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我陪三叔游河南(011)谢一民

发表于-2007年10月17日 清晨5:57评论-0条

□我陪三叔游河南(011)

丁亥年的正月,我在老家和三叔闲聊中,三叔提议叫我再陪他去游游河南。他说:“因为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占三个;中国四大石窟,河南就占其一;还因为有个少林寺。趁我现在腿脚还能行,去游游,去看看。”三叔接着说:“那年游北京,您写的那篇文章,我看了,写得很好。这次去游,您权当是随团记者吧。您看行不?”我忙说:“行,行,行。反正我已退下来了,正有此意。”

今年春来早,还未过年就打春了。阳春三月,天气暖和和的;蓝蓝的天空,几丝白云随风多姿,轻悠悠地飘呀飘;和煦的阳光洒满大地,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万物,白杨树吐出了绿叶叶,桃树呀、杏树呀、果树呀花儿都开了谢了,麦苗绿油油都拔节了,路边的小草蔓蔓都拉得好长了,地头的迎春花都盛开了,广阔的大地似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绿色海洋。

我的家在山西夏县,也就是司马光的故乡,与河南隔河相望,过了黄河大桥就是河南的地界了。河南地处中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西周时期,周公旦曾赞美河南“天下之中,四方贡道里均,是建都治理天下最理想的地方。”单说中国历史上七大古都,河南就占三个,有中国七大古都之首的安阳、有九朝古都的洛阳、有七朝古都的开封。还有那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还有那雄伟的黄河大桥、还有那司马光在洛阳的故事……

三叔在黄河大桥上的忆苦思甜曲……

那天一早,我和三叔乘票车到平陆县的黄河大桥边。三叔说:“这就是电视上常见的黄河?”我说:“是啊。”三叔说:“我想从黄河大桥上走过去,多看看。”我说:“这黄河大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建成的。过去,过这黄河全靠得是摆渡。”

这时太阳有一竿子高了,暖暖的阳光照射着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照射着翻滚急流的黄河水,照射着黄河上空串行戏耍的鸟儿,照射着上游不远处正在摆渡的油船,照射着下游正在行驶的几首游艇,照射着岸边停靠的几只小船,照射着岸上绿绿的庄稼。我对三叔说:“这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发源于青海省,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在旧社会,黄河频繁地决堤泛滥,滚滚浊流冲毁了大片良田沃土,吞噬了无数生命财产,成了一条‘害河’。解放后,党领导人们对黄河展开了全面治理,使它获得了新生,成了一条‘利河’,黄河两岸换新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也许是我无意中提到旧社会的缘故,勾起了三叔对小时候的回忆。三叔七八岁时,由于家里穷,就给地主富农扛长工,受得苦难像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像这黄河水呀流不尽。三叔说:“我记得有一本书叫《高玉宝》,那本书写得好,写得真真的。”他接下来又说:“您别看我年纪大,可过去的长工苦的歌谣,还记得清清楚楚。我说给您听听,记下来、写出来,不然下辈子人会忘记的。”

一首是《穷人苦比黄连树》,歌词是:

黄连苦来黄连苦,穷人苦比黄连树;

财主逼租官逼粮,穷人眼泪吞下肚。

穷人年年勤耕地,落得肚子空虚虚;

孩子饿得咬小腿,爹娘伤心饮眼泪。

穷人种田多辛苦,累得腰断没吃穿;

财主手脚不沾水,常年过得像神仙。

好年景五谷丰收,谷子送入财主家;

种田人家无口粮,麻雀不到屋檐下。

一首是《长工苦呀长工苦》,歌词是:

