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真正的男人(智慧篇)深山的小树

发表于-2007年10月14日 上午11:47评论-1条

三国名将周瑜在计赚蒋干的群英会上,曾醉而高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意气风发,踌躇满志,颇显男儿冲天豪情,只是后来由于心胸狭窄,经不得诸葛亮的几番戏弄,气愤难耐,箭疮复发迸裂,幽怆而卒,令人感慨万千。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建不世功业,博取万世英名,便成了中国历史上无数热血男儿的永恒梦想和抱负。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志在千里,壮心不已,奋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拼搏进取,非独赚一己之私名,实为匡济天下苍生,为黎民百姓的安乐幸福奉献出自己热血和青春,从而在厚重的历史上抹上浓浓的一笔,甚或谱写出壮丽辉煌的篇章,亦是人生崇高意义之所在,远胜过浑噩终生,黯然湮没在历史长河的庸碌之辈。

对于一个真正的男人来说,综合考虑相貌、德行、智慧、气力各方面的因素,德应为先,而智慧为最重要。

德行实是立身之先。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若品行不端,即使貌胜潘安,体壮似牛,聪颖过人,亦难为大事,甚或沦为乱臣贼子,为人所唾弃。汪精卫面容俊美,风度翩翩,且学识渊博,颇有能力。然而人鬼不分,认贼作父,最终是遗臭千古。

《论语·雍也》有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是倘若有德无才,虽为君子,亦是可悲。商朝末年,伯夷、叔齐义而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被人尊为圣贤。其志洁行廉,让人钦佩,然而留给后世的除了唏嘘慨叹之外,于当时有何实际益处?能抵挡得周朝雄武之师进攻的步伐,延缓殷商的颓败灭亡吗?

在社会黑暗,浊流泛滥,众生皆耽于物欲享受,迷失自我之时,品德高洁的君子堪为楷模,为后世高标榜样。然而在社会动荡不安,将值倾覆之时,仅仅空谈仁义道德,一味修身养性,并无多大实际意义。南宋时期,夷胡猖獗,虎视中原,而皇帝昏庸,软弱可欺,由是社稷飘摇,岌岌可危。可是,无数的儒生依然沉迷于程朱理学,煞有介事的砥砺德行。但是,他们只会“平时静坐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罢了,曾不若目不识丁的武夫。武夫尚能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用自己的勇猛抵御外侮,而所谓的君子呢?

男人,若以容颜美艳自矜,只银样镴枪头而已,行事无方,处世无才,不足道也。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很多典籍都能启迪我们的智慧。谚语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月亮出现光环,就是要刮风的征候;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预兆。其实万事万物都是联系的,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便会察觉这些细微的变化,进而推知事情的发展走向和趋势:看月晕而知风将起,见础润而懂雨将至,察叶落而明秋已近,窥一斑可得全豹。古人云:夫智者见于未萌,愚者睹于成事。聪明的人能察觉细小的末节,进而正确推测其整体,预测事情发展的未来。

春秋时期,谋士范蠡和文种是辅佐越王勾践知耻后勇,卧薪尝胆,最终灭除吴国,报仇雪恨的功臣。在勾践志得意满,功成称霸之时,范蠡便悄然离去。在齐国给文种写了封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这个人,脖子长,嘴如鸟喙,可共患难,不可同福。你怎么还不离去?”这时文种才恍然而悟,但为时已晚,终被勾践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文种临死前,勾践对他说:“你教给我灭吴的七条计策,我用了三个就灭了吴国,剩下的四个你自己留着,替我帮助先王去试试吧。”或许,文种一直在为自己的劳苦功高而洋洋自得,以为勾践会给他享不尽的荣华富贵,颐养天年;这时的文种应该彻底明白了,正是他过人谋略使自己受到越王的嫉妒和猜忌,最终惹祸身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谋灭他国易如反掌,却难料己身危难,岂可言智?悲夫!而范蠡却可称为真正的智慧之人,非观越王勾践之像而知其为人,实乃从日常小事观察,进而参透他的真正本质。功成则悄然隐退,解除了君王的疑忌之心,也保全自己,一举两得。后来,范蠡顺时而变,三徙其家,皆有荣名,富可敌国,号称陶朱公,名垂千古,真智慧也!

荀子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只是蛮干,纵然耗尽气力,恐事倍功半。俗云: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所以对于一个有智慧的人,就会找寻事物的规律,巧妙的利用规律,这样就能事半功倍,轻松的获得成功。而且有些事情,仅仅靠蛮力是无效果,于事无补的。在《韩非子·说林上》有个著名的成语——老马识途,讲的就是一个巧妙的假物而得利的例子: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攻打孤竹,春天的时候出征,到了冬天才返回,在回来的路上迷了路。管仲对齐桓公说:“老马的智慧可以用。”于是就让原来从齐国带来的马走在前面,果然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在这种窘迫的境地下,并不是依靠老马的智慧,实际是管仲的智慧,才摆脱了困境,化险为夷。

世界是纷繁复杂的。有些人终日奔波忙碌,焦头烂额,却收获甚少;有些聪颖而富有智慧的人却能抓住事情的要害,游刃之处,肯綮皆散,一举成功。《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个经典的战例——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带兵却解救。孙膑说: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魏国的精锐部队出征在赵国,国家内部必然空虚,若出兵攻魏,魏国势必回兵救援,这样既解邯郸之围,还能乘其疲敝而打败它。于是就带兵攻打魏国首都大梁,魏军果然撤回,齐军中途截击,以逸待劳,大获全胜。丈夫处事,把握主动,自立自强,制物而不制于物,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高屋建瓴,必能处纷扰而不乱,于混沌而了然,谈笑间,万千疑难困惑灰飞烟灭。

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明断时事,还在于能深谋远虑,甚至舍弃眼前利益,以求长远。不智之徒目光短浅,纠缠于蝇头小利,纷争于琐屑之赢,历史总是公平的,积日既久,便可看出智与愚之优劣。汉朝初年的著名功臣萧何,虽功居第一,然置办田产的时候,却偏要挑偏僻贫瘠的地方;也不修建高宅阔府,只是居住在平常的宅院。他说:“后世贤,师吾简;不贤,勿为势家所夺。”多少富宦之人,为子孙计,留下巨额财产,却使子孙因此而致祸,甚至遭遇灭顶之灾?真正为后世考虑,不若给他们留下良好的家风,处世的谋略,使他们能自立于世,依靠自己的本领,奋力拼搏,博取不世之名。

昏庸之徒,终生噩噩,泯灭于无名;骄矜之流,虽博得一时之名利,然旋即昙花一现,身败名裂,归于败落,未能善终;惟真正大智之人,见机于未萌,善假于物,察克关键,深谋远虑,既识回进之机,得以全身而退,又博得千秋功名,彪炳史册。

妙哉,真正大智之人!与诸君共勉。

本文已被编辑[文若书]于2007-10-14 15:17:30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深山的小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文若书点评:

真正的男人,应该是勇敢,正直,善恶分明,充满智慧,而且在社会上是一个强者.

文章评论共[1]个
文若书-评论

观点好,论述老套了一些.at:2007年10月14日 下午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