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表妹发来短信说,她与一位多年不见的“姐姐”(同学)联系时,对方竟没反应,她很伤心。我知道她的那位姐姐也是很喜欢她的,而且挺想念她,她也并非不是不知道表妹的联系方式,不知是害怕多年不见后的不习惯,还是畏惧于那种物是人非的改变。
总之,她连个短信都没回。我本想安慰一下表妹,后来想,有时清醒的痛远比糊涂的痛更让人无法承受。也就作罢。
春树,一个很反叛的孩子。是的,无论如何,我都想用孩子来称呼她。她不考学,与父母闹翻,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小说和诗歌;抽烟,和许多男孩子发生关系等等。
从她的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那种痛:可靠可靠可靠棵。而她又安于或者说是接受这种疼痛,是个倔犟和令人心痛的孩子。
记得她曾写过一篇叫做《爱上爱情》的文章(小说)。我觉得这个标题很好,它代表着一种人生观,一种价值取向。爱情,晨雾里的那颗星。诗人海涅语。海涅早把爱情虚无飘渺的特质向人们阐明。爱情,是个很抽象的东西,它只是一个令人膜拜的盛礼,而非可以模仿的实物。这种特质也就注定了它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许许多多的矛盾、误解、想不开便接踵而至。以至最后痴男怨女哀哀凄凄,死死活活,千古不熄。
北京的一位女诗人放荡不羁。记得她写过类似这样的句子:你们骂我贱,问我为什么这样?我可以告诉你们,我只是为了一顿可口的晚餐,为了男人一个温暖的拥抱。
这些句子,似乎成了无法不原谅她的理由,或许,我们都没有资格去原谅任何人。在她看来,爱情就是这么地实在。她的要求,很多男人都能承受得起。或者说,她爱上的是爱情,只要能实现她“爱情”的人,都可以去爱,去奉献。这种想法也就决定了她的行为。
对此,谁又能说什么呢?多少人是爱上了爱情,而不是爱人?也许你不会改变得那么快,不会如此不羁地生活。可是你又能执著专一多久呢?始终默默地奉献,无怨无悔地耗尽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又有多少人心甘情愿呢?没有人愿意容忍背叛,肉体,哪怕是语言。可是又是谁早在心灵深处背叛了那刻骨铭心的誓言?
当然,不否定另一种颇为极端的感情。那是生亦为汝,死亦为汝的坚贞。能做到的这点的人虽然不多,但它也并非是个个案,而是另一种人生观与价值取向。换一种说法也可以说是“爱上爱人”。
通过表妹的这件事,我想到了这些。其实,她的“姐妹情”,准确地说应该是友情,也是如此。如果对方只是“爱上友情”,就没必要为了同等的“需要”去浪费更多的经历去和你继续维持过期的友谊。作为一个甜美的回忆,偶尔回味一下就好了,云淡风轻,过眼烟柳,还能奢求什么呢。
这样想来,这种观点好象还不错。既可以因时而变,又不会供不应求,更不会恸彻心扉,死去活来。惟一的缺陷就是不能长久,一切也因此失去了最根本,最值得炫耀的东西,当然,这也不过是除去一切浮华之后的隐痛,似乎也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东东。
还有就是亲情。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亲情、友情、爱情之中,最不纯粹的就是亲情。因为它在产生的那刻起就带有义务性与责任性,养育孩子,赡养父母等,都是有法律法规的,所以就显得“实实在在”。也正因为如此,它缺少了爱情的虚无,友情的多变,而更容易深刻,更容易长久。它不存在一个“爱的取向”的问题。
很多人背离爱情、背离友情,又要极力去维护它们来保持长久,而亲情却少有这样的情况,我想原因也就在这里。
写了这么多,也该给表妹发条信息问候一下。至少我们身体里流有类似的血,不管是否赞同我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只希望她有天看到我写下的这些东西后,能少些伤感,多些开朗。毕竟,值得一生去珍惜呵护的东西,总是那样可遇而不可求。
-全文完-
▷ 进入半凋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