长工苦到正月中,开开大门四面风,

上空官粮下欠债,央人托保做长工。

长工苦到二月中,将就衣衫去上工,

东家见了眯眯笑,飞来鹁鸪进鸟笼。

长工苦到三月中,清明时节雨蒙蒙,

富家坟上飘白纸,长工坟前泪汪汪。

长工苦到四月中,起早摸黑到田中,

天天不见亲人面,夜夜思想心里痛。

长工苦到五月中,扛车抬轴到田中,

田间有水东家笑,田间无水骂长工。

长工苦到六月中,磨刀拉麦忙隆隆,

东头割倒西头去,勿敢抬头望天空。

长工苦到七月中,东家娘娘手段凶,

饭菜只给一点点,还说长工吃得凶。

长工苦到八月中,家家蒸糕闹哄哄,

人家热闹我无份,抬桌端凳叫长工。

长工苦到九月中,磨刀割谷忙田中,

腰疼背痛两眼红,还说长工是懒虫。

长工苦到十月中,穿着单衣去挑粪,

冒着严寒拔禾根,手脚冻疮鲜血流。

长工苦到寒冬中,冷水淘米拨葱蒜,

十指冻得红通通,勿敢拿柴燃火烘。

长工苦到腊月中,人家过年穿皮衣,

我家过年是单衣,冷锅冷炕泪成行。

三叔一定要我把这些都记下来,都写进书里,怕后辈忘了!这我就记了下来,也写进这篇文章里。其意也是在教育后人,提醒后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这两首歌词里就是读懂共[chan*]党为什么要领导穷人翻身求解放和今日反腐败的道理来。三叔说:“不说这不高兴的事。说点高兴的事。”接下来他讲了一个谜语,他说他这谜底与这黄河大桥有关。有一次,曹操让他的部下修建一座房子。房子盖好后,曹操前去察看,看了一阵后,他什么话也没说,只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活”字,便扬长而去。匠人们看了很纳闷,就想啊想啊,终于弄明白了。于是,匠人们又把门拆掉重修。曹操再次来察看,就觉得满意了。听完后,我说:“这门上写个‘活’字,一个门,里面是个“活”字,这不是阔字吗?”三叔说:“您猜对了。我是借用曹操这个‘阔’字来比喻黄河大桥也阔、雄伟。”我一听,大笑了起来,连声说:“三叔,你拿这个谜比喻得好,这个谜好,这个谜底好。”三叔又讲了一个有趣的《考媳妇》的谜语故事:从前,黄河岸边有一富户人家给儿子娶了个媳妇,全村人都夸媳妇长得漂亮,儿子听了心满意足。公公婆婆却说:“模样长得好,不一定就聪明。要是聪明伶俐,那才好呢!”他们决定考考儿媳。一天做早饭时,婆婆对媳妇说:“你去拿四样东西来!”儿媳问:“哪四样?”婆婆说:“四两沉,四两漂,四两张着嘴,四两弯着腰。”不一会,儿媳拿来四样东西。婆婆一看,眉开眼笑,公公一看,高兴地直夸儿媳聪明。

我说:“四两沉,是盐;四两漂,是油;四两张着嘴,是花椒;四两弯着腰,是虾米。”就这样,他说我猜,说着猜着,一路上笑个不停……

三叔在安阳给我讲了个鲁班的故事,来比喻安阳的古老建筑艺术的魅力……

到了安阳后,我对三叔说:“安阳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西依太行与咱们山西接壤,北傍漳河与河北相望,东与濮阳毗邻,南和鹤(壁)新(乡)相连。西部群山环绕,丘陵起伏;东部地势平坦,为平原洼地、沙丘,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安阳在古代地处“天下之中”,由于地理环境的优越,这里曾是7个朝代的都城和畿辅,历经8代12王273年。

在安阳,我和三叔主要游了袁世凯墓、西门豹祠、天宁寺塔、珍珠泉等。

袁世凯墓俗称袁林,在安阳市洹河北岸。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北洋军阀首领,曾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后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1915年12月宣布复辟帝制,改次年为洪宪元年。1916年3月被迫取消帝制,仍称大总统,同年6月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忧惧而死。北洋军阀政府按其遗嘱,费时两年,耗银150多万两,占地两百余亩,在此修建茔墓。墓系中西建筑形式的结合体。南端的望柱高大,雕刻精细的花纹和图案,苍龙猛虎栩栩如生,长尾猿猴轻盈灵巧,还有五彩雉鸡及日月星辰、山水等自然景象。望柱北面有五对文武石像及石狮、石马、石虎,两行石雕仪仗中间是一座碑楼。再北是陵院大门,进门正中是大殿,两侧有配殿,全部建筑均仿清代风格,红墙绿瓦,交相辉映,房梁彩绘,别具匠心。过大殿,就是大墓台,前有三门,中间为一铁门。门内即是三层高台大墓,全用钢筋水泥浇铸。整个陵区树木间植,林荫茂密,石刻、建筑成群。三叔看完后笑了笑说:袁大头,当皇帝,八十三天呜呼死了,该死!该死!生时做下亏心事,不顾民生光顾自己,该骂!该骂!死后留下这坟墓,留下千古话柄耻笑,该笑!该笑!

西门豹祠在安阳市15公里处的丰乐镇村东,战国时属邺地。

东汉时创建,历代多有增修。祠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建有三座大殿。各院东、西两侧建有厢房,布局严整,风格质朴。西门豹塑像供奉在最后一进大殿内,容貌威严;山墙内壁则绘有西门豹治邺故事。西门豹碑,碑高1·7米,宽0·9米,厚0·18米。碑文为楷书,工整疏朗,秀劲挺拔。碑文记述了魏文侯派西门豹出任邺令及治邺时,革除为河伯娶妇的陋俗,并开凿水渠12条,引涧水灌溉,以发展农业生产。三叔在碑前说:“后人给豹神立碑,是人们对豹神为官一任,造富一方的业绩优秀的体现,是当地人心中的碑啊。在那个时候,豹神有豹胆,有豹法,以毒攻毒,戳穿骗局,治水富民,是个好官呀。可现在有些官,一天不务实,净做些表面文章,不为百姓办实事,只为自己升官办实事。”看来,三叔对有些官与豹神比了。听导游员说:“这里不光有豹神,还有被世人称为‘神医’的扁鹊。”《辞海》里对扁鹊的记述曰:“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渤海郡莫(今河北任丘)人。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为‘带下医’(妇科),至周为‘耳目痹至’(五官科),入秦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后因诊治秦武王病,被秦太医令李醯妒忌,他重金收买刺客,埋伏道旁,将扁鹊害死。扁鹊就是在汤阴城东南被害的,这里有伏道村和扁鹊墓。三叔听后感叹说:豹神豹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个好官呀!神医扁鹊,一代名医被妒忌伏道被害,死得好冤呀!

