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从小喜欢看书,尤其喜欢读诗词,对一见钟情的作品甚至可以过目不忘。这首《敕勒歌》,磅礴大气的寥寥数语,在我的脑海里勾勒出一幅辽阔壮观的北方草原风光,因而让我在初见后魂牵梦绕了二十多年。
也许是见少识浅,我一直觉得有三种自然景观是人生中必须要亲身感受和体会的,那就是:大海、高山和辽阔的草原。面对它们,可以让人心胸开阔、神采飞扬,可以让人变得深沉笃定,睿智恬然。爬山,我每次都要爬到山顶,让满身的汗水冲刷掉心理积压的疲惫,迎着飘起长发的山风,体会“一览众山小”的豪壮情怀;涉海,虽然不会游泳,但我总是尽可能的站在水深的地方,然后眺望远方,在一波波袭来的夹着腥湿气息的海浪里,感受大海的神秘而有容。一直无缘见到草原,因而草原就是那首《敕勒歌》,就是心中一处隐秘的梦。闭上眼睛,总有一片望不到尽头的纯净的绿在油油地向我招手。下边是清新生动的绿草,上边是寂寥的蓝天、洁白的云彩,中间一匹匹矫健的骏马在绿上飞翔,带起来的风掀动着豪爽汉子和大方姑娘的衣边裙角。肥羊、美酒、草原牧歌……,一切的一切宛如磁石越来越迫切的吸引着我,加速我靠近它的决心和步伐。
终于,我来了
行
交通如此便利,让“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变得平淡无奇,抬起脚,人们就可以随时走南闯北。于是带着我家的小累赘,我选择了比较安全舒适的交通工具——火车卧铺。在没去之前,我就给她演绎了一段回来时的故事:我们俩分别骑着送给姥姥姥爷的俩只肥美的大羊风驰电掣的行进在西风古道之上,饿了,下得羊来,生起一堆篝火,“嗖”抽出一把蒙古小快刀,“唰”地割下一块羊腿或者羊屁股上的好肉,马上给羊涂上止血金丹,包扎好伤口。然后像武侠小说里的豪客,用树枝穿上羊肉在火上烤,等到香气四溢,嗞嗞流油的时候,一人一块,就着口水,大口吃肉,大瓶喝酸奶。等到奶足肉饱,片身上羊,继续赶路,不日归家,那是何等爽利!看着女儿小眼睛里射出来的渴望、兴奋的神情,我也心向往之,过了一把侠客瘾。
晚上九点过一点儿的火车,站在站台上,已是万家灯火。等到拖着行李,拽着女儿登上火车,找到铺位,放好行李,一颗心才算放下。第一次坐卧铺,而且是在夜里,女儿兴奋得两眼放光,像一只可爱的小夜鼠,在过道和中铺之间上窜下跳,不亦乐乎。折腾到十点多,在我的劝说下,才乖乖爬上床,盖上被。可仍然兀自翻来覆去,左顾右盼,直到列车员熄了灯,这才恋恋不舍地闭上眼睛,酣然睡去。我可是不敢大意,身外之物带得不多,也不值钱,不足萦怀,我唯一担心的是我家的无价之宝——我的大闺女!这要是谁看着好,半路下车顺手牵人,我可就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我把这想法告诉同事的时候,嘿,人家笑出了声儿,说我过虑了,感情不是他闺女!我既担心她被人抱走,又担心她把被子蹬掉被空调冻病了,还担心她睡觉不老实掉地上去。这一夜,我平均十分钟醒一次,给她塞被子、往里推、实在没事还要看两眼周围形势,这个累!漫长的黑夜终于过去,大概到山西大同附近,透过车窗,终于看到红霞了,我松了一口气。第一次在清晨从火车上看日出,朦胧连绵的远山、五彩变幻的霞光、氤氲的云霭,竟然如此美丽,不能不让人被大自然的伟力折服。我趴在床上看得出神,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此美景不能独吞,我伸过手去把女儿捅醒,让她和我一起欣赏,怎奈这小丫头睡眼惺忪,全无一点情趣。
