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草堂,顾名思义,就是在半山腰依山而建,用木头搭起,用草料铺排而建成的简陋小屋。虽是简陋,在我的老家,他却是我祖父健在时的最爱,也是小时候,乃至现在我的最爱。
小时候,因为家里劳动力较少,大抵每到农忙时节,父母亲便会把我送至祖父的半山草堂。而这段时间往往是一年中我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无人肯陪我做小木船的烦恼,没有了不吃饭要惩罚,做错事情要面壁思过的规矩。却可以在那半山草堂里玩耍,累了可以躺在那张会晃动的床美美的睡上一觉。饿时,那里有我永远都吃不完的蛋糕,夹心糖。当然,在那时我想草堂纠住我幼小心灵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那里有我一辈子都听不完的故事。那都是关于祖父,关于草堂的。
草堂位于老家村子的西面,在那条被称之为是“八百阶”石级的尽头。听父亲说,原来那里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因为祖父喜欢那个地方,于是祖父就一个人起早贪黑的去砍伐树木,去铺就石级。光是铺就那一条“八百阶”石级,祖父足足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当然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更不用说是对于那早已经染上胃病的祖父。那时,他的身材比一般人小,可是我敢说他的形象比很多人都高。至少,他亲近山水的信念比那生长在山涧千年的老松更为坚定。
草堂的名字叫做养心草堂,那名字是祖父自己取的。挂在大厅前面的牌匾上的字也是祖父自己写的。现在回想起来,那四个字虽然比不上现代书法家的大气凛然,却也是在那时罕见的古朴自然稳重之物。草堂的周围除了那刚刚上山的小路,其他的方向都是那密不插阵的松林。因为有很多的古松,所以草堂一年四季前后左右总是郁郁葱葱。虽然是在半山腰,可是在那里,你是绝对看不到旭日出升的。而对于夕阳西下,我想即使你不看也是不行的。任何事物不管他当初怎样的辉煌,最后总要归结于消失。欣赏他的荣耀更要欣赏他最后的坦然。虽然在我猜不出祖父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但现在我想,这或许也是其中一重要的原因。
要是你站在草堂的面前,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整个村庄每个人生活的场景。那袅袅的炊烟,那一排排种着庄稼的耕田。要是你够仔细,你还可以看到那在村里村巷互相追逐的小猫小狗之类的小动物。只是,你现在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了。因为你的耳朵已经被你身边的微风摇动树叶的声响,松鼠和小鸟之类的小动物声添满了。许久都不明白,那时祖父既然想离开红尘,想听这山间独有的声响,可是为什么他要选择这么一个地方。现在想来,祖父虽然是想离开红尘,可是他的一颗心早已经在红尘中生根发芽,他的表面是置之度外,可是他的内心依然在无时无刻的关心着红尘。我想,把这样的说法赋予草堂赋予祖父,来反驳我的一定是不会很多的。
草堂分为左中右三间。左边是厨房,中间的客厅,右边是卧室。当然这对我那时的兴趣我都大多在厨房和卧室之间来回跑的。因为厨房是摆放我喜欢吃的东西的地方。只是,现在回想,那里却很少可以找到一件和我家厨房有相同的厨房用品。那里的碗和瓢都是用木头或是竹子做的,锅是用陶瓷做的,其他的也大都是用石头或者草做的。烧的也是木材,如果说在乡村我家是比较现代化的,那么祖父的家肯定是可以称得上是最原始,最纯净,最古朴的。