天宁寺塔,又称文峰塔。在安阳市城内西北隅。平面呈八角形,为5层楼阁式砖塔,高38·65米。塔身下有莲瓣装饰的基座。塔身门窗、倚柱等处浮雕盘龙、二龙戏珠、花卉、卷云等图案。每层檐下用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承托,以增强艺术效果。塔身内有盘旋梯道,可直登塔顶,鸟瞰全城。塔顶平台上有高约10米的喇嘛塔一座,较为罕见。三叔看了后不住地感叹说:“古代人做活真实在,手艺真能,这么多年了还好好的,了不起呀。”三叔又讲了一个古代名匠鲁班的一个传说故事: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能工巧匠,他收了许多门徒。有一天,他把门徒一起叫来,说:“明天我要考考你们,你们一清早就上我家来吧。”第二天,群徒一早就到了鲁班家门前,但见师傅的门关得死死的,门上写着五个字:“今日可不见。”工匠们议论纷纷,正准备散去,其中一个年龄最小的徒弟忽然说:“我们到河边去看看,师傅可能在那里。”有人怀疑地问他:“你怎么知道师傅可能在河边呢?”小徒弟根据门上“今日可不见”五个字得知师傅在河边。“可”字,即“河边”,“不见”连在一起是“觅”,正是暗示徒弟们到河边去寻找。大家就一齐赶到河边,果然鲁班正在那里等着哩。鲁班见了大家,心里很满意。接着他指着身旁的一堆梓木说:“你们用这梓木做三天,要做得精。这就是我要考你们的题目。”说罢,他便离开了徒弟们。三天以后,工匠们都各自拿着自己精雕的梓版,献给鲁班师傅。只见每个作品各具特色,生动形象的飞禽走兽,鲜艳夺目的花卉草木,十分吸引人。但是鲁班看了,没有一个中意的。这时,他的小徒弟进来,手里捧着一个镶嵌得很精巧的小书架,书架的梓木正好构成一个“晶”字模样。当他恭敬地送到师傅手里时,鲁班哈哈大笑,赞赏地点点头,对其他徒弟说:“这就是我要求你们做的。一个工匠,不仅要有精巧的手艺,还要有一个机灵的头脑。你们都回去想一想,为什么你们都错了,而他做了?”鲁班走后,工匠们立刻围着小师弟询问原因,小徒弟讲“晶”字,是根据师傅要大家用梓木,做三日,做得精。“梓”是“字”的谐音,“精”是“晶”字的谐音。做三日,正是“晶”字。听了三叔讲的鲁班考学徒的故事后,我对三叔说:“我知道了,三叔讲这个故事的本意是说,古人在建筑领域里的精深学问和讲究建筑艺术的高超之处,今人如有古人这种境界一半就好了。”三叔笑了笑说:文峰塔,就是鲁班讲究地要做得精一个精品!

珍珠泉,在安阳县城西20公里的水冶镇西。珍珠泉的水面有1·3万多平方米,平均水深2米,有3个主泉,泉水清澈,涌出形态好似串串珍珠,故名珍珠泉。相传北宋名将韩琦领兵西征经此,兵马干渴无水,韩琦气急,一剑入地,泉水随剑涌出,故又名宝剑泉。又传韩琦的战马咆哮嘶鸣,一蹄踏陷,清泉涌出,又成一泉,名马蹄泉。另一泉形如卧龙,故称卧龙泉。三泉周围有九条土岭,宛如九龙相依,故有九龙三泉之称。湖水周围建有石栏,可凭栏观鱼。湖中筑小亭,亭旁有古柏,其中两株距离地面相距五尺,而在四尺高处却神奇的合为一株,如门洞之状,游人可从门洞通过。珍珠泉周围还有狮、象、猴等石雕。三叔游完了珍珠泉后感慨的说:巧,巧,巧,巧就巧在一剑入地泉水涌;妙,妙,妙,妙就妙在一蹄踏出一股泉;奇,奇,奇,奇就奇在古柏两珠合一体;美,美,美,美就美在九龙古柏珍珠泉。

三叔在开封说开封建都是从我们夏县禹王城迁移过来的……

写到开封,得先从我们夏县禹王城说起。上世纪的50年代,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对我们夏县禹王城进行过多次科学考查,基本上弄清了禹王城的总体布局和时代序列。禹王城相传为夏禹都城,夏启建都之处,后又为东周时期魏国的都城。据考古学者考究,禹王城分大、中、小三城,城垣西接司马村,南临秦寺村,城内北有郭里村,西有庙后辛庄,南有禹王村,总面积为13平方公里。现在的整个禹王乡几乎都囊括在内。大城基本呈梯形,方向50°。四面城墙残损不全,除北墙外皆不为直线。东墙基厚17米,南段情况不明,北段残长1530米;西墙基厚18·5米,残高2米,全长4980米;南墙基厚11·5米,现长约3565米;北墙基厚22米,残高2-5米,全长2100米。墙角均呈弧形,夯层厚9-11厘米,夯层直径9厘米。

