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人之常情,但近几年来人情风愈演愈烈,给正常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很多负面的效应,有的人挖空心思寻找收礼项目继而操办,借以回收送出去的礼金。如此,“怎么送出去的,再怎么变着方法的收回来。”渐呈恶性循环之势,且变的嫌贫爱富。
于是,公款请客也好,私费小灶也好,假借“人情”二字,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礼尚往来,种类颇多,但就其特点来说,礼金就好比是定活两用的储蓄,自己先将钱一点一点的存进银行,等机会来了,再一次性地从银行取出来。
一年之中,光是人情费就占有不少的比重,而且“人情”往往仗势欺人,难免不让人心理有些不平衡。例如某公司领导一年之中不知道过几个生日,儿子出生要请客,儿子满月也要请客,儿子三岁了、四岁了、五岁了、四岁了,一年级了、二年级了、三年级了……;好歹盼到儿子结婚了,但孙子又降临了。大事小情总要借机摆酒席,大操大办就是为了获得“投资回报”,在随礼与收礼之间,也都形成了思维定式。领导请客哪有不去之理,员工更得捧场,一百二百哪能出的了手,冒着送出的礼金可能成为“呆帐”的危险。
当“人情”以成为一种投资以后,饭桌上的投资者,不闻其香味是如何飘香,也不观其色泽怎么晶亮,也不问酒的年头有多远,只有一念头,“不吃白不吃,白吃谁不吃。”
对于如此循环往复的人情往来,我想绝大多数市民表示及其反感,但付出总得有回报,不能一味地只送礼,也得有收支平衡。中国人的做人做事实在是麻烦的狠,讲实惠又重义气,尚礼仪却少公德,要节俭又讲排场,不管闲事却爱说闲话。
人情往来从一种投资,到变的嫌贫爱富,甚至仗势欺人,且愈演愈烈。何时才能是一个尽头。
07·9·28
-全文完-
▷ 进入宇の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