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元年,魏征曾对唐太宗说:“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太宗不解,问道:“忠良有以异乎?”魏征答:“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
其实魏征所说的“忠”,也包含在“良”的范畴,忠臣也即良臣。但忠有两种:一为“精忠”,是有条件的忠,忠得明白,忠得有价值;一是“愚忠”,忠得糊涂,忠得悲惨。岳飞是良将,但忠得稀里糊涂,冤死风波亭。文天祥是良臣,他忠得明明白白,“留取丹心照汗青”。
魏征的忠、良之说,意思很清楚,要做明君,远佞臣,与良臣同心协力治理好国家,大家共享荣华富贵。不要做昏君,让忠臣蒙冤而死,导致奸臣乱政国亡。
魏征的一席忠、良谈,耐人寻味,启人深思。夏桀挥霍财物,杀人无度;商纣暴虐荒淫,横征暴敛;龙逢、比干明明知道人主是昏君暴君是亡国之君,还要梗着脖子去“尽忠”,去“死谏”,谏也是白谏,死了也是白死,一丝价值都没有,岂不愚哉!这种愚忠为智者所不取。
从魏征的忠、良谈中,魏先生是不愿意看到朝中有太多的死谏之士的,明君何须谏,只有昏君当道,才有愚忠的死谏,尸横朝堂,魏先生绝不会当这种傻帽。
我们也不希望有太多的忠谏之士蒙冤而死,之后又平反,备受死后哀荣。我们更不希望人人争当那种“三忠于,四无限”的“忠臣”,整天高喊“无限忠于”的口号。我们希望人人都是“良臣”,和“明君”一道同心协力治理好国家,让老百姓早一天过上小康生活。(2007·10·13·)
-全文完-
▷ 进入康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