已近中午,在女儿无数次的问:怎么还没到呀?我都不耐烦回答了的时候,火车终于到站了。老公见到久别的妻女,激动之情自不待言,把行李孩子都接了过去,我终于落得一身轻松。在招待所安顿好一切,老公又去工作了,我散了架似的躺在床上,想好好大睡一觉,可是女儿就像吃了兴奋剂,一时不想闲着,非要和我去外边溜达溜达。没奈何只好无精打采地和她徜徉在院子里的林荫小路上,暴晒在阳光下的活动器材场地。除了周末,老公没有时间陪着我们,所以我们母女只好自己外出探险。传达室的大爷告诉我们坐什么车可以到公园、商场,剩下的我们就要自己闯了。
第二天一早起来,简单吃了一点东西,我们就出发了。出了大门不远就是车站,等了片刻车就来了,我们登上了呼和浩特的公共汽车。老公说这里天然气很充足,所以本地的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基本都是使用天然气,而不用石油,所以车费比较便宜。公共汽车基本是一块钱一位,只有路途相对长一点的小公共要一块五,出租车的起步价是六块钱,都比较便宜。那一阵,方便的地方就坐公交,稍远一点的就打车,我过足了坐车瘾。说到公交,刚开始我有点不习惯,基本上京津的公交车都是两边每排两个座位,可呼市的每边只有一个座位,过道的空间比较宽敞。而我发现本地人上车后大多喜欢站在前边,不愿意往后走,因此造成很多次从车下望上去,我以为车上已经水泄不通,无立锥之地,所以只好等下一辆,结果下一辆来了还是这种情况,没奈何只好挤上去。挤进去才发现后边原来是海阔天空。由此我总结出来一句话:呼市的公交,只要能挤上去,空间,总还是有的。
再说说对内蒙人的印象,因为主要是在车上打交道,所以放在这里讲。最初接触内蒙人缘自一个电话。一日闲来无事就用ip卡给老公拨个电话想聊上几句,结果费了很大劲儿语言、卡号、密码、电话号码都拨完了,才发现按错了一个号,急忙挂断重播。在和老公聊了几句放下电话后,电话顿时铃声大作,一看来电显示,原来是刚才错拨的那个号码主人打来的,因为是长途,而且是我打错了的,不想让对方破费,所以我满怀歉意地看着它响个不停,就是不接,我以为响几声没人接也就罢了,没想到对方竟顽强地打了三次。在停了几分钟后,电话又一次响起,这次是固定电话打来的,区号仍然是内蒙的,我的上帝!如果再不接,我会崩溃的。当我拿起话筒,立刻就道歉:“对不起,刚才电话是我打的,我拨错了一个号码,你打过来我不想让你浪费电话费所以才没接,真得很抱歉!”我一边说一边对着空气鞠躬,那副狼狈的样子至今想来还尴尬不已。“没关系的。”传入耳际的是低沉富有磁性的中年男人的声音,和电视里内蒙味儿的普通话一样,声音憨厚纯朴,竟让我有种闻到草原清新气息的感觉。在我的一连串道歉中,对方挂断电话。虽然只是一句话,但是草原人纯朴执著的印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见到的第一个草原人是在来时的火车上。火车卧铺的对面是两个小座位,火车行事后,安顿好行李物品,我就和女儿面对面坐下来。总感觉有点不对劲,回头一看,一个小伙子手里拿着水杯静静地站在那里,脸上是憨憨的笑容,前后左右看看,没有地方可坐了,才知道可能刚才他离开座位去打水了。急忙站起身,对他笑笑示意坐下,然后让女儿坐在我的腿上,一起欣赏车外的夜景。我告诉女儿,会途径我们的家,然后继续北上,女儿就好奇地问我:“妈妈,到咱们家了么?”还没等我回答,对面的小伙子就笑了,“刚开车,要很久才到家的”,也是浓郁的蒙古味儿普通话,亲切感顿生。但是来之前几乎所以认识的人都告诉我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随便透露个人信息,所以我只是轻轻笑笑,没有纠正他的错误,虽然直觉上他不是坏人。虽然没有多接触,听声见人,心里已经给草原人一个质朴无华的定位。
