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官做人的“三字经”(03002)
佛教徒有一句口头禅,说这尘世上,做官的人家不丰厚的很少。一些老百姓也常说:“现在这当官的,有几个是清官?”这些话,细细琢磨琢磨,很有味道,就结合自己的大半生的得失之体会之认识,写下了这篇文章,即居官应认真履行的三个字——清、慎、勤。
先说“清”字。《汉语大字典》里是这样注解“清”字的:清明、公正、清廉、清醒、清新,另外还有为官一任,两袖清风;清吏、清官,“清”则清白,一心不敢自私自利等。关于这个话题,我想借古喻今来做更深的说明。唐《崔卢氏家训》中说:“儿子做官,有人来说,他贫穷得无法生活,这是好消息。倘若听说他财货充足,绸衣肥马,这就是坏消息。我平时很重视听这些话,认为是非常确切的论断。后来亲戚中做官的,大多将钱物送给他们的父母,父母只知道高兴,竟不问这些财物从何而来。倘若真是俸禄积剩下来的钱,那确实是好事;如果是不正当的收入,这与偷盗又有什么区别?即使不带来大的灾祸,难道心里不感到惭愧?孟仁的母亲不接受儿子送她的腌鱼,就是这个原因。你今天吃国家俸禄,已经够荣幸的了,倘若不能尽忠清廉,又凭什么立身于天地之间?你应该加强修身养性,使自己保持廉洁,千万不要违背我这番心意。”这些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发自肺腑,是居官者的警句名言啊!因此,居官者要常常检点自己,始终保持自身清新明朗,心志就会高远,就会有所作为,有所建树。要做清官,不要整天为非分之想的奢侈而钻营,一但走过了界线就是灾祸,不要辛辛苦苦几十年,倒头来进了班房,全家人跟随着倒霉。你说,这不该是居官者立身处世的第一要义吗?
再谈“慎”字。《汉语大字典》里是这样注解“慎”字的:认真、细心、小心、虚心、虔诚、稳重等,意思是说居官者立身处世,说出的每句话,要做的每件事情,都要慎言慎行,减少过失。慎言,言为心声,所以说出的每句话不可不慎。古人说:“有五句话最好不说,议论别人的过失,挑拨别人争斗,促成别人的过错,议论别人的隐私,伤害别人的人格感情。”古人又说:“在五种情况下说话要特别慎重,愤怒时说话注意不要偏激,醉意时说话注意不要过头,私下里说话注意不要诽谤,兴奋时说话注意不要许愿,怨恨时说话注意不要绝情。”居官者出言,顺于理,合民情,口碑就好。慎行,是说行事要先经过周密的思考才去行动。居官者行事忌轻浮,无作为;居官者行事言必信,行必果;居官者要牢记“淡泊”二字,就会淡泊名利,淡泊得失;就会行德政,有建树。祸从口出,因此说话要慎;多行不义必有失,因此行为要慎。你说,这不该是居官者立身处世的第二要义吗?
后讲“勤”字。居官者最要紧是讲如何如何勤政。我的体会是居官者勤政要达到的五条: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经营业绩好;群众口碑好。居官者日常要做到的五要:一要晚睡早起,正点上下班,每每都显得精精神神;二要思路敏捷,目标明确,信心十足;三要处事方法得当,干一件事都有始有终,小有小的建树,大有大的建树;四要待人宽和,像对待父母一样待人处事;五要作风过硬,善于攻坚克难,善于办前人未能完成的好事实事。居官者日常要注意的五不该:不该吃的饭别吃;不该拿的东西别拿;不该进的门别进;不该上的床别上;不该做的事别做。古人说:“官不勤职,咎由难辞”,因此居官者要知无不为,尽职尽责,行利民之政;在勤政中张显本人有个好形象,在勤政中张显本人有个好业绩,勤政中张显本人有个好口碑;要牢记勤生廉,勤生福,勤生财,勤兴家,勤兴业,勤兴国。你说,这不该是居官者立身处世的第三要义吗?
总之,“清”、“慎”、“勤”,是一个有良知人立身处世的基本成分,是一个有良知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要素。人一生只要能做到这三个方面,就会成为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对新农村建设有用的人,就会光宗耀祖。以上,只是我个人大半生的得失之体会之认识,写出来的良苦用心就是他人能从中受益。
-全文完-
▷ 进入谢一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