中城位于大城西南部,呈方形,总面积6平方公里。城墙的西、南分别是大城的两部分。北墙基宽5·8米,残高1-5米,夯层厚8-10厘米,全长1522米;东城墙仅发现与小城南段自西向东435米处相接的一段,长960米,残高约0·4-1米,墙基厚8米,夯层厚8厘米。小城在大城中央,基本呈方形,总面积为754000平方米。城墙尚好,高度为1-4·5米,一般为3米左右。夯层厚6-10厘米。东墙基厚16·5,长495米;西墙基厚11米,长930米;南墙基厚11·3,长990米;北墙基厚12米,长855米。城内到处是灰土文化层,内含大量陶片,器形有豆、罐、盆、甑、釜、钵、碗等。瓦类分板瓦和筒瓦两种,尤以瓦当为多,分圆瓦当和半瓦当,圆瓦当有卷云纹与“长乐未央”、“千秋万岁”等文字两种。另外,地面采集有“海内皆臣、岁丰登熟、道无饥人”等方形文字砖。并于城中发现陶窑和铸铜作坊遗址。作坊内出土有礼器陶范和大量的五铢钱陶范。据实物与文献相互参证确认,大城即战国时期的魏都安邑城,中城为秦汉时期的河东郡治,小城建于东周,沿用至北魏。

开封位于河南省东部豫东平原,古时称大梁,又名汴梁。开封在春秋时期属于郑国土地,魏惠王六年(前365),从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到这里,修建了大业城,历七朝。

到开封市区,我和三叔先逛城市的繁华美景,到处都看看转转,到处都是林立的大楼,到处都是若大若大的超市,到处都是挤来挤去的人群,到处都是飞来飞去的车辆,到处都是招呼买呀吃呀的拉客声。三叔说:“这城市发展真快,变化真大。越变越好,越变越漂亮,日新月异啊。”

我和三叔又逛了位于开封市东北隅的开宝塔,是宋代的,13层,55·08米高。又游了位于市西北隅的尤亭,也是宋代的,说是宋代皇宫御苑的一部分。还游了位于开封市南隅的延庆观玉皇阁,据讲解员说,元代所建。还游了开封市内的相国寺,相国寺是开封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战国时为魏公子信陵君的故宅。北齐天保六年(555),在此始修建寺院。唐延和元年(712),睿宗为纪念他以相王即位,乃赐名大相国寺,并御书题额。相国寺面积为545亩,明末黄河泛滥,开封被淹,建筑全毁。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重修的。现存清代建筑藏经阁和大雄宝殿,均为重檐歇山,斗拱层层相迭,黄绿琉璃瓦覆盖。殿与月台周围绕以白石栏杆。八角琉璃殿中央高亭耸起,四周游廊附围,顶盖琉璃瓦件,翼角皆悬铃铎。殿内置木雕密宗四面千手千眼观世音巨像,高约7米,全身贴金,相传为一银杏树雕成,精美异常。

导游小姐在途中车上说:“这里还有个兰考县,出过两个名人。一个是古代的张良,一个是现代的焦裕禄。”

她说:张良(?--前186),字子房,今安徽人。祖父和父亲相继为韩国宰相。秦始皇灭6国后,他图谋恢复韩国,曾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刺杀始皇,误中副车。秦王令天下大搜十日,张良逃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遇到黄石公,得《太公兵书》。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他归附刘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策略,均为刘邦所采纳,对奠定汉室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得到江山后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从高祖入关后就闭门不出,他说“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博浪刺秦之事)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三万户,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公元前201年,高祖“择齐三万户”封给他,张良辞谢不要。他说:“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才敢当三万户。”张良功成身退,远避深山,隐居于东昏县(今兰考)西南的白云山,卒后葬此。墓高10米,古柏环绕,郁郁葱葱,甚为壮观。

另一个是现代的焦裕禄。1962年12月,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第一书记。为了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他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向自然灾害做斗争。他身患肝癌,但仍忍着剧痛,坚持工作,以身殉职,被群众誉为“党的好干部”。

三叔在洛阳听导游员讲司马光生在河南的光山县、又在洛阳留下了千古佳话《司马光砸缸》、并在洛阳编写了《资治通鉴》的故事……

在去洛阳的途中,我对三叔讲了洛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的朝代沿革。洛阳地处黄河中游南岸,北依邙山,南望洛河、伊河,西据秦岭,东靠虎牢,为群山所怀抱。从公元前770年开始,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唐等九个朝代先后在这里建都,素有“九朝故都”之称。九朝以洛阳为都将近千年,仅次于西安,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

在洛阳,三叔游历了白马寺、龙门石窟、关林、白居易墓等处,看的多了,见的多了,话也多了,还给我讲了一个司马光与王安石巧对谜语的故事:一天,司马光、王安石与友人游览汴京,行至管仲鲍叔牙庙,王安石便挥笔题了一诗:“两个伙计,同眠同起,亲朋聚会,谁见谁喜。”行至伯夷叔齐庙,王安石又题一诗:“两个伙计,为人正直,贪馋一生,利不归己。”复行至哼哈二将庙时,王安石再题一诗:“两个伙计,终身孤凄,走遍天涯,无有妻室。”同行中,有人问司马光:“王安石诗意如何?”司马光随口应道:“他何尝是在作诗,而是在打谜语啊!”问者方大悟:“啊,对呀!原来三座庙前的谜是同射一物——吃饭用的筷子!”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10公里处,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为佛教传入我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传说祭、秦二人去西域求取佛经,在月氏遇来自天竺的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4人同行,用白马驮经迎回洛阳。次年建寺,以白马命名。寺址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原建筑规模雄伟,今仅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建筑。山门内东西两侧有当时在中国传教的摄摩腾和竺法兰两僧墓。所藏唐代经幢、元代碑刻都有较高艺术价值。寺东有金大定十五年(1175)建造的齐云塔,四角13层,高24米,巍然屹立。白马寺背负邙山,南临洛河,古刹高塔,遥相辉映。三叔在白马寺想到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里的唐僧,问我这白马寺和唐僧是否有关?我说:“你问得对。这白马寺在唐僧之前好几百年。”听导游说,《西游记》里写的唐僧是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在《西游记》里,唐僧被描写得十分怯懦可笑,上西天取经,全仗着悟空、八戒、沙和尚三位高徒保驾,这当然是文学作品的虚构。历史上的唐僧——玄奘正相反,是一位具有坚忍不拔性格,百折不挠毅力的佛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翻译家,是一位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值得中华民族引为自豪的历史人物。

