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初中起就开始读《经楼梦》,第一次读可以说是不知所云,第二次读还是一知半解,而且遇到有诗、词、曲、赋的地方就不读。对一个初中生来说,读正文已够难的了,而这些诗、词读起来就更让人费解,所以干脆跳过去不读,后来买了一本蔡义江先生编写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来读,才发现这些诗词是《红楼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来就会两本书一起读,读了不下15遍吧,可以说是一个红楼痴迷者,当年还把“葬花吟”、“题帕三绝”、“秋窗风雨夕”等诗词整篇整篇的背了下来。
黛玉是我的至爱,林黛玉多愁善感,脆弱多病,书中以她弱不禁风为美,都说在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不应该欣赏这种封建贵族阶级的病态美,而我却爱黛玉至深至切,爱她的清新脱俗,爱她的心高气傲,爱她的文采才情,爱她的“心较比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
都说黛玉心窄嘴厉,其实只要是深读《红楼梦》的人就不会说这种话。有诗云:幻情浓处故多嗔,岂独颦儿爱妒人。相知、相亲、相爱的两个人,爱得越深,越专一,越成为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的唯一寄托,就越发要求着、期待着对方的全部注意、全部感情、全身心的契合。这种感情要求必然变得十分挑剔、十分多心、不能容忍、不能冷静对待哪怕是最微小的一刹冷淡和疏失,性情中人都是如此,又岂只是颦儿爱妒人啊?
黛玉才情之高,众所公认,特别是一首葬花吟,令多少人为之感怀啊!我最喜欢“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一句,这也是此首诗中最悲的一句,写尽了人生的无可奈何。葬花吟是一首“诗谶式”的诗,诗里预设了黛玉的结局:八十回后,贾府发生重大变故——大观园被抄,宝玉,熙凤,等人都被下捕入狱,很久音讯隔绝,吉凶未卜。黛玉经不起这样的打击,日夜悲啼,终于将她衰弱生命中的全部炽热的爱,化为泪水,报答了她平生唯一的知己宝玉。宝黛之间没有爱情的背叛,只有心心相惜,互相担忧。那一年事变发生于秋天,次年春尽花落,黛玉就“泪尺夭亡”。宝玉回来已是离家一年后的秋天。往日“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如今只见“落叶萧萧,寒烟漠漠”“蛛丝儿结满雕梁”。人去楼空,红颜已归黄土陇中。与曹雪芹同时代、读过《红楼梦》抄本的明义先生,在他的《题红楼梦》诗中就说: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看过红楼原稿的人都是希望黛玉能返魂与宝玉续红丝,可见他们也都是深爱黛玉的。
《红楼梦》里写了一大堆聪明、美丽、有思想感情、有独立人格的女孩子,而真正的主角是贾宝玉,宝玉爱她们,遵重她们,对她们是“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而宝玉最爱的当然是他唯一的知己林黛玉,黛玉在宝玉心目中是人世间的最高价值,黛玉死了,对宝玉不仅是爱情的毁灭,更是人世最高价值的毁灭,这样的人世当然不值得留恋。黛玉死后,宝玉对现实感到幻灭,宁可摔掉他一家亲人所宝爱的命根子,弃家为僧,因而被人说是“情痴”,但是这有什么不好呢?我就爱这种能够至诚相感的痴人。
一次宝玉遭贾政毒打,昏睡中听到悲切之声,醒来细认来人,“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便知是黛玉,倒推说自己疼痛是假装的,安慰她一番。黛玉走后,宝玉心里惦念,设法支开袭人,命晴雯以送两条旧帕为名,去看黛玉。黛玉领会其意,十分激动,便提笔在帕上题了三首绝句。这三首绝句,始终着重写一个“泪”字,“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而这泪是为她的知己宝玉受苦而流的,但好久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看法,以为黛玉总是为自身的不幸而伤感,其实,宝玉的不幸才是她最大的伤痛。为了宝玉,她简直毫不顾惜自己。宝玉挨打,她整日地流泪,“任他点点与斑斑”。
《红楼梦》是伟大的,曹雪芹是了不起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写下《红楼梦》这本旷世奇书。曹雪芹极善于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比如黛玉和妙玉同样是孤傲的,但黛玉傲中有痴情,傲得令人热,妙玉却傲中有矫情,傲得令人冷;湘云和尤三姐同样是豪爽的,但湘云豪中有秀气,豪得令人爱,尤三姐却豪中有侠气,豪得令人敬;凤姐和探春同样是泼辣的,但凤姐辣中有狡诈,辣得令人恨,探春辣中有严正,辣得令人畏;平儿和袭人同样是温柔的,但平儿柔中有正气,柔得令人怜,袭人却柔中有媚骨,柔得令人厌……
然而后四十回的结局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但是凡是爱《红楼梦》之人,每个人心里都会一把红楼的尺,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结局,真正的结局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读《红楼梦》的人能够深切的了解并理解曹雪芹的那份辛劳和苦心,我想只要爱《红楼梦》的人能够真正读懂它,曹雪芹也就含笑九泉了。
真的很想能够再倒回去几百年,回到清朝时代,去拜访一下曹雪芹先生,然后细细的品读当时的手抄本,或者自己也抄一份,如此这样,也算自己没有白爱《红楼梦》一场。
-全文完-
▷ 进入娟子816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