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走过的岁月
十八岁那年,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洪流,我无可选择地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城市和父母,到边远的辽西山区插队落户。从此,学生时代那一切美妙的梦幻都被现实撞得粉碎。面对现实,我必须努力学会独立生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我开始咀嚼生活的千滋百味。
干农活,对我们这些城里来的学生来讲,是第一关。以前根本没有干过,春播、夏锄、拔苗、秋收,一切都要从头学起。那是第一年夏锄,我们扛着锄到了地头,社员挥锄就干,可这把锄到了我的手中却怎么也不好使。队长为我们做示范,那真和电影“朝阳沟”里银环学锄地一样,前腿弓后腿蹬,可伸出去的锄拽不回来不说,锄下土不深,在地面上直跑,草没锄多少,苗倒砍下不少。我心里直害怕。两只脚不知该站在哪里,站在垅沟里直蹦,社员看着我这副狼狈样直乐。社员都到地头了,可我们这些知青还在地当中。天热加着急,我的衬衣全都被汗水湿透了,汗珠顺着脸往下淌。这时只见社员到了地头,顾不上休息,调过头来就接我们这些知青。看着他们和我们一样流着汗水,还帮我们干,心里真的好感动。收工回来,累得我腿都抬不起来,满手是大血泡。我连衣服也没脱,躺在炕上看着手真不知怎么办好。青年点里没有了以往的笑声,有几个女生竟哭了。这时,房东娘过来了,烧了一锅热水,让我们下地洗脸洗脚,然后用头发丝轻轻地穿进血泡里,把血泡里的水放出来,并嘱咐我们千万不要把泡弄破了。
第二天锄地时,两个社员叫我在他们中间,并告诉我,不要着急,一下一下锄,他们看我拉得远了,就一边帮我锄几锄,这样我就赶上了。一个夏锄过去了,我不知他们帮我锄了多少锄,但我也终于可以和他们并驾齐驱了。第二年社员们选我当了妇女队长,我也成了干活打头的了。
离开了家,离开了妈妈,在青年点里,再也无福消受在家里那种无忧无虑的清闲生活。从前我无需打听柴米油盐多少钱一斤,更不必说下厨房做饭,一切都有妈妈。可在青年点里,除参加劳动,女生还要轮流当“火头军”负责大家的一日三餐。
记得第一次走进厨房,尽管我学着很潇洒的样子,但面对着那口大锅仍有些忐忑不安。在一阵手忙脚乱和烟熏火燎之后,挂着烟灰满脸是汗的我,把贴好的苞米面大饼子和炒白菜端到大伙面前,满怀期望等着大家评论,谁知大家品尝后,女生捂着嘴偷偷乐,男生伸舌头做鬼脸。原来大饼子黄黄的碱放多了,炒白菜烂烂咸咸的盐放多了。“苦啊!”一个男生大声喊着,就是这样伙伴们还是一阵风卷残云,一点没剩,算是对我的鼓励。
离开父母,洗衣缝被顺理成章成了自己的事情。第一次把被子拆洗干净,拿起针线笨手笨脚地开始了缝被子的“战斗”。针七歪八斜地在被里、被面和棉絮中穿过,连断好几根针不说,两只手也好象跟自己过不去,常常被针扎出血,被上留下点点血迹,房东大娘看我那笨拙的样子笑着抢过针线要为我缝。我的倔劲上来了,楞是趴在被上缝了两个多小时,终于缝完了一床被子!尽管头晕眼花,腰酸背痛,却也为成功兴奋不已。到后来竟也能为男生们缝被补衣了。
如今几十个春秋过去了,这些不经意的一段段往事,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迹,让我时时回味不已。它使我体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但在那一方天地里,我也学会了许许多多在父母身边学不到的东西,每每想起那遥远的小山村,想起那纯朴的山里人,想起那青年点里的伙伴,想起在他们中间度过的那个年代,那纯真的友情,暖暖的乡情就会在我的心里涌动,黄土地上走过的岁月给了我一生的财富。
2007·9·27
-全文完-
▷ 进入绿荷心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