玄奘(602—664),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13岁出家为僧,玄奘是法号。唐初,他去长安、成都等地授学,他发现我国佛教宗派分歧,译经不全,不能传实,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岛)去学佛学。玄奘25岁那年,唐朝初定,不准出国。他就偷偷离长安西行。在出嘉峪关的路上,一位老人听说玄奘要西行取经,再三劝阻。老人说:“西行道路极险,在伊吾国800里大沙漠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成群结队的人还会迷失方向,何况单人,还是回去吧!”玄奘说:“我立志西行,决不东退一步,纵死途中,决无怨恨!”老人见他意志坚定,就把所骑的赤马送他,并说:“这匹马脚力矫健,别看老瘦,它往返伊吾国已经十几次了,认识道路。”这位老人送给他的赤马,也许就是《西游记》里面的小白马。古代人出门外行,马是最理想的交通工具,人之成功,马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归功于马,叫“白马寺”其意也在其中。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正月,唐僧回到祖国,他带回佛经657部。在他主持下,于长安、洛阳集结众多高僧、学者,组织大规模的佛经翻译工作。唐僧等人花了19年时间,译出佛经75部,1335卷,1300多万字。唐僧主持建造了大雁塔以贮佛经,还把《老子》和印度已失传的佛经《大乘起信论》译成梵文,介绍到印度。他奉唐太宗之命写了《大唐西域记》,记载他亲历的110个和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的情况。三叔说,《西游记》是秀才虚构的,这个秀才肯定是做了一个长梦,梦见了这些故事情节;又做了一个长梦,写出了这篇巨著。一些有识之人又做了一个长梦,精心刻印了出来,一版再版;又有那么多的文人在做着同一个梦,把《西游记》搬上了舞台,从那时候演起直到今天今日还没有谢幕,看样子,要永远永远演下去。因为什么?因为他写在人心里。”我听了三叔这一段表达,我惊讶的望着三叔,好像不相识又似曾相识,好像三叔也在梦里头,在说着梦话……

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市南13公里的伊河两岸。五世纪末,北魏迁都到河南洛阳,在伊水岸边的龙门山上,又营造了一个巨大的石窟群龙门石窟。具有代表性洞窟有北魏时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药方洞和唐代的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看经寺等,共计窟龛2100多个,造像97300余尊,题记和碑碣3600多品,佛塔39座。这些古代艺术大师创造的丰富多彩的艺术造型,成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艺术的重要资料。三叔说:这每一个窟龛有一段故事,这每一尊佛像有一个说头,这每一个碑碣记录着一个历史画面。古代人了不起了,这壮举、这场面、这杰作,不亚于万里长城,不亚于北京故宫。人站在这里,不能不感到自豪,不能不说不扬眉吐气,不能不为之振奋啊!

