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浅谈小说的创作方法慧通梦

发表于-2007年10月11日 中午12:17评论-3条

这次我来北京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就是因为我在《千年白狐》里曾经交待过,那两只千年等待的白色狐狸曾在长城现身;虽然,这是虚构的,但我为了证实文学的真实性,就来到了北京八达岭长城之上。

站在八达岭长城之上,有什么感觉可言呢?茫茫然一片,弯弯曲曲的长城翻山越岭,像一条长龙腾空而去,消失在遥远的峻岭白雾之中。我仿佛看到了那茫茫然的人类历史,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像银河漫漫之水,没头没尾,追述远古,也走向未来……

现在,我终于理解,小说不仅仅要体现千年等待的爱情,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表达,还有更多的社会现实意义需要表达。情丝,在小说中可能成为一条珍贵的线索。一篇丰满的作品,不在于拼凑的那几个小人物,而在于小说的创作内涵还有些什么!

来北京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听说慧通法师从鐘山来到了北京,这个美丽的幻化,是千年难等一回的呀。为了续这份前前辈子的一面之缘,我还想和他切磋切磋写文字的经验。我曾在《慧通梦梦断菊花城》中交待过,慧通法师曾在“菊花梦境”里对我讲过写作的一两点技巧:“真实性与虚构性相结合,根据你的悟性与灵性,掌握小说的‘对称性’与人物的‘分身术’;对称性分‘完美性对称’和‘缺陷性对称’,即不对称。”这也只是小说塑造的一点点小知识而已,我想,如果要创作一部好的作品,应该还需要更多的小说创作特色与方法。

首先,还是从慧通法师所讲的小说真实性与虚构性开始讲吧。

一部小说如果脱离了现实的轨道,完完全全是主观臆想性的文字,那不可以称之为文学之类的作品;反之,一部小说如果完完全全是现实世界的翻版,没有丝毫的刻画,没有丝毫的人为艺术性的加工,也不可以称之为文学之类的东西,那倒不如用摄影机把社会动态摄下来,比新闻联播还要精彩。

虚幻与真实是统一的,存在即是合理的。

文学作品创作的前提必须有一个相对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背景、历史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在《四大名著》中就有很好的体现:唐僧西游、三国风云、梁山好汉等等,或三分是真,七分是假;或七分是假,三分是真;真假的分量不定,由作者根据作品的内容要求而决定。

文学,是人类所特有的,万物精华的凝结,与大自然原生态艺术有本质的区别。他的前提条件必须要真实,也就是事物本真的、自然的东西;但是,人类的艺术品不像天然的艺术品,人工的艺术品都是精雕细琢、千锤百炼,在自然的基础之上筛选凝结而成的。

小说的虚构性,多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进行重组、拼凑、嫁接,多以人为假设代替“天定假设”,也就是作者笔尖下“玩转”的“天意”,作者所虚设的一切“人意”都将转化为作品中的“天意”,或者更有甚者用“神话”的笔法来幻化故事的情节。这在四大名著中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神化与妖化是小说惯用的写作方法。普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最好的妖化美文,不过,聊斋多以“善妖”为主。神化与妖化一般是美好事物或丑陋事物的人格化——人格的美化与丑化。美好的事物神仙佛圣化,丑陋的事物妖魔鬼怪化。另外,神化与妖化的人格多以现实中的古怪现象为虚构基础的,有如:有的幼儿生来带尾巴,有的人多手多脚,有些人拥有许多人认为的“特异功能”等等。

小说的真实性与虚幻性,所体现的思想必须是人性共存或个性的东西;或揭示那些丑陋恶性行为,加以批判;或以宣扬热爱真善美的行为,加以推广;或以揭示人类的道德伦理、社会规范等与人性本身在社会前进过程中的矛盾;也或以揭示人类所追求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爱情价值等等。

小说的社会现实意义的引导性与作者的个人主观偏见,对读者有很大的影响。到底是反映社会矛盾以求向崇高发展,还是反映社会矛盾却误导了读者向恶丑方向发展呢?这就要求作品的积极向上,无论多悲、多惨、多丑陋,人类始终有一个不变的方向——向上。

小说的对称性分“绝对性完美对称”、“相对完美性对称”和“缺陷性对称”,即不对称。对称性有:或前后呼应,或先铺设悬念疑点,到解析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或段落性的对称性,或暗示性的人物性格对称,以及暗示性的故事发展方向、故事最终结局等等。

绝对完美性对称一般是不存在的,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即使有,也是理论上的完美。完美性对称是相对的完美性对称,一百二十回版本【慧童注《脂胭斋重评石头记》版本是没有开头虚幻,也没有结尾虚幻的。】《红楼梦》中的开篇到“石头记”中的石头回归云游,在高鹗的手下为圆满。

