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哑巴的村庄晴霜

发表于-2007年09月30日 中午2:31评论-0条

一个村庄一定有个名字,就象一个人总有个名字或者代号,就连小哑巴,不仅有大名,还有小名,小名就是叫小哑巴,虽然他永远也叫出出自己的名字。黄坎村的名字原来不叫黄坎村,叫黄土坎,叫着叫着就省略成了黄坎。而且一叫就是好几百年。

黄坎村最有名的就是板栗和娘娘庙。板栗现在满山都是,但是三层大殿的娘娘庙成了四旧,最后一点痕迹也没留下。我带着市里来慰问低保户的大学生们等候在聋哑残疾的兄弟家门口,他们下地打棒子去了,还没回来。虽然我前一天已经通知了聋哑兄弟等候,但是这哥俩还是下了地。这个时候住在前院的小哑巴出来,表示找人去喊那兄弟俩。

这个时候大家突然都有点无所事事,为了不让大家就这样尴尬地等,我就拿出我平时的那点东西开始即兴发挥。先说了柏树湖的聚宝盆,又讲曾经香火旺盛的娘娘庙,然后就有个小伙子挺讨好地说,咱们现在站的地方前面原来是座庙。这么说这几家都住在这庙后面啊。

这个话很让陪同等候的小哑巴有些不自然,我也突然想起来一句老话,“住庙前不住庙后”。农村人讲究多,住庙后生活过得不得以(不如意)。我也才发现这一堆房前屋后竟然有几个说话不清楚的人,而小哑巴是典型的哑巴。好在小哑巴也算是去外面的聋哑学校上了几年学,在和我们交流的时候,如果互相不明白了,就拿出笔来在手心里写字。他给我写了三个字个字:庙没了。

许许多多的东西年代久了总是会有一种精神出来,几百年香火旺盛的寺庙突然就在始建者子孙的手里化成了废土,消失了的还有那些精美的雕花描彩和朝拜的喃语,我想也许是激怒了神灵,所以村子里才会出来这么多不能语者。

慰问团的同学们决定不再继续等了,就把慰问品放在了小哑巴家里,让他代转给那对低保聋哑兄弟。这个时候兄弟中的弟弟匆匆忙忙地跑回来了。小哑巴和他两个人呀呀的比划着,一边埋怨地拍着迟到者,一边教他双手合十赶紧答谢慰问团的同学。为了表达的更清楚,他把手心蹭了又蹭,写下了四个大字,谢谢你们,举起来对着离开的同学们摆了又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晴霜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心海岸边点评:

文字似顺手拈来,但似乎少了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亮点。一憾。问好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