在公交车上,很多座位后边都有为老弱病残孕让座的提示。但是女儿既不在我的肚子里,又不在我的臂膀上,所以虽然还在上幼儿园,我已经不把她视为被照顾的行列。因此每次上车,总是在狭窄的空间里先让女儿占据一个有利的地形以免被碰到,不会左顾右盼作殷切寻找状。但是好多次,总会有人站起来为她让座,让我感激不尽。有两次很有意思,在去昭君墓的小公共上,快要挤成馅饼的情况下,即使有古道热肠的人想让座也不太可能站起来,女儿旁边座位上的小伙子把女儿放到了腿上,让我大大缓解了外来的压力。看来小伙子喜欢孩子,一会儿摸摸女儿的的小辫子,一会儿拉拉她的小手,还时刻为她挡着随车身摇摆晃过来的胳膊等暗器,女儿腼腆的笑着,偶尔偷偷和他拉拉手。快到收费站,我们站着的人被急速赶下车等待车子送走有座位的乘客再回来接应,没容得和叔叔说声再见,车子就绝尘而去。还是在一辆拥挤的公交上,玩够了的女儿满面倦容地靠在一个椅子旁,过了一会儿,座位上的女孩子看到了,往里挪了点儿,让女儿和她一起坐。我心里很是感谢,可是那女孩子比较丰满,一个人坐着本就没有太大空间,看着女儿三分之二的小屁股悬在那里,我真是左右为难,让女儿起来吧,难免拂了女孩子的美意,有不识抬举之嫌;让她继续坐着吧,看着女儿就累得慌。万幸没多久有人下车,孩子算是解脱了“车悬股”的这份罪。
在人多的地方,一般人接打电话顶多嗓门再高一些,或者干脆告诉对方等下了车再打过去,我遇到的内蒙人不是。一次汽车驶来看见最前边的车窗里探出一个女人的脑袋,还在奇怪这是投币车,又不是长途或者小公共,不用吆喝呀。上车以后才看到,原来她在接电话,而且这个电话打了几站地,我想没准明天早晨醒来她脖子会受风。还有一次,女儿旁边座位的年轻女孩子突然站了起来,女儿的第一反应是她要下车了,侧着身子就坐了下去,我手疾眼快一把把她拉了起来,她不解地望着我,我示意她看,原来那女孩子是探身窗外去接一个无聊而漫长的电话,女儿只能望座兴叹。
坐过的出租车司机基本不善谈,但是有问必答,态度和气,给人轻松的感觉,整体感觉比京津的出租车司机要好。
回来的时候虽然老公提前五天去买票,但是仍然没有买上,当然我们也没有真的骑着羊回来,而是预买了长途汽车票。没想到汽车也很舒服,而且司机态度热情,车内设施齐备,还在上车伊始每人发了一袋食品,这让女儿高兴万分,没多久两根小火腿、两袋威化饼干就被她报销了。不过在张家口临近北京的地方堵了一个多小时的车,这让大家既焦急又无可奈何。在北京山区路段,接连是下山路,左边是壁立的山,右边是凹陷的谷,三条车道上车子并不少,看着车速依旧并且在车道上左右穿梭超车,我的心悬在了嗓子眼,紧紧握着女儿的手,又怕攥疼了她,就紧紧掐着自己的大腿,克制心理的紧张。我看着司机师傅的右手,不知道他是在合着音乐打拍子,还是紧张的在哆嗦!终于出了山区,我才想司机师傅肯定喜欢音乐,人家经验丰富,怎么会像我,考了驾照连公路掉头都忘得一干二净。我暗想:十年之内我不会开车,不想害人害己。第二天偶然发现,大腿上一片青紫!比起一路上盯着电视不停问为什么把安危置身事外的女儿,我太贪生怕死了!