《红楼梦》中有吉详数字的对称,以十二居多。章回以一百二十或一百零八回的支持者占多数。就连:

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这些都是对称的,这也都是高鹗的笔法。

中国人追求的是大圆满、大完美,这与现存的被人们认可的120回版本的理念是一致的,也表达了人们对“对称性”的认可。

或有:“宝钗生孩子”续宝玉香火,

或有:“宝玉湘云重会”以达爱情残缺的“黛玉悲情”、“晴雯冤曲”、“妙玉高洁”……之弥补,以现实“宝湘重会”来化解“其他情意识”分解的悲情。文章要么一悲,要么一喜,作者的要求注定了一些“现实与不现实”人物的悲情,所以,黛玉、晴雯注定了爱情不对称的悲情结局,而最后归于替代者的喜悦统一;

或有:“宝钗扑蝶”、“黛玉葬花”、“晴雯补裘”、“湘云醉卧芍药荫”人物事件的对称性等。

或有:妙玉的“洁”到妙玉的“羞”;

或有:“贾兰”考取功名;

或有:“宝玉”沐皇恩、考功名;

或有:袭人的归宿之于嫁人;

或有:宝玉石头回归于青埂峰,一个是把“真事隐去”梦幻识通灵宝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个是宝玉石头回归“真事隐”详说太虚情,到“寸言假语”归结了《红楼梦》。

或有:香菱在红楼梦的开头出现,到一百二十回结尾的香菱解脱。

或者:空空道人、缥缈道人、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一僧一道前后的呼应,以达“梦幻”、“空虚”、“缥缈”、“幽魂”意识在“灵性”与“悟性”中通透。

或有:红楼梦中人物的等级与封建等级的完全对称性。

或有:《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一节:《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这《菊花十二梦》与《金陵十二钗》的“红楼悲曲”的写法也非常对称,而且还有暗示伏笔之效。

或有:情僧、情尼、情情、情悲、情痴、等“情号”的对称。

……

以上等等等等,是我们对《红楼梦》人物的臆想猜测或人格的重新塑造,无不与中国人的几千年的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以及人类存在意义等相对对称。

续写者的才情是可以肯定。但与原著的艺术价值相差甚远,导入了中国人几千年不曾逆转的价值观。

当然,石头记原著作者的结尾却有很多疑问,或许也有完整的原著,但那也只是原作者的完全对称下的产物,或不完全对称下的产物。《金陵十二钗》的“十二悲曲”的点评就是对红楼梦最好的诠释。但是,一个作者的能力是太有限的,所以,即使是原意对称的,有的也不一定写得到与原意对称;作品里的漏洞也是正常现象,“通而不通”也是自然现象。

现存的残缺石头记的文学地位远比现存的一百二十回的要高。石头记作者对对称性的把握是够高的。如果,后稿遗失或是故意毁稿,也都成就了现在其残缺的美——一种刻骨铭心的痛,一个永恒的记忆,一个永恒的美。

再谈灵感一现的创作与个人觉悟。

灵感来自于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反应。

人为艺术来之于生活、社会与情感,而高之于生活、社会与情感,所以,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收获生活中细腻的情感,敏锐地观察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科学现象的点点滴滴。有如牛顿看苹果落地一般。要有所创造性地选择能产生灵感的环境,要有必备的思维逻辑能力,善于思考与联想。

我想,灵感的瞬间滑过,正是为对生活、对追求有所准备的人而准备的。而长篇小说的嫁接正是建立在瞬间灵感迸发的基础之上的,不可能一气呵成地把几百万字的作品一下子完成。所以,在文字上下功夫,不如珍惜灵机一动的闪光。

写作的文字没有一承不变的,在作者灵感闪耀时,随时有可能改变写作的思路。我写小说时就是在灵感一现的刹那,把所有的点滴灵感串连在一起,经过真实故事的幻化嫁接而成的。不过,我一般塑造的人物都是我自己,我其实是一个代名词,因为,我已经幻化为作品中的人物了,毕竟自己对自己稍微了解一点,至于别人的心思却是捉摸不定。我常把自己当作《红楼梦》中的人物,常常不想走出来,也是同样的道理,何况我的姓名里又与贾宝玉同一个“玉”字——而且是天上掉下来个“林黛玉”的玉字;而我的真名却有一个“杰”字——“妙玉”高“洁”的谐音啊!不能不说也是一个巧合啊。

悟性与灵感的机动性不同。悟性是天生的,也是需要社会磨炼基础的锻造,像电脑一般,最基本的常用软件程序都没有,哪来的思维,哪来的运作,哪来的悟性?

