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洪洞大槐树祭祖寻根记(013)
人的一生,哪都能不去,但不能不去洪洞大槐树。
人的一生,啥都可以不明,但不能不明其根祖。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2002年10月28日,我随全国信合改革先锋、信合改革功臣、信合权威专家、信合老兵活字典王振家到临汾考察。期间我们去了趟洪洞,在大槐树下我顶礼膜拜,烧了一柱长香,随着缭绕的香云把我引进了寻根之路……
一、谢姓根祖
一是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申伯之后。据《姓谱》、《元和姓纂》等所载,相传上古部落首领炎帝,因先居姜水流域,因以姜为姓。传至商末有后裔孤竹君,其长子伯夷与弟叔齐投奔周,到周后,反对周武王进军讨伐商王朝。周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避到首阳山,到成王继位后,便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为申氏之始祖。厉王时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子为宣王,宣王继位后,便封母舅申伯于谢国(今河南唐河县南部,一说今河南南阳县)。后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氏,称谢氏。
二是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据《左传》、《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相传黄帝之子25宗,其得姓者14人,其中第7为任姓,任姓建有10个小车,其中第一为谢国,因周宣王时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子孙以国为姓,是为河南谢氏。
二、谢姓宗室郡望
堂号。“威怀堂”;“安晋堂”,是因谢安命名的。晋朝时谢安,名望很高,屡次请他做官,不干,到40岁时担任司马。桓温想篡位,把谢安扣押起来,谢安坚不屈服。桓温失败后,皇上知道谢安的气节,就拜他为尚书仆射加后将军。他一心辅晋,把苻坚打败,使晋朝转危为安。从此,谢安的恩威连外国人也都怀念他、服他、怕他。
郡望。1、陈留郡。西汉元狩元年(前122)置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陈留镇)。相当今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尉氏,北至延津、长垣,南至杞县、睢县地。2、陈郡。秦始置郡,西汉时改为淮南国,东汉章和二年(前88)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相当今河南淮阳、太康、西华、鹿邑、柘城等地。献帝时改变陈郡,隋开皇初废。3、下邳郡。东汉永平十五年(前72)改临淮郡置国,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约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盱眙和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和清江市。南朝宋改为郡。4、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西汉时相当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及福建全省。顺帝时其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此支谢氏为陈郡谢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晋典农中郎将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缵之子谢衡(任国子祭酒)。5、冯翊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设置“左冯翊”行政区。三国魏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相当今陕西韩城、黄龙以南,白水、蒲城以东和渭河以北地区。
三、谢姓迁徙繁衍
早在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谢氏除分布于今河南南部许多地方外,有一支迁往山东,有一支作为申国遗民被强迫迁至湖北荆山,还有一支被迁至湖南江永和四川涪陵,后此支又分为三支:一支于三国时迁至蜀郡,至晋代有部分人迁至陕西冯翊郡;一支迁至云南永昌都,后发展成为当地大姓;一支迁至四川彭水一带及贵州北部,与当地的濮人、越人通婚,至隋唐时被称为东谢蛮、西谢蛮、南谢蛮,后大多融入布依族,部分融入水族和苗族。
汉代谢氏的聚居地又增加了会稽(即今浙江绍兴),下邳(今江苏邳县)、江西九江、章陵(今湖北枣阳)、牂柯(在今贵州省境内)。
晋代,陈郡谢氏发展成为名门大族,其中最著名的是阳夏(今河南太康)谢氏,以及由此迁出的康乐(今江西万载县东)谢氏,西晋末年,黄河流域战乱频仍,中原人大量迁往江南。典农中郎将、阳夏人谢缵之子谢衡(任国子祭酒)因避战乱,迁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东山,在此作发展繁衍,孕育出许多著名人物,因之成为谢氏最重要的一支。
唐朝末年,河南固始谢氏随王朝、王审知兄弟入福建。清《永安谢氏族谱》说:“祖为光州固始人,从审知入闽,始迁泉州之安溪县永安东皋居焉。”同期入闽的,还有一支居于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后有一支自宁化迁至江西雩县,至明洪武四年(1371),移居梅县(今广东梅州市);有一支由宁化迁居广东大埔,再迁居梅县。
至清代,谢氏不仅遍布中原及南方各省,而且还发展至北部及东北的一些省、区。
谢氏移居海外,始于明代,多数是自闽、粤沿海地区先迁至台湾,进而再远播东南亚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直接到海外的。当今海外谢姓华人,主要分布在亚州的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印度,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美洲的加拿大、美国,拉丁美洲的巴拿马、苏里南等国家。
四、谢姓在诗画界的历史名人
谢荪今江苏南京人。清代著名画家,为“金陵八家”之一。
谢良佐上蔡(今河南太康)人。北宋学者,与游酢、杨时、吕大临,并称程(颢、颐)门四大弟子,后官京师。著有《论语说》、《上蔡语录》。
谢赫南齐著名画家,善作风俗画、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为我国最早的绘画理论,评价了三世纪到四世纪的重要画家业绩,提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六法”,成为后世画家、批评家、鉴赏家们所遵循的法则。
谢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齐诗人,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善于熔裁,时出警句,风格清俊,颇为李白所推许,为永明体作家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宋著名画家、文学家,后移籍会稽(今浙江绍兴)。谢玄子孙,曾任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博览群书,文学称“江左第一”。其诗歌创作,一反东晋笼罩诗坛的玄言诗风,开创了文学史上山水诗派,有许多佳句为后人所传诵。
五、谢氏宗亲总会和《世界谢氏通讯》
为加强宗亲团结,共谋福利谢姓族人,1997年8月建立了世界谢氏宗亲总会,并在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矶以及香港、台北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会,还定期出版《世界谢氏通讯》。世界谢氏宗亲总会办事机构设在台湾,理事长是谢汉儒。
看完了上述资料,就对谢姓有所了解。
也不枉去洪洞大槐树一趟。
也使自己知道了许多,明白了许多。
-全文完-
▷ 进入谢一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