住
我的起居习惯很不好,只要不是住在自己家,就会浑身不自在,睡不好觉,随之生物钟就会出问题,这种情况后来恶化到住在娘家都不行,所以没有很特殊的情况,多晚我都会回到自己家。这次来之前我已经给自己打了预防针,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下了火车,老公打辆车把我们带到一处招待所,因为他们那里正在装修,所以我们只好暂时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下榻。那里刚好走了一批旅游观光者,空空荡荡的一栋四层楼房,除了看门的大爷,只有我们一家三口和一对小夫妻。我们被安排到了二楼,上楼的时候,楼道里响起悠长的回音,更加显得寂静。房间不大,简单的生活起居用品都配备了,有电视可以满足小丫头愉悦耳目,有热水和床可以洗涤身心,足矣。先生知道我不喜欢用外边的被褥,特意买来新的床单和毛巾被,一躺在床上,才感觉到自己有多累,就像长在了床上,不愿意爬起来。一直住了五天才搬到老公单位,在这五天里,白天我和女儿就去逛公园、逛街、逛招待所周围的一亩三分地。
招待所前边有一小片场地,有几样简单的健身器材,女儿刚来就看到了,只要不外出、不看电视、不睡觉,基本这里就是她的留连之所。不过这里没有树,我们只能经常在太阳底下“健身”。每次她玩儿,我常常抬头看天空变幻的云朵,或者扭头看右边远处的群山。来的半个多月里以云雨天气为主,所以完全意义的晴天并不多见,但是这里的云彩很有特点,让我沉迷于其中。记得刚从火车站出来,我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抬起头看天空,看看是不是和想象中的那样碧蓝和寂寥。除了觉得确实有点高,没有在画面中常见的碧空如洗的感觉,微微有些失落。不过这里毕竟是城市,看到远处浓烟日夜不停喷吐的支支大烟囱,我无奈的理解和接受了对内蒙天空的第一印象。在家乡,云大多时候是单调的:要么薄纱一片笼罩天空,要么乌云阵阵密布当头,最诗意的就是几朵白云以各种造型飘来飘着,但常常飘着飘着就不好好飘了,就会摇头一变,变成黑脸包公,招来或稀疏、或细密、或张狂的千万条雨丝垂挂飘摇。内蒙的云很有性格,是丰富的、立体的、层次感分明的。单纯一种颜色的云彩出现在天空是很少见的,常常看到的是天空像一块画板,底色是纯净的蓝。然后大自然这个伟大的油画家,用笔蘸上白色颜料,在上边随意涂抹,这里厚点儿,那里薄些,再蘸上黑色颜料,碧空里涂抹点儿,白云上积压些,还是浓淡相宜,不平均笔墨当老好人。最后,用金色在一方白云乌云上点染一下,呈现出一幅壮观的画面:傍晚的天空,红日透过厚重的白云乌云,努力向大地看上最后一眼,余辉给云朵镀上一层金边。作为相聚一天的诀别,那种不舍,仿佛新婚不久就要远游的丈夫,一步一回头。霞光中的各色云彩,幻化成一幅幅奇景,那一刻,我总是想到徐志摩那句诗:“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这一幅立体镂空的内蒙云图,也是一直荡漾在我的心头。右边是大青山脉,天气好的时候,目力所及看不到尽头,从我所在的角度,光秃秃的看不到树木。如若云气比较重,山色和天色就会合二为一,阴阴的一片可以拧出水般的感觉。也许是家乡无山,虽然山是静止的,看不出任何变化,可每次外出,我还是习惯性的看上几眼,眼底透出一点迷恋。