关林,在河南洛阳市南七公里处。北临洛水,南望伊阙,风景秀丽。相传三国时蜀将关羽之头埋葬于此。墓冢高大,犹如土丘,冢周有参天翠柏,蔚然成林,故称关林。冢前有清人所立的“汉寿亭侯关云长之墓”石碑一通。碑前的关帝庙系明代建筑,由大殿、山门、戏楼构成一个整体。山门西侧的石坊,殿前的石栏、华表及门窗上的木雕,刻雕精致。三叔在观看过程中,给我详细地讲述了《关公骄兵走麦城》的故事:关公为三国时的英雄,英勇善战,长于谋略。刘备夺取荆州后,便把重地荆州交他守护。开始时,关公四处警惕,但时间一长就逐渐疏散了起来。江东名将吕蒙假称病危,关羽轻敌,吕蒙率兵直取荆州,无人知晓。到了荆州,吕蒙又让投降的蜀兵叫开城门,吴军一拥而进,轻而易举地得了荆州。此时,关公正远离荆州,围困樊城,听说荆州有失,又率领军队返回荆州。半路上,进退维谷,因为前有吴兵堵截,后有魏兵追赶,夹在其中,又没有救兵,再加上吕蒙在荆州安抚百姓,对随关公出征的将士家属按日拨给粮米,有病的还给请医治疗。消息传到关公营内,士卒们再没有打仗之心,多半都逃回荆州,军心涣散,无力再战,只好败走麦城。关公派人到上庸求救兵,不见回音,一座孤城,里无粮草,外无救兵!诸葛谨受孙权之命进城劝降,关公严辞拒绝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后来,关公突围出来去西川,在路上被敌人用绊马索绊倒,父子被擒,誓死不降,双双被害。三叔给我讲了《关公骄兵败走麦城》的故事后,又说:“我曾几次去过咱解州的关帝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西南20公里解州镇的关帝庙,是全国所建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这座气势雄伟的庙宇历史悠久,保存完好,占地面积18576平方米,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羽死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把关羽作为忠勇神武,为帝王和社稷驰骋,以至捐躯的典型来提倡,对其赐封甚多。而在民间,各地亦陆续为他建起大量庙宇祠堂进行祭祀,关羽遂成为与文圣孔子齐肩的武圣,文庙武庙齐立于全国各地。后来,三叔又给我讲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我给三叔讲了我在北京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工作时,曾随信用部主任谢本元先生到过湖北当阳的张飞庙。张飞庙坐落在云阳县城外长江南岸飞凤山麓。传说张飞部下张达、范疆暗杀张飞后,携首级投奔东吴,在路上心里害怕,到了云阳时将首级抛入江中,渔人捞到,埋在江边,遂有“身在阆中,头在当阳”之说。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年,历代有修茸,清同治九年(1870)水患中大部被淹毁,今存祠宇多为洪水后所建。祠庙依山临江,飞阁崇楼错落立于葱茏的林木之中,气势巍峨,环境清幽,是长江中上游重点文物古迹之一,号称“巴蜀一胜景”。它也是全国张飞祠庙中最雄伟的一座。主要建筑有结义楼、望云轩、大殿、助风阁、杜鹃亭,建筑面积有1400多平方米。结义楼取义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望云轩寄托着张飞对关羽的思念。助风阁则是根据传说张飞的神灵护佑着江中往来的般只而建。杜鹃亭高25米,形态壮伟,是据古代蜀国望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啼血催耕的传说而建。庙内主殿内外,塑有张飞坐像和泥塑组像,由桃园结义、怒鞭督邮、义释严颜、长坡退曹、伐吴遇害五部分组成。庙内存有历代碑刻甚多,有苏轼《赤壁赋》大字长卷、岳飞所书诸葛亮《出师表》、郑板桥所书诗文绘画。后来,我和谢本元先生又到了长坂坡桥的地方,谢本元对我讲:“刘表死后,荆州新主刘表次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只好败走江陵。荆、襄两地的子民因感念刘备仁慈便随同刘备一起到江陵。当刘备走到当阳时,仅老百姓就达10万余众,行动缓慢。忽有探马来报,曹操亲率大军万骑,来势汹汹,直抵当阳。赵云仗着一杆长枪,左挑右拨,杀开一条血路,才把甘夫人救到长坂坡桥交给了在此守候的张飞,又转身杀回原路,救出糜夫人和儿子阿斗,直奔长坂坡桥而来。此时,曹操亲率大军万骑离长坂坡桥前就一箭之地,单见张飞横握长矛立在桥上双目圆瞪,大声喝道:‘是燕人张翼德也,可来与我决一死战!’曹军无一人敢上前挑战。真是张飞一声吼,吓退曹操兵。”我听后随口吟出一首打油诗,曰:

横矛竖马铸桥中,瞪眼竖须一声吼;

单听头上炸雷响,吓退地上万骑兵。

白居易墓,在龙门香山(东山)的琵琶峰上。白居易(772—846),字乐天,生于河南新郑县,唐代大诗人。晚年寓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文学上倡导新乐府运动。诗作自然流畅,抨击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逝世后即葬于生地。墓前立“唐少傅白公之墓”碑,峰顶松柏葱郁,景色清丽。东眺嵩岳少室隐约可见,西瞰长桥卧波水平如镜,北顾邙山蜿蜒起伏,南望窟龛密似蜂巢,是龙门重点浏览胜地。听导游小姐讲:白居易父亲死得早,11岁时由于兵乱,就离家避难江南,常常是“衣食不充,冻馁并至”,以至“常常米丐衣于邻郡邑”,这种贫困生活,对他走上现实主义道路起着重大作用。举进士后做了几年官品不大的谏官,一方面提出许多改革时弊的意见,另一方面有意识地用诗歌表达政见,写出了《新乐府》、《秦中吟》等讽谕诗,为此得罪了权豪,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次打击,使诗人逐渐转向消极,后又任几个州的刺史、太子宾客、太子少傅等职,最后当了刑部尚书。晚年长居洛阳,活了75岁。存诗近3000首,在唐代首屈一指。他的诗,语言浅切,入骨三分,形象鲜明,不少作品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呼声。诗句多为即景抒情之作,明净优美,沁人心脾,感情深挚,耐人咀嚼。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草》等。

《长恨歌》为七言体,共60句,840个字。绘炙人口的语句有: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庞爱在一身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琵琶行》一词,共44句,616个字,绝句有:

千唤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同是天涯论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草》一词,共4句,40个字。绝句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导游小姐又讲:白居易的《家训》也有意思,题目叫《知足常乐》,共14句,共70个字。文字不多,现录于下:

世欺不识字,我忝攻文笔。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人老多病苦,我今幸无疾。人老多忧虑,我今婚嫁毕。心安不移转,身泰无牵率。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逸。况当垂老岁,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傍观愚亦见,当己贤多失。不敢论他人,狂言示诸侄。

