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不上名校也成才十堰风云雨

发表于-2007年09月28日 中午2:31评论-5条

众所周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殷切希望。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是经常听到的一句口头语。首先,我要说的是这句话绝对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其次,得阐述自己的观点。举例说明吧。

两个实力相当的运动员赛跑,齐站在起跑线上。比赛的过程中,二人互不相处让,毫不松懈,奋力前冲,可比赛结束时,总会有一个人落在后面。仅仅是二人比赛,倘若三、四人或者是更多的人参赛,多了一个竞争对手,也就少了一分的胜算。比赛刚开始处于前锋的人,到达终点站的人,未必是冠军。先前处于下风之人,兴许会超凡脱俗,出乎意料夺冠。在比赛未结束之前,谁也无法预料胜负。只有第一个到达终点的人,才是真正的赢者。

在众多的家长的心里,均存有这样一个观念:努力工作,拼命赚钱,将来让孩子上一所一流的名牌大学。因此,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便让孩子上重点学校,不惜花费钱财,疏通关系,大开绿灯,达到目的。上初中、高中,也是如此,重点学校成为首要之选。其实,大可不必这样煞费苦心,多花钱。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学习和学艺一个道理,老师起讲解、辅助作用,而关键之处在于领悟。需要自己理解、深思、熟知、记忆,这四点,皆来自于悟性、勤奋、刻苦,没有悟性、无自学的习惯。这一类型的学生,就算授课老师是博士后,也是枉然。

通往学业的路上,有许多的十字路口。某一个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均是一帆风顺,可在高考中,未必能春风得意。有的考生在高考前迟到,考试中抄袭,出现这样的现象,待高考分数揭榜后,有人金榜题名,也有人摇头叹息。一些因相差三分或十分左右与名牌大学失之交臂,一些成绩稍差的同学宁愿复读,也坚决不肯上二类大学。

上名牌大学的人不一定是人才,与名牌大学无缘的人未必是梁山上的军师——吴用(无用)。人的一生一世,机会、天赋、品行、修养与成才紧密相联,息息相关,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镛,1924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镇。)拥有“世界第一侠笔”之称(写武侠),“香港第一健行”(写社评)。他就读的大学是东吴大学。在那个时代,吴东大学没有现在的国内、国外大学有名。他原本的理想是当一个外交官,可外交官未做成,却成为一位文坛商海任驰骋的赫赫有名的人物。1959年,金庸离开了长城电影公司,利用10万港币的本钱,开始创办《明报》,一手写武侠,一手写社评。《明报》草创时期非常辛苦,报社人手少,发行量极少,金庸与朱玫(金庸的第二任妻子)终于度过难关。《明报》以“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为办报宗旨,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1989年《明报》已是香港屈指一数的报纸,市值逾一亿。

梁羽生写武侠小说名动香江时,金庸还未动笔。在1955年,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于香江一举成名,自此开始,至起《鹿鼎记》写完为止,共著15部作品,即: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越女剑》。金庸的政论超众,文章盖世,实是一位旷世奇才。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2年出生于广西蒙山县,曾与金庸在《大公报》当编辑。)在上大学之前,简教授夫妇曾在他家住过一段时间,梁羽生在诗词方面很有天赋,临走之时,向他的父母提出建议:让他到大学里深造。梁羽生的父母同意了。在上大学的途中,梁羽生有些不舒服,简夫人拿出所带的药给他服下,才不至于他返家弃学。时年,梁羽生24岁。四年大学的学业,是他人生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共著35部武侠小说,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更与金庸齐名并驾。他的作品《白发魔女剑》、《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大唐双龙传》、《狂侠天娇魔女》、《七剑下天山》已拍成电视剧。

试想,倘若梁羽生上不了大学,自然也就成不了一代武侠宗师。他的成才和成就,与天赋也密不可分的。按照常规来讲,一个孩子按适龄(6岁)上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是15岁,三年的高中上完,是18岁。四年的大学读下来,22岁。而梁羽生上大学已是24岁了,在这个年龄,一般的大学生已毕业工作或考研。他上大学虽晚,但后来居上,出类拔萃,著书立说,一鸣惊人。换了别的大学生,未必能够。求学的阶段,不分年龄早晚,只看这个人是否有真才实学。

与武侠奇才温瑞安同年(1954年)出生的成龙(本名陈港生,原籍山东。),文化程度虽是不高,但在影视界奋斗不息,叱咤风云,最终却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在2004年,徐振超只有初中文化,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塔吊师,成为报纸、杂志、网络、电视关注的焦点。大学生马加爵杀人的消息,也成为各大媒体聚焦的视点。两人的文化素质、修养有着天壤之别,在成就和贡献方面,截然不同,相差甚远。

在那些鼠目寸光之人的眼里,把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栋梁之材,像马加爵这样的大学生绝对不是天之骄子、栋梁之材,而是害群之马、社会残渣、国家败类。只有品行端正、遵纪守法,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奉献出一点力量的人,才是真正的骄子、人才。

不论是现代,还是历史,有许多自学成才的人物和故事。(不必举例证实。)