写作需要灵感与悟性。而长篇小说的完成更需要许许多多的细节加以组合,这就要求个人拥有宽广的阅历,当然,小说故事的组成部分有的是道听途说的故事,有的则是在书籍资料学习到的现成故事,并加以修改完善,最后将其串连起来。

古往今来的小说家、汇编家无不是“串连”高手。《西游记》的九九八十一难;《封神演义》的三十六路邪兵,“封神榜”上的人物;《红楼梦》里正册、副册、再副册的人物故事;《水浒传》梁山好汉108将故事;《三国演义》里三国的历史故事。……

小说的建立基础需要一个必备的中心线索。《西游记》在唐朝背景下,以唐僧的西游取经为主线串连。《封神演义》则以武王伐纣中“封神”的过程为主线串连。《水浒传》以好汉逼上梁山的农民起义为主线。《红楼梦》则以情的“夢”、“幻”为主线,塑造“金陵十二钗”的悲、喜结局。

接着谈谈个人情感对小说作品的影响,以及小说人物的分身法则。

个人情感是作者的主观意识性的内在心灵反映,对作品有很大的影响,一部优秀的作品无不反映作者的心血,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内心世界。所谓“文心生于字里,人心之于文心”就是这个道理。

人物性格以及故事情节的神话将现实的东西进行分解。

分身术,也就是将现实的人物分解,一般是作者借文中人以表达自我的心声,以及个人理念,追求的理想社会、理想爱情等等。

分身术,尤其是将小说中的人物当成是自己,把自己的灵魂分成不等的若干份,然后把他嫁接于小说中的人物,这样明显就有作者的思想内涵在里面,不足的是有了作者的偏见与错误。另外,这还不够,将其他人的性格特点融合起来,该嫁接给谁的就嫁接给谁,这样,活脱脱的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这个缺陷在于,或许在作者的见识之上,误解了他人的思想。

总之,作品有其自身的优点,必然有其自身的缺点。一个作品本身就是作者个人思想体系的反映,也是反映某个历史时段所发生的故事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简直就是“四不相”,东拼西凑,东拉西扯……

另外谈一谈,小说作家对语言的把握。

其实,一个出色的作家从某个角度看,一定是一个“出色的谎言家”。

在那些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神魔小说里体现得最为彻底:言情小说里的天花乱坠,武侠小说里的刀光剑影,神魔小说里的千变万化……

就如小说中的爱情——一个美丽的爱情谎言。自古以来,多少人中了“爱情的毒”,可多少作家笔下的甜言蜜语却一直感动着那许许多多的人啊!我相信有真正的爱情存在,而且是完美的爱情存在,但这种几率却是微小的。因为,我们所看到的爱情,不是那么悲壮的爱情,而是平平淡淡的爱情。在现实世界里,爱情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梦境,爱情被现实化、条件化,所以,又有着太多的人为了“爱情”两个字把心锁了起来,甚至于把世界也锁了起来。因为,伤得太深,痛得太绝,而完美的爱情之路却太遥远。

作家们美丽的谎言所寄托的情感是合理的,却不是现实所能容纳的,多少悲歌走入现实社会的时候,一点模式都没有。她的真正模式就是:追求绝对完美的爱情一定被爱情所伤,悲曲唱万年却唱不完。

武侠小说的写作方法我单独拿出来谈。

去年开始整理苍童的长篇武侠小说《七剑十三侠》,经过一年努力之后,学习到很多很多武侠小说的写作方法。现将重点资料列出,其它一些小方法有待大家自己去感悟,去发现,我希望这些方法有助于热爱写作的朋友。【慧童注:本资料来源于苍童《七剑十三侠》第一卷《小侠下山》,请参照博客资料2006年06月14日的《慧童武侠小说研究心得系列》之《七剑十三侠》】

武侠小说的悬念问题不用说了,大家比较清楚;但是,武侠小说还需要很多方面的结合,其它小说的写法都可以灵活运用。

①如《七剑十三侠》中取号与人格的关系:无法、无天、无缘、无故、小采蝶、华金、华木、华水、华火、华土、牛粪堆,等等邪道人物与人格的对应关系。其实这里的每一个名字与号都有很特殊的意义。