五天后,我们移驾老公单位的招待所。搬去的时候已经月色朦胧,看不到什么人影,可是还没到地方,一连串的狗吠声就像平地乍起的惊雷,让我和女儿领略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热情。我们俩都是心脏狂跳,却不是受宠若惊的喜悦,而是吓得。及至看到那个庞然大物的家伙,简直让人肃然起敬,个头可是不小!虽然人行拥抱亲吻之礼。我领着女儿在老公连声“不要紧,它不咬人,拴得也结实”的劝慰里,一路狂奔到安全地带。以后每次外出,我都是先派女儿出门打探敌情,如果它睡了,我们就偷偷溜出去,如果它醒着,我也要蹑手蹑脚拉着女儿一边假装不看它,一边偷眼紧盯着它,迂回着逃窜出去。好话是不敢说的,我怕起反作用。看着老公和其他人若无其事的在它面前视若无睹、充耳不闻地走过,再看看我和女儿鬼鬼祟祟、胆战心惊的样子,我又感慨了一下:女人,你的名字是胆小!直到我们离开,也没有和那狗建立起同志式的友谊。
搬来后上街有点不太方便了,我们就只好去前边的小花园里转转或者呆在房间。花园不大却很别致,小桥流水、假山长亭、碧波游鱼一应俱全。女儿兴之所至,会在草地上摘下一朵蒲公英的果实,鼓起小腮帮,吹得无数把小小的降落伞悠悠的在空中妙曼地飞舞。临回来的时候,我让女儿穿上新买的蒙族女孩子的民族服装,在公园的各个地方,留下她娇小的倩影。这里的招待所基本没有启用过,所以倒也干净整洁,光线充足。美中不足就是电视小点儿,17还是19英寸我没注意,反正小小的,是我家20年前用的那款,初见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惊喜。不过它居然是彩色的,老公鼓捣一会儿后,还能调出好多台来,它成为我和女儿那些天房间里唯一的娱乐工具。快要戒掉电视的我也每天盯着看,快成了电视的粉丝,而且是山芋粉的,绝对忠实。回来后,先在妈妈家看那台25英寸的电视,女儿惊呼:“姥姥,你们家的电视里人怎么这么大?”老妈很奇怪她的问话,我开始也没理解,后来想到,是因为看小电视看习惯了,一时调整不过来。这道理可能就像见过无盐,是个女人就会当成美女一样。临走的那天,看着住过的房间、游览过的小花园、锻炼过的后院运动场,甚至那条看似凶恶的大狗,竟有些不舍。毕竟,我们在这里生活过了一段时间,也算是第二故乡,想到我可以算是半个草原人,心里又涌起一阵窃喜。
食
让我烦恼的就是吃的问题。原因只有一个:我在节食,而这里的东西又是那样的好吃。打出这几个字,我舌下的唾液已经汹涌地喷薄而出,想想都馋得不行。
