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中学生早恋的几个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学生饮食上的营养搭配,知识上的快速增长,各种信息的多导获得……致使学生身心早熟,早恋倾向较以往相比明显增长,尤其是高中生。作为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端正心态,正视这一正常的心理现象;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明确当前首要任务是学习,要他们珍惜青春年华,努力进取,塑造健全人格。
那么,怎样才能对中学生早恋进行正确引导哪?我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浅近可行的方法,仅供参阅。
一、预防法。有人说:“中学生早恋见怪不怪,是防不住的,况且预防中学生早恋是违背生理·心理规律的。”我认为,中学生早恋故不可大惊小怪,但若教师对其不闻不问,不进行必要的看管和引导,势必会酿成祸患。因为学生的思想毕竟不成熟,感情盲目,行为冲动,所以教师时常对学生敲敲警钟,打打预防针是很有必要的。预防法适合在班会课、班务活动及日常工作中进行。这种看似无足轻重的“有的放矢”、“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实则是预防学生早恋的一条捷径。
二、回避法。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90%以上的都对异性产生过朦朦胧胧的情感,这种情感是纯洁、敏感、羞赧的。教师若通过学生的外部情绪状态或日记、周记的流露觉查到点儿什么蛛丝马迹,要不露声色,佯装不知。教师在此时要多关注他,上课多提问、多鼓励,生活上多关心。聪明的学生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掩埋那份感情,努力学习。
三、谈话法。对于那些个性强,有明显恋爱行为且天马行空任我行的学生,找其谈话是最直接的方式。教师如果营造一种轻松、友好的氛围,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之谈心,本来就很讲义气重感情的学生,在教师诚心的打动下,往往会真诚交流畅谈心曲,到了这一步,后面工作便会水到渠成。
谈话时,教师可用“典型事例法”,让谈话更中肯;可使用“警句警示法”,让谈话更理性;可使用“转化动力法”,启发学生将内在的情感转化为外在的学习动力。告诉他们,一个人的品德和知识才最具说服力,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更具魅力。
四、书信法。
对于那些性格腼腆、内向,情感温婉、内敛,且有明显恋爱倾向的学生,教师可用书信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书面交流,也可在学生的周记本上进行书面劝导。劝导时,仍可采用真实事例、名句警策、动力转化等方法,语言要真诚、中肯、亲切,让学生感受到你在关爱他而不是批评他。这种方法一方面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增进了师生感情,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保护、处理个人情感的好方法。
五、转移法。
对于那些因恋爱而无心学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学生,教师在使用谈话、书信沟通都不能凑效之时,可使用转移法。即组织并带领他们进行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打球、演讲赛、书画比赛、办班刊校刊等分散精力和注意力,还可以主办一些“我的理想”、“走进心灵”、“我要让自身发光”等主题班会进行启发、影响,让学生把视线转移向人生目标上来,从而达到谈化个人情感的目的。
六、合力法。
对于那些因恋爱而违纪的学生,教师要利用政教处、班委会、家长多合力对其进行疏导。使用此法,旨在外部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让其知晓其中的利害关系,制止其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在使用合力时,特别要事先疏通家长的“轻描淡写”和“过余恼怒”的两种不正确态度,使合力的运用更科学更有力。
七、课育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是走进课堂的一个不新的活题。许多课文如:舒婷的《致橡树》,郑愁予的《错误》,冯至《我是一条小河》,裴多斐的《我愿是急流》,沈从文的《边城》,都向我们传达着不同的健康、向上的爱情观。教师在课堂上除利用有关课文进行爱情观的引导外,还可利用一些名人如:马克思和燕妮,周恩来和邓颖超等的爱情故事加以正面影响;也可以利用音乐课,欣赏一些爱情名曲如:《梁祝》,《最浪漫的事》让学生在感人至深的弦律中感受最真切最动人的爱情美,从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生在成长时期对待事物的看法可变性大,教师若能针对学生特点积极正确地加以引导,定能让学生激越的不成熟的情感趋于平静正常。
教育工作是一个细致、艰辛的工作,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多倾注一份爱在里面,教育的园地定会芳泽一片。
-全文完-
▷ 进入月清玉树琼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