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中东铁路事件爱国与卖国之争康慨

发表于-2007年10月02日 下午6:15评论-1条

正好借国庆长假之机,有充足时间查看一些有关中俄交涉的史料,才明白上个世纪30年代闹得沸沸扬扬的中东铁路事件的前因后果。

中东铁路原本是沙俄侵略中国的产物,是根据《中俄密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由清政府和沙俄政府合资修建经营的,1897年1月动工,1901年11月竣工,与俄境内西北利亚铁路相连。

1917年十月革命后,列宁新政权庄重声明,废除沙俄在华一切不平等条约和特权,明确表示:中东铁路“归还给中国,不受任何报酬”(原载《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擅自改变了列宁的政策,拒绝将中东路归还中国。中东路事件发生之前,是由中苏共同行使对该铁路的管理权,并在1924年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这个协定规定苏方同意中国以公道价赎回该铁路。就是说,斯大林将列宁的无偿归还中国的政策改为中国必须出资并征得苏联的同意才能赎回该铁路。

中东铁路问题,只是中苏之间许多没有解决的历史悬案中的一件,如边界问题,策动外蒙古独立问题等。

蒙古独立已使老蒋火冒三丈,中东路事件促使蒋介石不惜用武力抗苏,也出于收回主权的民族主义动机,便指使东北地方当局,挑起了持续半年之久的“中东路事件”。

年轻气盛的张学良少帅于1929年7月发难,用武力强行接收中东铁路。同月17日,苏联宣布断绝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大兴安岭乌云密布,乌苏里江阴霾四合,一场暴风雨随即来临。

斯大林用军事手段回答蒋介石,苏联红军向东北军发起攻击,主战场在满洲里。东北军连连败退,满洲里等战略要地失陷,一昼夜的激战,东北军7000官兵伤亡殆尽。

如何处理中东路事件以及中国的国家利益,要求中国共[chan*]党人立即作出旗帜鲜明的回应。

这个涉及到民族利益和民族感情的中东路事件发生后,遗憾的是,中国共[chan*]党人竟然采取了背离了中国民族利益和感情的策略。

当时的中共中央提出了“拥护苏联!”、“武装保卫苏联!”、“使蒋介石反动政府在战争中失败!”等口号,并强行组织了声援苏联的群众示威游行,但因没有赢得多数国人的认同,因而响应者寥寥,收效甚微。

中共中央之所以如此,完全是无条件的服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号召,要求中国共[chan*]党起来武装保卫苏联,武装暴动夺取国民党政权,分散和牵制南京政府进攻苏联的力量,使苏联红军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当时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是拥护南京政府和东北地方政府对抗苏联侵犯中国领土的保卫国家主权的战争,偏激者认定中共拥俄政策是“里通外国”、“卖国行为”。

在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面前,已被撤销党的领导职务、对政治问题长久沉默的陈独秀致函中共中央,指出“拥护苏联”等动员群众的口号有伤民族感情,批评这样做是不顾及民族利益。

应该说,陈独秀在这个问题上是清醒的,意见是正确的。然而,当时的中共中央根本不理会陈独秀的建议,反而指责他是资产阶级观点,忘记了世界无产阶级的利益,王明还给他戴上了“反共产国际”、“反苏”、“机会主义”等大帽子。

在依赖苏联和对共产国际的尊重、在对斯大林的的盲目崇拜淹没了理智的年代,尽管正确,但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要求不一致的意见,不仅不被采纳,还会出现被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的现象是毫不足怪的。(2007·10·2·)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康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心灵苦渡点评:

历史事件,很有意义,增长见识.

文章评论共[1]个
冷月江-评论

以前学历史从没听说过这件事
真的大长见识,谢谢楼主。at:2007年10月03日 下午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