(1)烧麦 羊杂汤 刚到的那两天,没有出去吃,只是把在车上和车站给孩子买的一大堆吃的东西先行消灭。到了第三天,实在撑不住了,我拉着女儿坐公交车开始寻找卖早点的。老公告诉我们坐两三站就有好几家卖早点的。没想到内蒙的公交车每站间的距离很短,等我们下了车,已经大概七八站出去了。看着满眼陌生的环境,到处都是人,该往哪里走呢?横下一条心,不见卖早点的不死心!往前走就是了,我们晃晃悠悠的前行,不久看见一个公安局。公安局门口车水马龙,很多上年纪的坐在门口乘凉聊天,仔细看不是上访的,暗赞这里官风民风的纯朴。要是在我们那里,如此肃静庄严之地怎么可以随意逗留闲杂人等,早给请到别处去了。要不是急着在午饭之前吃上早饭,我怎么也得和孩子坐上一坐。又走了一段路,终于发现了一个卖牛肉拉面的,看来离大部队不远了,我咽了一下口水,继续赶路。突然,在一个不起眼连牌子都没有的小门脸里,走出一个头戴白色小帽的回民老大爷,在冒着热气的锅里盛了一碗什么又进去了。我往里一看,黑压压坐满了人,就是它了!在仅有的两个座位上坐定,招呼过来店里那个高高大大眉眼俊俏的大姐,问:都有什么吃的?烧麦。有稀饭么?没有,只有羊杂汤。烧麦我在家乡吃过,很是一般,但是看这里别人都吃得那么香,我也要了三两,还要了一碗羊杂汤。等待的时间那么漫长,终于在望眼欲穿的时候,大姐端来了两盘子油煎烧麦。哇,没想到三两这么多!看着晶莹剔透薄如蝉翼的烧麦皮,隔着皮透视到里边细嫩的羊肉馅,闻着扑鼻而来的阵阵香气,我忘记了已经坚持两个多月的节食,一口咬下半个烧麦:细嫩香滑的味道,入口即化的感觉,还没品味够半个就下了肚,赶紧把剩下半个又填进嘴里。“妈,你还没给我倒醋呢。”女儿可怜巴巴的声音提醒了我,把她给忘了!赶忙给她倒上醋,夹上两个放到她眼前的碟子里,继续品尝美食。老大爷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杂汤端了上来。说实话,我以前从来没有吃过这东西,我总觉得太膻了,而且黑乎乎的,让人没有胃口。今天也是凑热闹,想尝一尝。飘着辣油的汤里满满的都是切得细细的羊杂,配上一把香菜叶,居然很漂亮,闻上去香香的,让人食欲大开。我夹了一筷子送进嘴里,筋道微辣,满口浓香。女儿不喜欢吃辣的,但是在我的再三怂恿下,也尝了几口,点头称道。很久没吃一顿饱饭了,我是主观控制不能吃,女儿是客观情况饭量小,但是那顿早点我们吃得有滋有味,忘记了一切清规戒律。酒足饭饱一结帐,才花了九块钱,拎着剩下一半的烧麦,我们喜滋滋的回家(虽然来得时间不长,女儿已经把住的地方称之为家)。出了小吃店,我在门口发现一个倒着的牌子,上边写着“二牛”小吃店,看着俭朴的店面和依然满座的客人,我加深了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解。晚上,一家三口在外边小饭馆点了两个菜要了米饭,我没有吃,我让老板娘把烧麦热了,味道还是那样好吃,女儿又和我抢着吃了几个。回来之前,我们特意又到那里吃了一次,想把那种美味的感觉留得
更长久一些,那块招牌已经被端端正正的挂好了。
回来后不久的一个周末,中午老公发来短信:我在二牛吃烧麦!
