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医作者:七月蝉
医,作为一种职业,最初列入三教九流之末流。随着医学不断发展,从医者的地位逐渐提高。后来,人们尊医者为郎中或大夫。宋朝以后,国家设立太医院,太医们成为吃国家俸禄具有一定地位和身份的阶层。
祖国医学,曾经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名垂青史的大医家如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人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如今,医学分中西两大派别。中医,即历史悠久的传统医学,西医,只是近百十年来从西方引进我国的现代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是古朴的阴阳五行,现代人知之甚少,难免有人说三道四。西医是实验医学,它是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产物。两者区别在于:中医论道,西医务器。
中医与西医,是从不同的角度在观察研究生命的运动变化,因此,二者决不会走到同一条路上去!目前,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剥皮看瓤,只不过是中西药掺和罢了。当一位中医犟头,与一位西医倔头碰了头,一定会争辩得面红耳赤,气冲斗牛!
有目共睹,西医诊断大多靠先进的仪器设备。一大摞的生化检验以及心电图,b超x线ct核磁报告单呈上,让你不得不相信冷面无情的结果。即便误诊,错在机器。而中医流传了几千年,诊病依然靠医者的三个指头,名曰号脉。让绝大多数国人感到神秘神奇的,或者不屑一顾的都是号脉。在众人眼里,号脉是衡量一个中医水平的唯一尺度。
如今乡下,有些所谓的祖传或师承的中医,即旧时老草医的尾巴们,很受众多乡邻们的追捧。某某大夫的脉头可神啦了,一搭手就号出我媳妇子[gong]里长出肌瘤了,到医院做b超一查,还真是他妈的那回事!可笑吗?乡下人就这水平。难怪“新药”“特药”在广大农村叫卖得那样火呢!
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里,写下一个关于“药引子”的故事。“药引子”原本是某些杰出医家的神来之笔,有画龙点睛之妙用。可后来者,不乏东施效颦之辈。鲁迅的父亲在病中,邀请当地的几位名中医轮诊,他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逼着病家上天入地,寻觅那些毫无用处的“药引子”!于是乎,大文豪日后对中医颇有微词,他的话影响到至今。
还有一个故事。唐朝时,一位名叫许胤宗的大医家,治病神效。有人劝他说,你为何不把治病的经验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人,岂不又是积下一件功德。许胤宗笑了,他回答道:“医言意也。思虑精则得之,吾意所解,口不能宣也。”大意是说,治病处方遣药是灵感所至,在心易了,纸上难明。许大医唯恐自己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他没留下只言片语,不至于承担误人子弟,或者误人性命的责任。
可是,执迷于中医偏方秘术的大有人在。从徐大医的言词中,我们不难看出,即便真是宫廷秘方开成公布,也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要医者在用意治病,一片树叶也能化腐朽为神奇!
多数人明白,看病规律是,急诊危症看西医,轻症,慢性,疑难病看中医。不过现在的中医并非对西医一窍不通,有些西医对中医也很感兴趋。平时交几位医生朋友,将受益一生。
-全文完-
▷ 进入七月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