②何门派、何山、何辈份、何人弟子、何真名、何替名、何江湖封号、何武器、何功夫、何形象、何性格……如:“无敌神风”——蓝天虹——宇文雷——“五彩珍珠烈火剑”,茅山/华清观/空空道人弟子。性格:谨慎,一片深蓝色的天空下的一轮彩虹,说明他心胸博大,人也像七彩虹一样红一样完美,像蓝天上的太阳照耀着人们的心扉。蓝天虹悟性极高,是个善武之人,心存正道,身材魁梧,帅气十足,有为师者自主寻觅收其为徒。所以,蓝天虹也是华山/孤松岩/孤松野老的弟子,成为众多人的弟子,蓝天虹的师父不计其数。又如“诛虎太岁”——黑熊——欧阳狮——“五彩水火多棱刺”,栖霞山/方腊洞/孤拐老仙弟子,性格:鲁莽中又有细心,人丑心善,勇猛过虎,面黑如熊,就如《水浒传》中的“鲁智僧”,何为鲁智僧?有点鲁莽,却也有智慧,有时表现得却很灵通机智,是这么一个大善人。……

写武侠时得对中国的旅游之地“名胜古迹”有所研究。一般的武侠小说都要到天南,去地北;上天山,去少林;到平原,过雪山;踏遍五湖四海等,他走的这条路线,必须是经过作者合理安排的。所以,作者要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来写作。

或是以“学武者”的身份来写作,对通用的功夫以及“人体穴位”要有所了解与掌握。有如招式:“横扫千军”、“旋风卷落叶”、“快锤打滚铁”、“金盘托荔枝”、“登萍渡水”、“鹞子翻身”、“慢扑流萤”、“倒拔青葱”、“白鹤穿云”、“蜻蜓点水”、“轻点花蕊”、“芳香洋溢”、“触须探蕊”、“双翅扑粉”、“鸳鸯戏水”……

③其实好的武侠小说不是那么好写的。写小说时要很好的运用《百家姓氏》,对常用姓氏与不常用姓氏的历史渊源要有所了解。取名的方法也有很大的讲究。《七剑十三侠》中的金、木、水、火、土;甲、乙、丙、丁、卯等与《封神演义》的取名方法是一致的。另外:

一方面,姓名与人格需要正对称,如:张灵儿——“百灵鸟”——会唱歌,张巧儿——“小莺歌”——会吹口哨。

一方面,异号与人格需要邪对称,如:马屁股——“马卵子”、“牛粪堆”、“水中蛟”——叶小龙、“金鸡爪”——爪功。

一方面姓氏的“谐音”运用,在《红楼梦》中更通透。……

④长相与人格的对称:“青面獠牙”——吕东青、“双头狮子”——向阳春、孔雀——“孔雀”般的大美人……

⑤兵器与人格的对称:兵器与武侠小说的统一性;兵器名称号与武侠小说的统一性;

⑥衣着与人格的对称:吕东青,全青一色;杨春雪如“白娘子”,全身着白;董芜霜,“青衣蛇”……

⑦品性与人格的对称:预测、算卜式,先点后道,对称型。黑熊的呓语在前,后果在呓语之中,等等,“身在落马弄,志在青云上。”……

⑧名号的一致性:一些常用的号“一枝花”,“竹叶青”,“十里香”,“桃花香”……等等。“竹叶青”在《三清古剑》也有运用。罗棋盘、竹叶青、马节寸、吴步(谐音:五步蛇),即四条蛇人。

⑨数字化,吉详数字与不吉详数字的运用对称:1、2、3、4、5、6、7、8、9、12、13、18、24、28、36、49、72、81、108、120……常用数字的另类代表意义,多以星宿体系为准,如《封神演义》里姜子牙的“封神榜”更为标准。

⑩公认的武功门派、招式、门路、武林密笈……

⑾现实化、家庭化、身边化、时代化,与现实交错。比如有很多地方写到的,就在我们家乡里的一些小地方、小地名,并让它扩大影响力。

⑿《七剑十三侠》爱情的结局比较复杂与难以想像,因为第二部《霜雪之泪》“霜”与“雪”都是白色的,所以,她们的爱情都是苍白的,即董芜霜与杨春雪爱蓝天虹的结局,他们的悲剧应该是一致对称的。董芜霜把蓝天虹让给杨春雪,而杨春雪又把蓝天虹让给董芜霜,结果双向误会,让来推去,友情超越了爱情,爱情能玩这个游戏吗?导致各自出家当尼姑,成全了等待蓝天虹两年的“孔雀”泼辣大美女,一悲一喜,一切都是戏剧性的演说。尤其是,蓝天虹的身世与白鹤鸣之间的感情,蓝天虹却是白鹤鸣的舅舅,蓝天虹母亲白氏的不清不白的关系导致了三代之间的戏剧性。

