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想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因为父母给我们的感动总是最无私最窝心的,这种绵密的爱就像水一样,渗透在我们生命的字里行间。
喜欢这样一首歌叫《咱爸咱妈》,是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曲,讲的是一对农民夫妇抚育了五个子女,并将他们全部培养成为大学生。当儿女们出息了在城里闯出一片天地想接父母过来享福的时候,父亲却病倒了。于是五兄妹争相床前尽孝,奏响一曲感人肺腑的亲情之歌。那歌词亲切感人:“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得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得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亲歌一曲,合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父母给予我的爱并不轰轰烈烈,像春雨滋润,没有声息。我多半时候心安理得的接受,心安理得的索取。记得很小的时候,母亲是常出差的,于是照顾年幼的我的担子便不时落在父亲肩上。那时候的我大概一两岁,不能像大人一样吃饭,只能吃一些较软的食物。父亲最爱煮的是稀饭,为了好吃,还加了糖。自己尝尝,不烫,便拿了勺子喂我。天知道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会腻,何况只是糖稀饭。我说不明白话,便不停的向外吐,吐得衣服上都是的。父亲那时是超好的脾气,也不骂我,只是手忙脚乱的用毛巾给我擦嘴。直到今天,我一闻到甜稀饭就想吐,我也惊讶于自己超凡的记忆力,那一瞬的画面仿佛存储在我脑海里,我总是记得。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父母会换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每回周末回家,不是鸡汤就是排骨,撑得我跟小胖似的。父亲对我的学习非常关注,常辅导我做作业。父亲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好好的读上书,没有时间和机会学他酷爱的书法和绘画。他说他这辈子没赶上好年头,让我一定好好用功,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记得深刻的是,我每次绞尽脑汁写的作文通常被他批得一无是去,他说帮我改,结果总是面子里子都被改的面目全非,全不是我的东东。然后他还抑扬顿挫的边读边讲解,最后满足的说你照着抄一遍吧,以后就得这样与!
父亲行文有个习惯,就是不管是什么纸张,他总会左右两侧留下空白,他说这样看上去简洁明快。而我呢,总是从左到右,满满当当:左边写到作业本缝里,右边几乎写到课桌上。父亲骂过我无数次,甚至气极了掰开课本吼道,你看哪本书是那样印的,左右两边要留白!我总是委屈,觉得那样无伤大雅,却被父亲骂怕了,遂至今已养成习惯,写字不敢越雷池半步。自已看看,的确也是舒服的多!
大学毕业那会儿,我们开始为找工作奔忙。看到人家父母到处托关系找门路,而父亲却依旧忙于自己的工作,不怎么热心这事。应界生找工作不容易,碰了无数回壁后难免郁闷,便埋怨父亲没有像有的同学的父母一样给自己找份好差事。父亲也语重心长,说现在这个社会要学会靠自己的能力吃饭,你长大了,也该自己去闯闯,相信你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并适应它!看我闲呆在家里,他就把我赶出来,让我去跑人才市场,参加招聘会。机会总是有的,我后来确信机会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
这么多年以来,我的工作问题一直是自己在处理、在拟定发展方向,我感觉自己并不害怕失业,也不会害怕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似乎在这漂泊动荡之间已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让我不怎么害怕。许是当初父亲也没有能力为我找一份高薪悠闲的工作,许是父亲训子的方式和决心,成就了我现在的性格——就是凡事不依附于人,凡事靠自己的努力。老公觉得我这一点很要命,他觉得他的钱足够养家,认为我结婚后相夫教子主内就好,我却不愿,硬要朝九晚五拿那点相对微薄的工资自豪的回到家里(毕竟那是我自己挣的钱),然后得意洋洋地对他说:哪天要是你那星级工作没了,或者你累了倦了,还有我养你呢!他总是哑然失笑。
父亲如今已是花甲之人,头发斑白,腰杆也不似从前的笔直。除目光依然炯炯,会殷殷的在家门口眺望我回家的步履。他间或也会和院里退休的老人们打打太极、下点围棋,或在午后的屋檐下和母亲晒着太阳,聊陈年的往事,或幸福,或怅惘,都是他们生命里飞扬的浪花!
本文已被编辑[chen红叶]于2007-9-30 11:24:40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塞班岛的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