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上网浏览新闻,一个标题为《湖北籍诗人在家中自杀》的新闻,引起了我的兴趣。看完新闻内容,真的很为之震惊。一个才年仅三十岁小有成有的诗人,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男人,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走了,而且选择的是自杀。作为湖北人,作为爱好文学喜欢文字的人,我真的感到十分可惜。
看到该则新闻的网页下面,有许多网友对诗人余地的自杀,发了许多的感概。有的人说他是一个极端不负责任的人,丢下妻儿,家庭,老父老母就这样一个人走了。他倒快活,走的干脆,可留给活的人却是抹不掉的伤痛。也有的为诗人感到可惜,同情他,同时在想,一个诗人为什么会自杀呢?他到底有什么想不开,要自杀呢?这可能就是引发我们对诗人的死的深深思考。
许多人说,文人作家,包括诗人的情感都是十分丰富和脆弱的。正是因为诗人内心的脆弱,所以沉受不了残酷的现实和生活的重压,而先择了自杀,而选择了逃避,而选择了解脱。
因为自杀的是诗人,所以才会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更多的人来思考。由诗人,我们很容易想到作家。而时下,在网上网下议论的话题,多半都集中在作家文人的身上。
作家诗人,在七八十年代,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职业。无数的人都有过文学梦,作家梦。甚至把作家当成心目中的偶像。许多好的作家,好的作品,也影响了一代代人。但是到了九十年代,文学越来越走向边缘化,走向市场化。于是作家和诗人,便不再像以前那样吃香。于是为了市场需求,为了经济利益,为了迎合媚俗,不是为写而写。一个个被称为“灵魂的工程师”的人,被卷进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各色各样的诱惑面前,这些所谓的文人骚客,似乎也把握不住方向了。
中国的作家成才上万,许多还是拿着纳税人的钱供养的,但时至今日,却没有出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没有出现过真正的像鲁迅那样的文学大师。为什么?我不得而知。我想大多是因为作家们被经济利益,被市场冲昏了头脑。瞧瞧那些作家们,放个屁,说两话,写两个字,什么育儿心经,什么读书笔记,什么乱七八糟的,都可以出成书,都拿来赚读者的钱。而他们卖的是作品吗?非也,名气更多于作品本身。
自从文学边缘化,自从网络的出现。作协,作家这些名词就从来就没有淡出我们的视线,一直都是我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先有作家洪峰退出作协,甘当乞丐。再有传出作家愿意被人包养之类。接着闯出一批80后,更是把文坛搅成了黄河水。郭敬明如此抄袭,却也能进作协?韩寒对王蒙居然破口大骂?作协主[xi]写错一个字,被人揪着不依不挠?接着贾平凹又暴嫖娼,前天又传张一一要告作协不作为,今又闻诗人余地家中自杀。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种炒作,这种无休止的恶搞,什么时候才可以停止呢?作协作家应该是一个清静的代名词,而今却从来没有平静安静过。
如此以来,还有哪位作家能安心写作,写好作呢?
看看作家富豪榜,不禁令人汗颜。许多作家靠写作成了千万百万富翁,而有的却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试问一下,上了富豪榜的作家,就一定代表最优秀的吗?如果真牛逼,为什么不上“诺贝尔”领奖台啊。富豪榜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现在写作完全当成是一种经济利益,一种发家致富,一种成名的手段而已。完全失去了写作的初衷,也完全失去作家——灵魂的工程师这个代名词。毫不夸张的说,有些被称为作家的人,自身灵魂是那么的肮脏与龌龊,居然也能被人当成偶像。真不知要把那个崇拜者偶成什么样子?
不是有报道说亿元女生郭妮的写作内幕吗?她身后至少有二三十位编辑和出版人,每人都在为他搜集整理市场信息,给她策划故事情节,郭妮只要照着写,写了完有人改,改完迅速出版。完全是流水线作业。试想,当写作成为流水线作业的时候,文学的将来会发展成一个什么样子?面对高昂的经济利益,那些自认清高的作家们,能不为之心动吗?还会用心的去写好一本书,几易其稿几经修改吗?我看不可能。
作家现在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出现了矛盾四起的局面,出现了危机四伏的局面。我想如果不及早拯救,文学的明天,只会遭来更多的骂声,只会被人们淘汰出局。会有更多的作家像诗人余地一样,选择自杀,选择逃避!
-全文完-
▷ 进入戒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