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游杜甫草堂记(027)谢一民

发表于-2007年10月20日 清晨7:07评论-3条

□游杜甫草堂记(027)

杜甫,世人公认的“诗圣”也!

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被誉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在他死后,后人为纪念这位前贤立祠建庙的地方就有好多处,我就去过三处:一处是陕西少陵草堂,二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三处是甘肃成县杜甫草堂。我每到一处,都认真地记录,都详细地问这问那,都来来回回琢磨琢磨,每每都对这位“诗圣”倍添崇拜之情,因此说就有了写篇文章的念头,也就是此文了。

杜甫其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巩县(今河南)。唐中叶人,一生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杜甫早年长期漫游南北各地,与李白等诗友结交。曾两次至京城长安应试,均未中第。40岁时,待制集贤院。44岁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微职。安史乱起,举家颠沛流离。至德二年(757),出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肃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寄寓四川,由剑南节度使严武推荐,被任命为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工部”之称。晚年东游荆楚,贫病交加,十分潦倒,死于自长沙去岳阳的舟中。

杜甫一生处在唐帝国从繁荣趋向衰落,从统一转为分裂的时期。他亲历战乱祸害,备尝生活苦难,对社会现实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思想感情上接近人民,因此写下了大量富有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的诗篇,被公认为“诗史”。他继承了《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和六朝声律的优良传统,并且从内容到形式都能推陈出新,将诗歌艺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为后来的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无愧于“诗圣”的称誉。清初著名诗人屈大均的一首七律,道白了杜甫一生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壮志未酬的坎坷境遇。录原文如下:

城南韦杜涌川滨,工部千秋庙貌新。

一代悲歌成国史,二南风化在骚人。

少陵原上花含日,皇子坡前鸟弄春。

稷契生平空自许,谁知词客有经纶。

郭沫若在他的《李白与杜甫》(1971年出版)里高度评价了杜甫,也详细叙述了诗人的一生的伟大贡献。

杜甫其祠……

陕西少陵杜甫草堂。据史书记载,唐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曾在陕西省长安县韦曲镇的少陵居住过长达1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他写下了190多首诗词,他自称“少陵野老”、“少陵布衣”、“杜陵野客”、“杜曲诸生”,足见杜甫对少陵的感情深厚。明嘉靖五年(1526),当地人为纪念诗圣杜甫在此居住,在唐代牛头寺东建杜公祠。清康熙六年(1667)、四十一年(1702)两度修葺。祠宇依坡而建,分前后两进。前进三间,正中为大门。后进正面为大殿,殿内塑有杜甫坐像。龛左石碑,刻有杜甫半身像,相传由唐本摹刻。殿内曾陈列各种杜诗刊本,悬挂杜甫画像及生平事迹介绍。殿西游廊下镶嵌六块古碑,大多数是明清两代兴建杜公祠的记事碑。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杜甫曾在这里生活了五六年。北宋元丰间,当地人为纪念他在故宅原址上建祠祭祀。主要建筑有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工部祠右侧为“少陵草堂”碑亭。诗史堂两侧为文物陈列室,环以回廊与大廨相连。整个建筑布局古朴典雅。园林面积约300亩。

甘肃成县杜甫草堂。甘肃杜甫草堂在成县县城东南的飞龙峡中,当地人称“杜公祠”。祠堂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坐西朝东,南北宽约20米,东西长约10米,是一座古典式的建筑。祠堂大门上悬挂楹联:

一片忠心微寓歌吟咏叹,

千秋诗圣独追雅颂风骚。

这首楹联,正是对诗人一生的高度评价和概括。现存建筑为两门两进。大门内左右配置厢房,布局对称。二门内建三间大殿,单檐歇山顶,雄伟古朴。大殿正中塑有杜甫像,官衣纱帽,白面长髯。祠堂内古柏参天,花木葱茏,芳草如茵。

杜甫其诗……

杜甫在7岁时就开始作诗,[ch*]女作是《咏凤凰》,然此诗已经佚失。但我们知道凤凰是我国传说中的灵鸟,杜甫以此为题材,可以推想出诗人童年的美好幻想。从7岁开始有诗到59岁去世期间的52年,杜甫创作了大量的诗词,现能寻觅到的就有1400多首,在他之前还没人为后人留下如此之多的佳作。更主要的是,他的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更是其他诗人无法比拟的。如“缘事而发”,多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为题材,抒情方式是“沉郁顿挫”,描写手法比较细致等等,之所以才享有“诗史”、“诗圣”、“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荣誉,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清蘅塘退土编辑的《唐诗三百首》里收录了杜甫诗句五首,有《望岳》、《赠卫八士》、《佳人》、《梦李白二首》。花山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本《千家绝句》一书中,收录了杜甫25首诗句。在现今学生的教课书中也有杜甫的佳作。除此之外,我佩服他的《水槛遗心》诗里的一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诗中反映出诗人得到安身处所后,在草堂水亭上凭栏四望的闲适之情,景致写得美、写得细,观察入微,体现着作者在安适中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

四说杜甫的《家训》……

封建时代的士大夫阶层,要想有所作为,功名便是他们追求的唯一的目标。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做官,说得堂皇一点,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那么“学而优则仕”、“学古入官”的观念就成了我国古代《家训》中贯穿始终的主题,望子成龙人皆有之,杜甫也不例外,在他的两篇《家训》中就能见其至深亲情。

1、原文录其如下: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从杜甫这篇诗文中,就能看出对爱子学诗文的谆谆教诲,就能看出父子间的儿女亲情跃然纸上。

2、原文录其如下: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杜甫在这篇家训中告诫儿子:不要在一些小玩意儿上花费时间和精力,要认真读儒家经典以精通经术,要在正事上用功。要努力学习、效法曾参、子游、子夏。文中反复对爱子的为学做人启发引导,字里行间显现出做父亲的慈爱之情。

我这篇文章,从杜甫其人写到其祠,又从杜甫其诗说到杜甫的《家训》,又据史书记载杜甫在书法方面也有一定的功底,诗人自己曾有诗说:“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但遗憾的是至今未能见到传世墨迹。

杜甫是一个取得伟大成就的人,是我国古典诗史上一位奇才,是我国诗坛上永远学习的一面旗帜。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谢一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吴钩
☆ 编辑点评 ☆
吴钩点评:

杜甫是个苦命的诗人,一生流浪,过着颠沛的生活。连遗迹也是草堂。

文章评论共[3]个
朝天山人-评论

喜欢杜甫的诗
谢大伯,再接再厉,笔耕不辍at:2007年10月21日 早上9:53

谢一民-评论

谢谢!谢谢!at:2007年10月21日 早上9:59

金士渊子-评论

成都的草堂我去过
您做学问的扎实
我要学习
  【谢一民 回复】:过奖了!前多年在北京太原工作时经常随领导下去调研,每到一处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这是根据日记写的.我在整理自己的回忆录. [2007-10-30 17:17:05]
  【金士渊子 回复】:支持 [2007-10-30 17:38:33]at:2007年10月30日 下午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