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它是如何产生的,它最初的目的何在?它发展的条件又是什么?这个话题千百年来已有无数的人对它阐释论述: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它的产生一直要追溯到人类生活的最原始阶段。那时人们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于筋力的张弛和工具动用的配合,很自然地发出劳动的呼声,当这种呼声具有了一定的规律,就产生了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最初的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都源起于此。这时的简单的诗与舞释放人们在劳动中产生的疲劳感,使他们从文学中得到休息和愉悦之感。就其起源而看,文学无疑是劳动的产物,它与政治是扯不上关系的。
任何事物总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文学政治都不例外。既然它们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就是说文学与政治是没有关系的。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同自然作斗争时,不可能懂得自然规律的道理,因此他们就把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归之于神的意志或力量,在他们的心目中,一切不能征服的自然现象都被形象化、人格化了,他们又依照生产劳动或生活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这就是产生了神话。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我过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也大多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它们表现劳动者自己真实经历或切身感受。在这时文学与政治依然是没有关系的。
奴隶社会末期,那是一个政局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相与争锋。那时的文学与思想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热闹局面。他们大多走上了让自己的学术思想为政治服务的道路,他们周游列国,希望君主采取自己的政治主张。在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里,真正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又有几人?孔子安在?他到最后还不是只能退而办学兴教。或许还是老庄较为明智,他放自己于天地之间,与自然万物相融,提出世间万物皆平等之说,他逍遥名利之外,逍遥那个他不齿相与共的政治圈外。他的思想,他的文学,他的哲学到底为谁而存?又有没有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文学总是一定外物或情感的反映,古时之诗词曲赋文,哪一样能够脱离现实而存在呢?如今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哪一个又没有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现实呢?是作者自己人生的经历的凝结情感的迸发也罢,是他就自己曾经看到想到升华也好,那一样能够完全脱离现实呢?文学既无法脱离现实,自然也就摆脱不了政治的影响。古之经典大多是因不平而鸣之作?他们不平的原因很多,而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君王忠奸不分常使得他们仕途受挫,在失意后,或吟《离骚》、或著《史记》、或歌《归去来辞兮》……上下求索者最终选择了跳江,忍受屈辱者最终留名,归去者选择了采菊东篱……他们不是为了政治而留下千古文学齐篇,却受到政治的影响。
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始,文字狱就时有出现。统治者们用他们的政治权威压制文学,他们用统一的规范限定人的思维,让文人写符合他们意志的文章。偶有出头者便受尽驱逐迫害。在那种条件下,文学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它不得不为政治而服务,而成为政治的附庸。八股文就是最好的例子。
任何历史时期都会有文学为谁服务的问题。在帝国主义入侵,国不像国家不像家的时代里,有志之士拿笔当枪战斗,使文学成为唤起国民进行反抗斗争的武器,这无疑具有很大的进步性,谁也无法否定的。曾有文艺理论家用“纯文学”、“非功利”、“为文学而文学”等抨击其让文学为政治服务,使文学成了政治的工具而失去了自己独立的价值。这些文艺理论家们忽略了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在那样一个面临亡国灭种的时代里,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文学又怎能只顾自己存在的价值。它必须承担起唤醒民众的责任,必须让自己的文学著作为那个时代的发展服务。我不欣赏文学为政治服务的论断,它把文学纯粹当作了政治的工具,让文学丧失了自己独立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同志把“文艺就是为政治服务,尤其是为工农兵服务”提到了相当高的高度,造成了文学艺术的模型化公式化,使得文学完全丧失了自己独立的地位,成为了政治的附庸。这一时期,政治对文化的专断与独裁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了十年动乱“文化大革命”,这给中国文化带的灾难是无法计算的。
改革开放后,精神的枷锁打开了,政治经济自由了,文学也获得了自由,可是它却又偏离了一个固定的运行轨道。众多的人走上了自由创作的道路,没有了束缚,可是历数当今文学领域,大师几何?经典几何?文学成了商品充斥市场,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任何一件事产生的原因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对一个时代的评价也绝不能站在今人的角度,只有把它放到当时的时代语境中去才能准确理解,才不至于又走向另一个极端。
文学与政治到底有没有关系,它们到底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前人论述颇多,大师的言论都未必合理,更何况作为无名之辈的我呢?我只能前谈一己之言了。
不管是“为了文学而文学”还是“文学要为政治服务”,它们都有自身的局限和缺陷。作为一种文化样式,文学必须承载一个民族的精神,让一个民族的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写作者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批判地接受前人的观点,让曾经的经典得以继承,又使得当今的文学能够有一个好的发展。文学决不是也不可能完全独立而存在,它必然与现实发生联系,而现实又不可能脱离政治。不说国家的法律法规,就文学本身而言,它必然一定程度上地反映现实的人与事,而现实的人与事哪能脱离开自己生存的环境和时代呢?离不开环境与时代当然也离不开这个时代的政治背景了。
文学要更好地发展,需要一个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需要真正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
这是一个文学自由的时代,但也不可因此而忘记了文学应有的价值。它不应该是消遣的东西,而要发挥其审美价值,起到相应的社会效应,树立起人们精神的支柱,成为民族精神的向导。与政治也应当有一个自然和谐的关系,就像放风筝一样,不抓得太死也不要扯断了线,那种遥遥相望而又永远相连的距离最为合适的。
-全文完-
▷ 进入梦里黄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