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司马光的成才之道(009)谢一民

发表于-2007年10月16日 清晨6:39评论-0条

司马光的成才之道(009)

司马光以惊世之举砸缸救友,醒世名著《资治通鉴》而名满天下,司马光家族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代名门大家。司马光的成才之道值得今人研究,我的观点是司马光的成才之道在于有良好的家教,在于如饥似渴的苦读,在于执着地追求。

司马光成才之道在于家教。司马光出生于一个县令之家,父亲司马池为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进士,母亲聂氏也生于官宦之家,其父聂震在京城任秘阁校理。史称:“司马池品行端正,治家严谨。”在司马光5岁时,有位亲戚送来一篮青核桃,司马光想吃,却怎么也剥不好外皮,就叫女佣剥开了,但他却对人说是他自己剥开的。这件事正好被父亲看了个清楚,马上训斥道:“小子何得谩语!”父亲的话说得司马光羞愧难当,他从父亲气愤的眼神中悟出了做人之道。多年后,新科进士刘安世拜司马光为师从学,他问:“做人最要紧得是什么?”司马光答:“诚。”又问:“诚从何入门?”司马光答:“从不说假话入门。”在这样一个有着良好家风的教诲下,诚实成了司马光一生为人处事的信条,为他日后在宦海生涯做人、做事、做学问打下了好的基础。

司马光的成才之道在于苦读。耕读传家的古训是司马池的教子秘诀。司马光幼年时,父母一有空闲就给他灌输学习的益处,讲孔子的博学方法、孟子的论治学、司马迁编《史记》、班固修《汉书》、姚思廉写《梁史》,讲匡衡凿壁偷光读书等等,使司马光从中悟出了勤学苦读博通众言的哲理。他也学匡衡给自己锯了一截圆木枕头,取名叫“警枕”,睡觉时身子稍动,“警枕”就动,惊醒后马上穿衣展纸提笔读写起来。苦读把他带进了知识的海洋,博读打开了他心灵的窗户,祖国久远厚重的历史文化使他如饥似渴,爱不释卷,也成就了他满腹经纶,博识多才,也为他日后编写《资治通鉴》铺平了道路。

司马光的成才之道在于追求。司马光一生始终都在不断地自己给自己设置目标,然后又去执著地追求目标。因为他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就是“穷探治乱之道,上助圣明之鉴,下助百官德政”。所以在46岁时,他立下远大志向,想继司马迁之后也编一部史书。这部史书,从治平元年进《历年图》到元丰七年呈《资治通鉴》全书,司马光在21年漫长的路上用心血和汗水苦苦的求索,执著地追求,终如愿以偿。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皇帝赐名写序的书,这是一部自北宋之后历代帝王伟人的必读书,这是一部中国乃至世界千古不朽的史学丰碑。

凡这些,今天的夏县人不该研究不该学吗?从孩子懂事时就教他(她)礼仪,从孩子上学后就对他(她)讲学习的益处,从孩子理政时就教他(她)行德政,从孩子务工时就教他(她)不生妄念,不取不义之财,为夏县的明天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谢一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心灵苦渡点评:

很有意义的文字,读后受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