白居易在这篇家训中告诫侄儿: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永远不感到满足,要活到老,学到老,钻研到老;一个人在生活上则要知足,不要去追名逐利,贪得无厌。可贵的是,白居易要求众侄儿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了。他一辈子勤于笔耕,直到他临终的前一年仍在亲自整理自己的诗文,撰写《白氏长庆集后记》,说明他没有停笔!但他在个人生活上,“历官二十任,食禄四十年”,认为自己当此垂老之年,所穿不过一裘,所食不过一饭,所寝不过一室,所骑不过一匹,多了无用,立足于知足常乐!如果今天的人们也像古人所提示的那样,事业上永无休止,生活上知足常乐,那么就会省却许多烦恼事。

我对三叔说:“这里还长眠着一位大诗人,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城破。李煜于宫中堆满干柴,意欲携妻子自焚,大臣们泣涕相谏,才罢去自杀的念头,便携一班朝臣肉袒出降。开宝九年(976),被押解至宋都汴梁,至此南唐后主李煜就被软禁在汴梁城中,成了宋人的阶下囚。。李煜在汴梁的生活尽是在悲苦悔恨中度过的,整日唯有二事,一是借酒浇愁,一是以泪洗面,被囚禁了3年多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李煜之所以被宋太宗毒死的原因,是由于李煜作的《虞美人》一词。我简要地讲了这位后主的经历后,我不由得朗诵的这首绝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风向东流。

这首词,写得人心酸酸的,写得催人泪下,写得后人赞口叫绝……

这首词,是近镜头的哭诉,是远镜头的控诉;是破碎的山河情,是破碎的心结结……

夏县前贤司马光与洛阳有着密切联系

导游员听说三叔是山西夏县人,就笑着对三叔说:“这河南的光山县、洛阳城和你们夏县人司马光有着密切联系。”接下来,导游员就给三叔讲了司马光生在河南的光山县、为什么起名“光”、又在洛阳留下了千古佳话《司马光砸缸》、并在洛阳编写了《资治通鉴》的故事。

司马光生在河南光山县。北宋年间,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在河南光山县任县令。真宗天禧三年(1019)十月十八日(公历11月17日),司马光出生在淮南西路光州所辖的光山县县令的寝室里。在这之前,县令夫人已生育过三胎,两男一女(其中一男夭亡),这就是说司马光是司马家的老四了。

司马池给儿子起名“光”,就与这光山县有关。这光山县因背靠光山而得县名,这光山呀,千里起伏,森林茂密,花草绚丽,

紫云缭绕,是块风水宝地。县城进山不远处,有块山上平原,平地中央突起一大磐石,占地足足有半亩大,高三丈有余,紫润似玉,光滑如镜,在阳光照耀下放射出万道光芒,天父所造,地母所生,龙气之尊,真真神石也!万民朝拜,因此就叫光山了,也因此就叫光山县了。风水先生曾预言这里要出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大的大官。自己是光山县县令,儿子就借地名起名“光”吧,期望儿子光宗耀祖,造福后代,能应验了这个民间传说。

7岁时的司马光就在洛阳一鸣惊人,留下了千古佳话《司马光砸缸》。天圣三年(1025),司马池又被河南知府聘为河南府司录。这时司马光已经7岁,长得更加机灵而且颇有胆识。大约就在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件流传千古,人皆称颂的了不起大事。有一天,司马光与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耍,花园里有一口大缸,里面盛满了水。一个小伙伴爬在缸沿上戏水,不小心身体失去平衡,一头倒插缸内。其他孩子见闯下大祸,吓得一轰而散,跑个精光。司马光非但没有跑,反而急中生智,抱起一块石头向水缸砸去,缸破水流,那个小伙伴的生命得救了。司马光破缸救友的事迹很快流传开来。有位画家,还把这个故事绘成图画,名曰《小儿击瓮图》,刻版一印再印,竟成了一幅非常畅销的宣传品,京都汴梁和西京洛阳一带家喻户晓。解放后,《司马光砸缸》被编录入小学生教科书。2004年6月1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司马光砸缸》特种邮票;山西省邮资票品局特制作了原地纪念封。

司马光在洛阳受命编写《通志》。王安石执政后,司马光与其政见各异,就向皇帝赵顼表明:他与王安石犹如冰炭不可共器,寒暑不可同时。并提出坚决离开京师的专心编《鉴》的要求,赵顼见司马光决意如此也就放弃了劝说司马光与王安石共事的打算。初到洛阳时,司马光在御史台官舍东边辟了个有一亩地的小园,周围种满了牵牛花、向日葵、野扁豆之类的花草,称之为“花庵”。他在园内修一地下院,掘隧道而入,以避暑热。熙宁五年(1072),司马光在洛阳尊贤坊北买了20亩地,盖了座园子,起名“独乐园”。在独乐园中,司马光说自己“唯余读书乐”,意思是说要完成《资治通鉴》那样的鸿篇巨制,没有广博的知识是不行的。后来,大概是嫌城内独乐园过于杂乱,干扰太多,以致影响他的著述吧。不久,司马光又在洛阳城郊叠石溪买了座宅院。此处距城只有几里路,依山临水,草木繁茂,风景秀丽,清静幽雅。从熙宁四年(1071)到元丰七年(1084)的14年,是司马光在洛阳的14年。14年的心血与汗水换来了一部史学巨著,如日月经天,雕刻成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千古不朽的史学丰碑。

导游员讲的动听,三叔听得认真,周围的人流露出佩服的笑脸,三叔和我此时此刻特别特别高兴自豪!

