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富人形象和收入分配问题,一直颇为世人关注,多数人对富人印象不佳,认为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度拉大,产生不公正感和仇富情结。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产生仇富思想很自然。社会整体贫富差距被过度拉大,或者出于对穷人的同情,或者出于渴求公平的心理反应而产生的“仇富”心理,这是正常的。但见富就仇是一种不健康的病态心理。人们所“仇”的对象应该是“权贵”资本,是鲸吞国有资产者,是偷税漏税非法所得者,是黑心老板,是因垄断而收入过高者等。政府应对这些人严厉制裁,以平民愤。
富人印象不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百姓对日趋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现象的不满情绪,“穷人们”的心理越来越失衡,甚至产生仇富心理。这种不满情绪如继续扩散,将会越积越重,遇有风吹草动,极易成为不稳定的导火索,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富人印象不佳源于社会公正秩序缺失,是当前社会进程中的一个症结。穷富之间裂开的这道深深的鸿沟,不仅仅意味着收入的差距,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对立。
诞生于现实不公平基础上的相对剥夺感是导致富人形象不佳的主因。一方面,人们看到了富人的简单致富,另一方面,人们看到了改变自身命运的艰难,再加上医疗等保障的缺乏,人们自然难以心平气和地看待富人。要重塑富人形象,避免情绪化的以偏概全,就需要消除普通人群的相对剥夺感和不公正感。
面对富人不佳的公众形象,政府部门应该有所作为。要严格按规定办事,堵住政策漏洞,约束富人致富的途径和程序在法律规定范围之内。应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富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缩小贫富差距与调和贫富对立中发挥更大作用。关键还要解决好社会弱势阶层的过低收入和贫困状况,完善社会保障与教育体系,保证国民应享有的生命安全权力与受教育的权利可以实现。处理好收入分配关系,协调收入分配的过大差距,实现贫富和谐。同时,富人应该认真反思,积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一个人致富的过程,也是千万劳动者共同参与的过程,这个过程利用了属于全社会的资源,因此财富的最大价值和最高品格就是回馈社会。财富只有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才能验证财富的合法性和道义性,富人也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其实,我国当前的收入差距并非像有的媒体炒作的那样严重。收入差距的大小只是现象,并不是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在经济体制转轨中出现收入差距,是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与旧体制下普遍贫穷低效的平均主义相比,是一种进步。社会不是要消灭收入差距,而是要调节收入水平过分悬殊,取缔非法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水平,抑制社会矛盾。只有收入差距过大才会影响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如果不分对象地对所有富人都持不良印象,既伤害了守法的富人,也有害于市场竞争。在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中,出现了依靠垄断和腐败致富的人,但更多的是涌现了一批有市场竞争力,善于善于抓住市场机会并完成资本积累的人,他们的财富与垄断腐败和违法交易无关,他们合法纳税不吝捐赠,承担着财富的社会责任,仇视这样的富人,只会伤害这个社会的创富热情。
一个社会首先必须把握好收入分配的公平原则和机会均等原则,必须保持一定的竞争性差距,以便刺激效率,促进发展。否在,实现平等和贫富和谐必定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全文完-
▷ 进入黑子68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