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普遍认同好杂文应当有“三味”。
新味——好杂文在其内涵及表现手法上均有新意。老生常谈必然味同嚼蜡。
幽默味——好杂文应带给读者以会心的微笑。
辣味——杂文还应有辛辣气息。决不是白开水,也不是“可口可乐”。三味俱全者,可谓优秀杂文矣。
我认为还应当有文学味和“厚味”。无须质疑,杂文也是文学。构思奇妙、艺术性强、寓庄于谐、妙趣横生、字字如矶,具有可读性,观赏性,也是优秀杂文应具备的条件。
本文说的“三味”,是建立在“厚味”基础上的。杂文的“厚”,是指杂文的深刻、深沉。杂文的深刻,首先是作者必须认识其所写题材之实质,其次是对题材的深刻开掘,最后是题旨的升华。如评某些皇帝题材的影视剧之杂文,多半滞留在塑造的皇帝是否真实、是否有分寸上,可谓浅尝辄止。批判这类电视剧的核心,应揭示在一个好皇帝的背后,是提倡人治,提倡寄希望于清官,是在不动摇腐朽社会体制的前提下,让人民当驯服的臣民,让皇帝永保皇位,代代相传。只有这样,才是深刻的。
只有深刻的杂文,才能给读者以启迪,进而引发其思考。浅尝辄止的杂文读来无趣亦无益,可谓隔靴搔痒,味同嚼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仿佛庸医,无法找到病灶;深刻的杂文才是技艺精湛的良医,故与其洋洋洒洒撰写一百篇浅薄的杂文,不如用心写好一篇深刻的杂文。这就需要深思熟虑、去伪存真,由表及里,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我们所说“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说的幽默,分两种,一种是令人忍俊不禁,捧腹发笑,一种是“冷”幽默。即“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含泪的微笑。杂文有了幽默,把原本沉重的话题,十分敏感的批评,在奇妙的喜剧和谈笑风生中完成,强化了文章效果和艺术性。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优越感的体现。
我们说的辛辣,要把握好一个“度”。杂文的辛辣不是无关痛痒发牢骚,不动脑筋喊口号,怨妇骂街,而是化笔为刀,以小见大,说理充分,剖析透彻。倘若把握不好“度”,便有可能削弱杂文的特色,淡化杂文的辛辣与尖锐,甚至蜕变为庸俗的杂耍与笑话。当今的相声创作滑入低谷,前几年玩痞子文学走向衰落,都不能排除过犹不及的因素。所以说真正的杂文应该有严肃的创作态度,出发点是忧国忧民,旨趣是针砭时弊,批评世俗,反思历史,解读人生,灵魂是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以小见大不是以偏概全。有人在某地不慎跌了一交,摔了个鼻青脸肿,不反思自己不小心,反而迁怒于所有的路,就说所有的路不好。睡不着觉,就说枕头不好,阿不出屎,就说茅厕不好。真正的杂文不是百无聊赖的信笔涂鸦,不是庸俗的低级趣味,不是大而无当、不痛不痒,不是买弄俗套子、唱唱老调子,不是新闻报道的副产品,不是举例后加几句议论又推导出某些道理,不是降格以求,不是转向经营,不是媚俗,不是迎合,不是空洞说教,板着面孔训人,不是生拼硬凑、东拉西扯,不是为“杂”而杂,为“文”而文。
曾拜读沙叶新杂文《我以笑声悼阿朱》,看似在用亲昵的笑话悼念逝去的友人,轻松、愉悦、令人捧腹,实则是对丧事当作喜事办的不正常现象的无情讥讽,这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尤显得难能可贵,把原本沉重的话题,化为喜剧效果,在谈笑中完成,的确是难得的好杂文。
-全文完-
▷ 进入步非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