三叔在少林寺说电影《亮剑》里有个魏大勇就在《少林寺》练习过10年功夫……

一到少林寺,我和三叔都感到扑面而来的浓浓的武术磁场,古战场上的十八般兵器在这里随处可见,习武着装的少林小子一群一群,就连个别游人也换装了,耳边充满了阵阵习武的吼叫声……

我和三叔随着游人到了清康熙亲笔所书的“少林寺”前,听导游小姐讲道:少林寺在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处,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故少林寺以此得名。少林寺有“天下第一名刹”之誉,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少林寺建筑包括常住院及附近的塔林、初祖阉、二祖庵及达摩洞等。

常住院建筑在少溪河北岸,寺院宏大。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整体配置高低相衬,十分气派。门额上有清康熙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更添一道亮丽的风景。一进山门,弥勒佛供于佛龛之中,大腹便便,笑口常开,人称“大肚佛”、“皆大欢喜佛”。神龛后面立有韦驮的木雕像,神棒在握,是少林寺的护院神。过了山门,便是甬道,两旁碑石如林,故称碑林。天王殿,经甬道过碑林后便是天王殿,它是一座三间重檐歇山顶殿堂,外面有两大金刚,内里则是四大天王像,好不威武。穿过天王殿,其后有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佛教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的神像,屏墙后面悬塑观音像,两侧有十八罗汉侍立。大雄宝殿之后,是藏经阁,这里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殿前甬道有明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铁钟一口,重约650千克。藏阁的东南面是禅房,是僧人参禅打坐的地方,对面的西禅房,则是负责接待宾客的堂室。过了法堂便来到方丈室,这是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于此,并赋诗一首:

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

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

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

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室内有1980年日本所赠的铜质达摩像。东侧置放的是弥勒佛铜像,墙上挂有“佛门八大僧图”、“达摩一苇渡江图”。达摩亭在方丈室后,是一座单檐庑殿式建筑,相传是二祖慧可,立候达摩,断臂佛前之所。东配殿位于达摩亭西侧,是1983年重建,殿内有“南无阿弥陀佛”的石像和“达摩面壁影石”。千佛殿又名毗卢阁,殿中供奉毗卢(即释迦牟尼)的佛像,面积达几百平方米,是寺内现存最大的殿宇。

少林寺西面不远处,就是国内现存的最大塔林。这些古塔是历代少林寺和尚的墓塔,共计230余座,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古塔因建筑年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它们造型典雅,石雕艺术精美,塔铭大多涉及到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和少林武功的资料。

从塔林北行约1000米,就到达初祖庵。它三面临壑,背连五乳峰,景色幽雅秀丽,它是河南省现存最古老的、价值最高的一所木结构建筑,是为纪念达摩面壁而修建的。殿的檐柱、内柱、墙下雕石以及神台周围都有精美的浮雕。大殿神龛内供着达摩像。从初祖阉出发,沿山路登上五乳峰,即可到达摩洞。洞内,有达摩和他的弟子的石像四尊。洞外,有一座明代万历年间建造的石牌坊。传说达摩曾在此面壁十年,由于功夫深厚,他的身影形状被印在山石上,留下了极富传奇色彩的“达摩影石”。周恩来总理有一句诗“面壁十年图破壁”,即来源于这一典故。

从少林寺往西南方向登钵盂峰,峰顶有一座佛殿,这就是二祖庵。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向菩提达摩学佛,断臂得到衣钵真传后,就在此养伤。殿前有四眼井,传说是慧可所凿。这四眼井相距甚近,但水味各异,名为“卓锡井”,当地人也称“苦、辣、酸、甜四眼井”。

少林寺在唐朝初年就扬名海内。少林寺和尚13人,在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助战解围,立下了汗马功劳。唐太宗李世民后来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并特别允许少林寺和尚练僧兵,开杀戒,吃酒肉。庙内有一块《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记述了这一段历史。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成为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

三叔说:“从少林寺出来的,个个都是好样的。电影《亮剑》里面有个魏大勇小名魏和尚,他一个人干掉了4个鬼子,从鬼子堆里跑出来了,他就在《少林寺》练过10年功夫,不简单啊。前多年演的《霍元甲》电影,就是少林寺的。那里面的打斗场面真叫人看了过瘾。中国武术出少林,少林武术扬四海啊!”

就这样,我和三叔过黄河到安阳,由安阳到开封,从开封到洛阳,把一个个画面、把一幅幅图腾胜景,变在笑谈中,变成了这篇文章。

就这样我和三叔,一路走来,累了就歇,困了就睡,醒了就游,饥了就吃,渴了就喝,不明白的地方就问,怕忘了的地方就记,把一个个糖葫芦串成了一串串,也串成了这篇文章。

就这样我和三叔,从北京游到河南,在河南三叔说他还想游江南。三叔说他游得游上了瘾,我说我游得写下了瘾,游山河秀丽,写山河之秀丽!

本文已被编辑[奔月]于2007-10-17 9:24:52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谢一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梓尘 | 荐/梓尘推荐:
☆ 编辑点评 ☆
梓尘点评:

既旅游的胜地,又增长了见识,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