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苗
“叔叔,你找谁?这家的人不在,上班去了。”我从沙漠回到城里出租屋的家,拿钥匙开门时,一个大约七八岁抱着小狗扎着小辫的小姑娘问我。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一年中很少回家,小姑娘自然不认识我,我也不晓得她家是何时搬进这个院子的,只听妻说,楼上来了一个叫苗苗的小姑娘。
“你是苗苗吧?我就是这家的,我听说过你。”我说。
“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小姑娘疑惑的上下打量着我,又看看我行李,然后说:“是听阿姨说的吧?”
我说:“是。”“看你也不象个坏人。”小姑娘抱着小狗到楼道玩去了。
院子里的住户大都是从内地来新疆的打工族,他们在这座城市里从事各种各样的行业,平时很少能碰再一起,也很少交流,但关系融洽的象一个大家庭。这楼上每天都有人“值班”,要么是从内地来替子女照看小孩的老人,要么是假日里在楼道阳台上做作业的孩子,再么就是小姑娘怀里的小哈巴狗。
妻从超市下班回来 ,带了一大包零食,给苗苗一些,说苗苗给大家值班辛苦了。小姑娘不要,说:“爷爷不让我要别人的东西。”我说: “爷爷又不在跟前,悄悄的,我们谁也不说。”苗苗毕竟还是孩子,禁不住诱惑,推辞几番,到底还是收下了,并说这东西她不能白要,有钱了一定请我们的客。我抚摩小姑娘的小辫,----多懂事的孩子啊!
傍晚,太阳的余辉撒进了楼道,墙上、门上、窗都镀上了一层金。楼道的尽头摆放着盆景、吊兰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或含苞欲放,或姹紫嫣红。栏杆上挂着刚洗好的衣服,衣服在阵阵晚风中,翩翩起舞。水珠洒落下来,象甘露滋润这些花花草草,叶儿上的水珠迎着太阳泛出七彩的光。楼道一天中最向阳的地方横七竖八地摆着几个盛有水的盆和桶,那是打工的人们出门时放在那里的,好在他们下班后在家里痛痛快快地洗个“太阳能”热水澡。
“爷爷。”苗苗撩下作业本,向楼道的尽头跑去。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肩上扛着一个袋子,袋子鼓鼓囊囊的,压弯老人的的腰,夕阳柔和的光拉长了老人地下的身影。我忙走过去,帮老人把袋子卸下来。
“大爷,这晚才回来?”我问。
“多捡了一会,反正孩子也放假了,不急。”老人说道,看我和妻在一起,忙说:“几时回来的,不走了吧?”我如实回答了他。
老人弹了弹手上、身上的土,回屋去了。苗苗小心翼翼把晒了一天的“太阳能”水端进屋,然后带了门出来,开始摆弄袋子里的东西。袋子里尽是老人在街上捡来的瓶子,苗苗一边数,一边分类,嘴里不停地念叨:“农夫山泉一毛,康师傅一毛,鲁花花生油五毛……”
老人告诉我,他老家在内地,前些年儿子儿媳来新疆打工,他和苗苗在家种田,孙子大了,自己老了,田里的庄稼干不动了,儿子把他和苗苗接到新疆。儿子儿媳在工地上班,工作很忙也很累,只有晚上回来一家4口才能聚在一起。孙子在郊外一所打工子弟学校上二年级,他每天送孙子上学,自己不会骑自行车,出发的很早。老人说,他每天捡瓶子能挣十几块钱,除去买菜,买米这些生活开销外,还能余下一些,等小孙孙开学就资助一部分。
苗苗在一旁摆弄地正欢,我问:“苗苗,城里好还是乡下好?”“当然是城里好,”孩子沉思片刻又说,“就是经常要搬家。”“那你长大了,要干什么?”“将来和阿姨一样到超市上班,当收银员。”孩子只知道妻在宽敞明亮且有空调暖气的场所上班,每天打交道的有钞票和零食,那晓得打工的艰辛和流离失所的滋味。我嘴边本有一大堆“好好学习”,“上好大学”,“找好工作”诸如此类的话,但最终还是咽了回去,孩子终归还是孩子,何必把大人的意愿强加于她灿烂的童年呢?
那天,一进院子就闻到一股青椒炒肉的味道,这年景,猪肉飞涨,都赶上“猪吃人”了,大家谈“猪”色变,我们这个院子好久没有闻到这种味道了。走上楼去,苗苗一把拽住我,说:“叔叔去我家吃饭吧,我家买了肉。”
我说我不去,吃过饭了。孩子的父母说:“苗苗今年考了第二名,还发了奖状,我们家庆祝一下。”苗苗拿出她的通知书和奖状给我看。“这孩子,逢人就拿出看,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母亲数落着自己的孩子,却一把搂在在怀里。苗苗告诉我为庆祝她考了好成绩,爸妈专门请了半天假,还买了肉和酒,爷爷给了她两块钱,她全买冷饮吃了,早上一个,下午一个。
单位发了三箱绿茶,我给苗苗几瓶,她问多少钱一瓶,要给我钱。我说,不要,不要,送给你的,只管喝进肚子就行了。谁知,苗苗噔噔跑下楼去,钻进小卖部,出来说,商店两块五一瓶,咱们是朋友—两块钱。我只当是笑话,没说什么,我怎能要孩子的钱,何况她也没有钱。
后来,我去了沙漠,苗苗的身影时常在我的梦中出现。
再后来,苗苗用妻的手机给我打电话说,她捡了好多瓶子,攒了一些钱,快够了,等我回来时给我。
我没说什么,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全文完-
▷ 进入周羊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