读者,可能看一遍就有心得,会同情编辑的遭遇,会产生怜悯之情。我只想提醒,看《心声》要站在读者的角度上,而不是站在编辑的角度上。
四、驳其点评:一条裤子
《心声》点评,还是以一个编辑去点评另一个编辑的文章,出发的角度已如此,笔者亦无话可说。
五、驳其全文:不能自圆其说
观《心声》全文,从开局到收官,均以“善”为主题,实际就是在挖一个“井”,把读者的的思维放入“井”中,如洞口之蛙,来局限读者的思维。然而,在读此文数遍之后,会发现此文漏洞百出:杂文或杂谈,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而此文摆出了“善”的事实,讲“善”的道理,前后呼应。而真正的心声是什么?是读者与作者声讨了编辑不负责任的一面,难道编辑在实施特权时还要封杀读者与作者的言论吗?
最后:笔者不才,匆匆写了此文,但请杂文编辑手下留情,将此文让读者进行客观评论,对网站负责。
-全文完-
▷ 进入月色满天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