在学校,有品学兼优的学生和社会上的一些狐朋狗友混在一块,导致成绩下降,荒废学业。也有因一时糊涂的同学,误入歧途,悬崖勒马,学习名列前茅,令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正如一名话所说的:错而级改,善莫大焉。

说了这么多的真言实语,也该到此止笔了。放笔之前,再补上一句:上学不必选择重点,不让名校也能成才。

附:

忧郁的天使 

“一座美丽如春的校园;一位出尘脱俗的校园才女;一段欲说还休的心情故事。亲情、友情、爱情在这里演绎得尽善尽美……

前几天,在全国校园文学中享有一定声誉的花城出版社品牌丛书“同学一场”,在第五辑中隆重推出了这部长篇青春校园小说《忧郁的天使》,李玉霞走红了全国校园文坛,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李玉霞是一个农村孩子,21年前出生于白桑关镇郑家垭村,自小机灵,聪明过人。1997年9 月,她告别了故乡慈祥的父母,来到县城读师范(十堰师范学校)。初来乍到,一切变得那么新鲜,于是,她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在记日记的过程中,李玉霞发现了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尤其是友情和亲情,她便将这些东西及时地收进了她的日记中。

在不间断记日记的同时,她饱读文学名著和校园青春文学,并由此爱上了文学,作品开始频频见诸报端。她先后在《师范生周报》、《第二课堂》、《少年文学报》、《钟声》、《郧县日报》等几十家报刊发表作品70余篇,还有不少作品在省市征文比赛中获奖。

在阅读校园青春读物、爱好文学、记日记的过程中,她发现市场上竟然没有反映中师校园生活的长篇小说。回到寝室,她又翻开了解那几本厚厚的日记,她发现日记中那些真实鲜活的人物和故事,原来就是一段中师生活的真实写照。于是,她便萌生了要写一部真实反映中师校园生活的长篇青春校园小说的念头。

这一想法产生后,她便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构思小说和整理日记,渐渐关于一群朝气蓬勃的中师生和一个出尘脱俗的校园才女之间,一段欲说还休的心情故事的构思便浮现在了她们脑海中。通过一段时间的构思和策划,1998年底,她在每天记日记的同时开始了艰险那长篇小说的创作。

刚开始动笔时,她怕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和讥讽,所以,她开始利用夜晚时间,偷偷地写作,写作进入高[chao]时,也不分严寒酷暑和半夜三更,她都坚持写作。

经过三年不懈努力,2001年6月,一部长达18万字,反映中师校园生活的小说终于完稿。厚厚的600多页稿纸,长达1000多个日子的辛勤劳动,字里行间都渗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

小说通过虚构了发生在中师校园中的一个个催人泪下、发人深省的青春故事,展示了中师生火热的青春生活,揭示了一群天真烂漫年纪的中师生心中的无奈、苦闷与种种青春思索,小说洋溢青春气息。一段欲说还休的心情故事。完稿后的李玉霞如释重负。

小说经过三次大的修改,她将小说定名为《忧郁的天使》。为写小说,她错过了找工作的最佳时间。2002年7月,她从十堰师范学校97中文大专班毕业,在东汽公司找了份临时幼儿教师的工作,并开始为小说的出版而奔忙。

她将小说打印成样书,先后寄给了长江文艺出版社、接力文化出版社、内蒙古文化出版社以及花城出版社,几家的出版社均因选项题不对而不能接受出版。最后,花城出版社编辑谢日新回了编辑谢日新回了信,告知书稿初审通过,让她等待复审。

2002年12月,她的小说《忧郁的天使》终于通过出版社三审决定付梓。她高兴地在出版合同书上签了字。

前不久,小说如期出版后,反响强烈,各地订数一升再升,使这位在校园内放飞青春梦想的“天使”步入了成功之路。

如今,她的第二部小说《天使不懂爱情》又完成了4万字的内容。我们祝愿这位走出忧郁和孤独,走出郧县,去夺取新的文学成果。

注:《忧郁的天使》摘自2003年6月14日《郧县日报•周末》中的第8版《本埠新闻》记者冰客的报道。《郧县日报》已停刊。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十堰风云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小萍
☆ 编辑点评 ☆
小萍点评:

人生没有永远的驿站,每走一步都是一种选择,无论怎样走,是金子总会发光!

文章评论共[5]个
珍珠玫瑰-评论

上学不必选择重点,不让名校也能成才。

at:2007年12月10日 凌晨1:40

漫天飞雪飘四方-评论

两个实力相当的运动员赛跑,齐站在起跑线上。比赛的过程中,二人互不相处让,毫不松懈,奋力前冲,可比赛结束时,总会有一个人落在后面。at:2007年12月16日 晚上10:37

冰雨缘-评论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2年出生于广西蒙山县,曾与金庸在《大公报》当编辑。)在上大学之前,简教授夫妇曾在他家住过一段时间,梁羽生在诗词方面很有天赋,临走之时,向他的父母提出建议:让他到大学里深造。梁羽生的父母同意了at:2007年12月17日 凌晨2:48

珍珠玫瑰-评论

加油啊。at:2007年12月19日 中午12:27

漫天飞雪飘四方-评论

呵呵,不错呀。at:2007年12月21日 下午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