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天要下雨同志的杂文《谈点在烟雨里的感受》后,我很有感触有话要吐请大家不要见怪的。他的文章中有这样几段朴实而诚恳的话语,令我记忆犹深感慨颇多也非常有同感的。
∮“烟雨的人气很旺,让人觉得挺热闹的。可不知怎的,总觉得有很多文章不是很过硬,也许编辑更多是为了鼓励作者。可作为读者,觉得有好多文章题目很大也很好看,可内容不怎么样。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只是觉得作为一个文学网站,应该能让读者从中得到提高,有美的享受。”、“烟雨的很多上架作品,其中不乏精品,但还是很遗憾有那么多看起来很不舒服的字眼。”
当初来到“烟雨”的时候,说句心里话,也是冲着她是全球大型精品文学网这个亮点而来的。一点击进来,我就喜欢上了她,版面与格式以及看点的确让人耳目一新视觉感很强的。在记念“烟雨”六周年的征文《恋上你的“三点”》中,我已经道出她的亮点与风采了。于是,我便真的喜欢上了她,并一发而不可收来发来写来审,虽累但仍深爱着她也到处宣传着她。数数来“烟雨”的日子,刚好一个月零一个礼拜了(07年8月29日——10月4日)。到今天为止,我为烟雨奉献了63篇文字,也审核了整整540篇文章。对她的感情越来越深了,可以说基本没有一天离开过她也没有一刻忘记过她。说真的,在“烟雨”写文字也做兼职编辑工作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骄傲,我爱她,胜于爱我的眼睛。
在入驻的一个礼拜后,我就谢绝了家乡“在线”的挽留,退出了家乡的文学博客,停顿了“红袖”的精神家园,现在已经完全在这里“安家立业”了。现在可以说是饭可以少吃,朋友可以少交,应酬可以不去接受,但惟有“烟雨”时时在我的心中在我的记忆里。有事就挤出时间上来看看,无事就整天守侯在这里,写文赏文评文,任凭时光流逝,但矢志不渝,感觉也非常充实的。我已经把自己的终身全都托付给了“烟雨”了。
在这里一个月,可以说时间上也不是很短的,对“烟雨”的情况还是有了基本上的了解与认知。这里真的有她的特色与亮点,但也真的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觉得上面的文友所说的是真实的也是中肯的。能敢于而真心地说出这样好的建议,我想他一定是非常喜欢与热爱“烟雨”的,而且也一定是非常希望她越走越壮,越长越“漂亮”这样的愿望在支撑着他啊。这是何等的真诚与挚爱啊,也是一种真心的期待与憧憬啊。知“耻”而后“礼”、知不足而后进步啊,我们大家应该感到有这样的文友而感到高兴的。
“烟雨”的发展已有六个年头了,我衷心地希望广大的文友们继续发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持之以恒的高尚品质,也让越来越多的爱好文学的朋友们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的豁然感觉与开朗。
继续做好“烟雨”,打造网络精品文学网,目前首先要在两个方面做好。
一是要严把文章的质量关,树立“好文”意识。虽然不能完全强调精品,但一定不能让垃圾文字在此找到藏身之地。对那些体裁不符、文字不够、论述单薄与描述简草、文法不规范、特别是有人身污染与攻击的文字要一律不予以通过。或建议修改或完全删除,不能把“烟雨”当文字垃圾回收站了。这其实既是对“烟雨”负责,也是对他本人负责。喜欢文字,那你就要做个真正的文学爱好者。我想这样大家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但“好文”不等于晦涩难懂的文章,也不一定非要全是清一色的“阳春白雪”。只要是读者喜欢的、真心希望的就是“好文”。
二是要对网站的代表作品,要严格审核,拒绝不健康的标题与内容。比如象上架作品和精华文章起码要经过三个或者几个主编或者编辑中的多数票同意才能得以推精。这只是我的设想,既不代表大家的意思,更不代表决策者们的想法。至于如何安排与设计,决策者们可以商量后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一些规则来进行的。那么,这样仔细推敲出来的文章更具有说服力,也更能代表“烟雨”的水平与质量的。但强调点精程序的严格不等于扯皮与拖沓,而是为了追求vip与精华文章的高质量与深内涵。
以上粗糙的语言,仅是我个人一时的想法也是很不成熟的,写此小文没别的意图,完全是出于爱她让她更美丽才这样不小心露出来的的,同时,也供那些有智者们大家讨论并提出更好的建议吧。
-全文完-
▷ 进入藤蔓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