(2)手把羊肉 没来内蒙之前,很多朋友就告诉我,去内蒙一定要吃手把羊肉,就像来中国要登长城一样。qq里的内蒙朋友也说,什么时候你来我请你吃最好吃的手把羊肉。从昭君墓出来刚刚两点多,简单吃了点午饭,老公说:今天时间还早,晚上我领你们去赛马场吃正宗的手把羊肉。
手把羊肉到底什么样子,为什么大家都说好吃?我带着疑问领着女儿和老公坐车来到赛马场的蒙古大营。蒙古大营不是行军打仗的大营,是一个饭店的名字,只不过这个饭店从名字到外形和一般的饭店差别很大。来到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蓝白相间的蒙古包状的房子,一个蒙古包就是一个单间,可以容纳一桌人就餐。房子外边很多蓝白色旗子。当时风比较大,旗子迎风招展,看上去颇为壮观。时间尚早,我们就在外边闲逛。饭店临近公路一侧是一个微型花园,说是花园,实际上是小桥流水草地。踏过半米长的已经被水流打湿的小木桥,进到里边,正对着的是一辆古代的车架,车子座位上一个蒙古族装束的汉子正在兀自弹着马头琴,简单悦耳的节奏从他的指尖流出来,别有一番韵味。左侧是一尊成吉思汗的半身像,镀成黄色的外表在我看来既代表黄色人种,又是王者风范的象征,祥和的面部表情透露着威严、睿智和雄心。右侧是一架看上去已经年代久远的木车,旁边的标牌上提示人们它的身价:十几万元。具体数字记不清了,总之这句话把人们的好奇心扼杀在几步之外:只能远观不可亵玩焉,一任它在风雨中憔悴下去。
饭店的西侧是赛马场,我很累,加之风大,没有从小门钻进去近看,女儿在爸爸的怂恿下去看马,我则四处闲看。但是因为毕竟担心女儿,站在外边紧盯着,生怕那马儿突然发起性子伤害到女儿。不久风云变色,我发短信催促他们返回,又过了好久两个人才尽兴回来。刚刚进入一个蒙古包,就风雨大作,大家直呼万幸。点菜了,因为都还不饿,就简单地点了必须要品尝的手抓羊肉、烤小羊腿、自制酸奶,还有几样小菜。一会儿,服务员端上来菜,赶紧观看:洁白的瓷盘中间摆放着切好的羊肉,几小碟蘸料摆在旁边。不似家乡的红烧肉色彩艳丽,只是朴素的原色。这会好吃么?我心里还在嘀咕。记得中学课本里有一片写景的文章,题目不记得了,有一段文字说:草地上长满蘑菇,摘下来和羊腿一起煮,什么都不放也是好吃得不得了。我就一直纳闷:那有什么好吃的!今天眼前这道菜就给我这样的感觉。在老公的催促下,加起来一块,蘸上辣酱,送进嘴里细品,嗯,清淡中微辣的感觉刺激着味蕾,不腻不膻,这就是洗尽铅华的羊肉的本味呀!当时想到了返璞归真这个成语。那天没有吃烤小羊腿,因为胃里实在没有地方放了。
第二天再吃,已经发干,吃不出刚出炉的味道,一大遗憾。
(3)招待所的饭食 每天都出去吃是不现实的,瞎凑合也不可能,不出去吃的时候,老公就从单位给我们打些回来。单位食堂做的都是家常菜,但是非常可口:热乎乎的白面馒头、花卷,清淡的炒白菜、炖土豆,香喷喷的红烧排骨、烩菜,最喜欢吃的是小米粥,吃完了胃里暖暖的,十分受用。无形中我的胃口大开,体重也在偷偷滋长。我埋怨老公把我养胖了,他辩驳:在我这里瘦了岂不招待不周?还是回去继续减肥吧,在我这里还是敞开了吃吧,我不嫌你胖。有了这
句话,我也豁出去了,一个字:吃!
游
一方水土一方人,辽阔的草原孕育了一方质朴的人民。这里还没有像众多旅游地那样,一切都可以作为赚钱的资本。带着女儿去了植物园、动物园、国家森林公园,惊奇的发现,每个公园都不收门票,可以随便进入,我兴奋得像得了很大的便宜,在里边狠狠地多玩了很长时间。几个公园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绿树掩映、郁郁葱葱,三三两两的游人悠闲地散步林中,还有的人拿来吊床找上两棵大树一拴,在那里悠来荡去好不惬意。在植物园花五块钱把孩子放到儿童游乐场,看着她和见面就熟的小朋友开心的玩耍,我像其他的妈妈一样,眼里心里都装满了幸福。在动物园最先看到的是满地可爱的鸽子,看女儿对站在人手上的鸽子很好奇,我也买了一袋鸽食让她效仿,没想到小妮子有贼心没贼胆,死活不敢让鸽子站到手心里啄食。为了不糟踏粮食,我勇敢地给她做示范,当鸽子们蜂拥而来,三只站在我的手臂上,两只雄踞在我的左右肩膀上,我也花容失色,早把榜样的作用扔到了一边,高声哀求鸽子小姐先生快快离去。可恶的先生不说帮我解围,还抓拍下了我和女儿那尴尬的一幕。冲出鸽群,我才感到手臂上火辣辣的疼,定睛一看:哇,横七竖八的都是鸽子手指甲留下的红色抓痕。为什么它们这么不讲卫生,也不知道定期剪指甲,都不是好孩子!我愤愤地告诉女儿。女儿以前没见过鸽子,竟然总记不住它们的名字,每次提及,都要举起胳膊给大家看,还心有余悸的介绍:那些鸟儿太厉害,抓人可疼了!
