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从一位教师的“本子”看“课改”黄自怀

发表于-2007年10月18日 晚上9:17评论-1条

近日,笔者在一所山村小学看到一位教师的“本子”(包括作业本和班主任笔记等),感触很深,引起了诸多的思索。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观念与教学形式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课改”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文意识,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前提下乐于学习,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科学的奥秘,是“课改”下教学的特点。作为山区学校,各方面发展都较为滞后,师资也匮乏,许多老教师面对“课改”都无奈地摇头。

但是,笔者见到的这位教师的“本子”,似乎看到了山区“课改”的一丝亮光。这不——

(一)班务日记:“编织童年的梦”

这位教师的“班主任工作日记”有点与众不同,在封面上写着“编织童年的梦——班主任工作日记”字样,翻开封面,只见扉页上写着三句话:与xx级的孩子们一道,编织绚丽多彩的童年的梦!在这个平凡的本子上,记录又一期生命的流程!不求结果如何,只求曾经拥有!

我们姑且不说里面记录了什么,单就封面上的几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一片童心。其实,这并不是一位很年轻的教师,都四十多岁了。“编织童年的梦”,这是何等充满朝气的字眼?扉页上的三句话各有含义:第一句体现了老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和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所起的“引领”作用,“与孩子们一道,编织绚丽多彩的童年的梦”,这是让人何等羡慕的事情,从中可以透视出一个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孩子王”形象。第二句中“平凡”一词表明了教师职业的平凡,但在“平凡”的一张“白纸”上,怎样书写生命的流程,正是体现了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第三句“不求结果如何,只求曾经拥有”强调的是师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将知识(即“结果”)进行注射式的灌输“曾经拥有”了,虽曰“不求结果”,但那“结果”一定是非常美好的。

(二)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本:“当堂演练”与“课外探究”

该教师的“课堂作业本”被统一称为“当堂演练”,这就比单纯的“课堂作业”有趣得多。所谓“作业”者,不外乎老师布置任务,学生按要求完成,显得简单、机械、被动;所谓“演练”,乃学生自主去“演”,去“练”,且是“当堂”的,学生看到这四个字便会产生一种“演练”的欲望,作起练习来就不至于处在被动的地位。

而“家庭作业本”呢,则被称为“课外探究”。翻开这个本子,知道这位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多为“预习”或者“调查”、“阅读”之类,所以冠以“探究”,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前先去“探究”一番,并且是“课外”的,“探究”不出来的地方再和同学、老师一起“探究”,多有趣的事儿呀!学生通过这样的“探究”,有了自己的成就感,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浓厚起来。

(三)作文草稿与作文本:“梦的开端”与“我的文集”

这位老师所教学生的“作文草稿本”起名“梦的开端”,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满怀憧憬的少年在这里走进文学之梦。既为“开端”,则是最初的写作——即是“草稿”。我们试想,学生一想到这是“梦”的“开端”,还不好好写呀?而正式的“作文本”则被称为“我的文集”。凡“文集”者,优秀文章之汇集也。“我”有了自己的“文集”,这是多么自豪的事情,所以学生誊写起作文来自然会格外认真。

此外,诸如“日记本”称为“心灵秘密”或“七彩童年”,“杂记本”被称为“沙滩彩贝”等等,无不洋溢着诗情画意,况且,学生的每个本子的扉页上都写着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这位教师的这些“本子”虽称不上什么“艺术品”,但给人的感觉就是亲切自然而富有活力。也许有人要说,这些本子“名字”起得好听,还不是做同样的“作业”,“换汤不换药”而已。而笔者觉得,我们姑且不管实际操作怎样,单就这些“本子”,就营造了一种和谐、灵动、充满朝气的求知氛围,教师和学生的观念至少可以说在开始转变。在这样温馨的氛围中,笔者又想到了先前有人改的那副对联: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黄自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藤蔓居点评:

从细节看新课程改革,感叹啊。
新课程要有新理念、新思路,它特别强调人性化教育,特别注重细节教育。学习了。

文章评论共[1]个
黄自怀-评论

感谢藤蔓居 编辑的理解与点评!at:2007年10月22日 晚上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