【慧童注:人物姓名表、人物封号表、江湖门派表、功夫招式表、地理位置表……等,略)】

【《七剑十三侠》四卷整体写作思路——按时间顺序】

………………………………………………………………………………………

序言…第一卷(母领卷)…杭州擂台赛(结局)…………………………………

………第二卷(姐妹卷)…杭州擂台赛(开幕)|…第二卷(完)…………………

………第三卷(姐妹卷)…杭州擂台赛(开幕)……………|…第三卷(完)……

………第四卷(姐妹卷)…杭州擂台赛(开幕)……………………|…第四卷(完)

………………………………………………………………………………………

最后,说说写作的文字功底。

我的文字功底实在太差,有构思的时候却词藻干枯,写不出来。这是我在小说创作上最遗憾的事。但我认为,写作贵为勤,勤能补拙,多练习着写一定不是坏事。

我在与慧通法师交流之间,慧通法师也曾讲过一些禅语,让我记得犹新:“人需要同时培育两个命——生命和慧命。生命在于运动,慧命在于静定。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真正的智慧是禅——明心见性,让心灵宁静而安详,犹如平静的水面,才可以完整地照映出事物的真实现象,以达‘自知者智,知人者慧’的境界。——谓之智慧。”

慧通法师梦境自云的诫言,也有曰:“学贵为通,动为积累,静以为修,博学以广才;动以固见识,静以修文化;是有追求目标者,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无为,而无所不为焉。慧以动启,通以静思,梦之以恒,为学之道,慧以通梦也。”

文字亦如生命,创作亦如修禅,组合的文字作品以达作品的本真,即是文章的“慧命”,文字与文章的组织结构即文章平凡的躯体之于“生命”。

曾在厦门某禅修中心的资料上看到关于生命的解释,仅供参考:

…身命(【慧童注:生命之躯】…慧命(【慧童注:灵魂之梦】…

…身体………………………………心灵…………………………

…养育………………………………教育…………………………

…血统………………………………道统…………………………

传统接代…………………………文化传承………………………

血脉相连…………………………道脉永续………………………

…成人……………………………成文化人………………………

我认为,写作是极为费心思、伤脑筋的事情,所以也是最为痛苦的事情;最为痛苦的事情却也是最能满足快乐的事情,就如“爱情毒瘤”与“爱情美梦”一般。有痛苦是动,动可以孕育故事;有满足而静,静可以酝酿心灵的净土。只有心灵达到一定“空灵的状态”——“满足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透支”出对“动的状态”——“痛苦的状态”的感悟,使文字、情节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而心灵的空灵状态常常与静修与闭关,或把握呼吸要决,或听特种音乐,或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或拥有目空一切的心态在嘈杂的世俗中归空,得以实现。所以,我相信:

越艰苦的人生越精彩,刻骨铭心;

越困难的事业越悲壮,透支真心。

【后记】

本文是在空灵优美的音乐下打完的。

《琵琶语》像那呢喃细语,轻缓柔和,尤其是其中的“叮咚”两个音符的“重复音”,或者“叮咚”两个音符的“变音”,就像坐在“秋千”上晃啊晃啊,以及“啊……”的女声“琵琶语”的复制,就像幽灵一般,在深夜聆听,一切成空,空悲切。琵琶低吟,可以放掉所有悲怨哀愁,看破红尘……

《bressanone》马修连恩深沉地用英语唱出,来自于人类心灵的思考,像泉水般地汩汩流淌着。虽然我一个英文单词也听不懂,却懂得其间的感伤与悲情,以及对美好世界的向往。我相信,音乐的旋律是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语言的,只要心灵相通。世界小说的主旋律同样相通。……

2007·08·22·-08·26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慧通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心灵苦渡点评:

呵呵!我也是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完的。不错!值得玩味。

文章评论共[3]个
慧通梦-评论

谢谢古渡。。。。。
  【慧通梦 回复】:谢谢苦渡....... [2007-10-11 16:01:26]at:2007年10月11日 下午4:00

鲁速-评论

文章从小说的写作技巧,灵感、情感、语言、文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论述得全面而深刻,很有见地,尤其是禅语,让人启发很大,学习了!祝愿先生在小说创作上取得更大的成果。
  【慧通梦 回复】:哈哈。谢谢鲁大哥抬爱。。。。我现在一班写些随笔散文,其他都在小说上下功夫。 [2007-10-13 8:23:05]
  【慧通梦 回复】:一般 [2007-10-13 8:23:20]at:2007年10月11日 下午5:43

穷凶极恶-评论

文章很不错,你说的只是些片面的东西,……罗缔说过“语言和信念之外,真相并不存在,人类应该关注日常生活,而不是通过理论去发现什么。”介绍你读一本异样的小说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at:2011年05月29日 晚上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