国家森林公园里有一座小山,好象叫东乌素图山,山势不高,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爬山。来内蒙好多天了,第一次看到整个天空碧蓝一片,心里也觉得敞亮。女儿第一次爬山,很是兴奋,跑前跑后的叽叽喳喳不停。进山不久就是一处长长的走廊,两边的长椅上坐满上山下山歇脚的游客,我们也坐下吃点东西减轻一下负担,在女儿蹦跳着去买冰棍的时候,一只小松鼠从她身后一溜烟似的蹿了过去,再喊她回头看,已是踪迹皆无,白白惹得女儿懊恼不已。沿途树下很多石桌石凳供人们休息,常常在开阔平坦的地方围坐着一群年轻人唱歌、打牌、聊天,那种优游自在很是让我们这些拖儿带女的过来人羡慕。这座小山和我去过的其他山相比,同样绿树成荫,绿草如茵,然而这里的山路很多小砂石粒,走起来滑滑的,我和女儿都穿的凉鞋,走起来多了几分谨慎和艰辛。就这样走走停停,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站到了山顶。极目远眺,绵亘的群山一眼望不到尽头,山上方是碧蓝如洗的晴空,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看的人心里都澄澈了许多,隐隐的有种说不出来的激动。远远近近的山上,都是高高低低的树,郁郁葱葱,偶尔有人们的说话声从树林里传出来,既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山下是一片绿色的农田,一条公路如细长的白色丝带贯穿其中。不知道什么人突发奇想,用大块的石头在田地缝隙里堆出了许多字,站在山上看得清清楚楚。有表达兄弟情深、恋人同心、美好祝福的,还有些莫名其妙看不懂的。不管怎样,想来一段文字定然传达着一种别样的心情。第一次登山的女儿摆着各种姿势让爸爸给她照像,于是,这山、这树、这人,就微缩进了方寸之间,定形成一种永恒的瞬间。看着他们欢快的样子,我心里突然涌起一种悠悠的惆怅,甩甩头,让自己重新走进生活。
昭君墓远远没有我想象的雄伟,除了那个大大的土堆,崭新的百废俱兴的建筑让我感觉不伦不类,不知道到底是到了过去还是去了未来。和女儿爬上大土堆,看到了锁在栅栏里的昭君像,无他,倒是凉快。眺望西面,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清风吹来,心旷神怡。沿着大土堆又转了一圈,除了觉得三块钱一瓶的矿泉水太贵,这里没有让我留下什么。对于昭君,因为从历史记载和后人不同角度的文学描述差别太大,我也无法在自己的思想中把这个女子统一起来。只是想,曾经活过就够了,怎么议论,真是别人的事情,谁也无法把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某个人完全真实的刻画出来,哪怕是自己。又有谁真的了解自己呢?或者谁又敢真实的解剖自己呢?那种血淋淋的真实谁又能直面?包括一直在宣扬自己很真诚的人!
结语
其实这次内蒙之行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真的见到草原,但是对此我反倒没有遗憾。也许不见的永远都是最好的,永远让我魂牵梦绕的,我愿意草原在我的心里梦中永远是一片纯净的绿色,永远不受环境和世俗的污染。
梦中的草原,我永远的家!
-全文完-
▷ 进入纸鸢纸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