当然,你要是再走进祖父的房间,你就会发现,我说的话是绝对不假。在祖父的卧室里,那里没有桌子,没有椅子。只有两张吊着的竹排,一张是用来睡觉。你要是躺在上面,你就可以发现那绝对是够舒服,够放松的。而另一张是祖父用来看书和写作用的。那样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是感觉不可思议。可是在现在,我更愿意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他。因为怕地下积水,怕小动物上床骚扰,所以床要离地;因为看书和写作需要心静,所以不允许整个世界有一丝的颤抖;因为怕会打瞌睡误时间,所以随时随刻提醒自己要清醒。
还记得那时候也曾偷偷的跑到祖父的客厅里面,可是几次之后看到的依然是在客厅的中间摆挂着一幅孔子的画像,正前的桌子上摆放的是一幅茶具。只是,令我不解的是我从才都没有看到茶叶,只是在茶具的旁边看到一包极臭好几次都是想把他扔掉的草叶。在桌子的前面和后面都是个摆放着一张竹椅。虽然是一尘不染,可是好几次下来之后,看到的依然是一层不变的格局也就索然无味了。当然,我是极少看到有客人来的。父亲说,你祖父的草堂只是欢迎那些远方到来游览山水的或是采药之类的客人。而对于上山砍伐树木,或者是猎人祖父都不怎么欢迎的。当然,愿意把自己的一生最后都交付予山水的人,怎么能容忍人们去破坏他呢。虽然我小时候很大一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草堂度过的。可是在我的印象里,草堂来了客人也只有这么一次。
那是在我七岁你一年的秋天。因为来了台风,连续下了几天的暴雨,引起了山洪爆发,结果村庄里面的很多屋子都倒塌了。还记得那一天晚上村长心急如火的找到祖父,要求把全村的人都转移到草堂上面来。祖父听到这个消息,没有迟疑。马山说。好,就按你说的办。于是,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转移到祖父的半山草堂,因为空间不够大,祖父把屋子中间的隔墙拆掉,三间房子变成了一间房子。可空间还是不过大,于是村里的年轻人就在草堂的周围砍了很多的树木,搭起了临时的小屋。而对于这一举动,后来祖父告诉我,当时他是流着泪帮忙的。那晚我也和祖父挤在草堂的最角落,那里本来有一个洞。可是祖父还是坚持要睡那个位置,告诉要睡那个位置的人说自己已经习惯里那个位置。为了能减少屋内人被夜风攻击的苦楚,祖父用自己瘦小的身躯紧紧的顶住那个洞口。整整一个晚上,我都没有看看到祖父合一下眼。现在我想,至少从那个时候,他已经是草堂的一部分了。
台风走了,乡亲门又下去了。后来有很多的年轻人因为感恩祖父而愿意从山下挑石头来到草堂把草堂的墙壁砌成石墙,可是那都被祖父拒绝了,祖父说。草堂有草就够了,他并不需要辉煌,他更承担不起太多的沉重。祖父总是很认真的对每一个希望把草墙变成石墙的人说这一句话。而到现在我仍一直觉得这是祖父一生中说得最清晰、最完整的一句话。时间久了,祖父又把拆了的墙重新装起。草堂有恢复了原来的宁静
这些年,老家的乡亲很多都搬到了城里。可是祖父不愿意,他依然要坚持与草堂为伴。父母亲几次要把他接到城市,可是都被祖父断然拒绝。去年祖父走了,他是因为胃病发作被父亲送往城里治疗无效而走的。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祖父依然要求回到养心草堂。他是看到草堂之后才走的。在他走时的那一晚,老家也下了一场出奇大的暴雨。草堂也一角被折断。现在才明白,衰老、苍白的草堂在经受红尘中最残酷病痛的打击也是会很受伤的。
因为怀念祖父,我一再要求父母亲把被毁坏的草堂恢复原状。可是来去修改了好几次,我总是感觉不像。果然后来乡亲们再到草堂喝茶休息的时候总是叹着气说。唉,草堂真的走了。尽管,我至今仍不明白,他们说走的是祖父还是草堂。一声叹息又所指何物。
现在,虽然是家早已经搬到离草堂一百多公里外的城市。可是,只要一有空闲的时间,我总是回到半山草堂的为他拔草、擦灰尘、扫落叶,修补坏了的墙壁。我知道,虽然我一走,草堂又会回到我来之前的样子。但执着的我总是一次次的来到他的面前。毕竟,草堂养育了我多年,现在我长大了,也该是我为草堂做点什么的时候了。只是,祖父走了,草堂走了。但我明白,这,仅仅只是一个宿命。
-全文完-
▷ 进入林秋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