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企业和分管的官员联结得很紧密,这本是名正言顺的。然而有些时候,二者的联结方式似乎有点变形跑味,让人觉得有些暧昧难明。不少企业的上马、工程启动、生产、扩建、工程投标、年终总结等一古脑儿的事情都要请官员出席;个别官员也欣欣然为此乐而不疲,在企业的舞台上频频闪亮登场,无形中大有充当企业“形象大使”之嫌。
政企分开的推行已为期多年。可是时至今日,二者之间依然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总是分不开。政府人员对企业的职能是监督管理和服务,是行政行为;而企业的生产经营是自己的事情,是市场运作的经济行为。在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企业如何面向市场进行生产、技改、营销和总结成败得失等完全是自己的权利与选择。道理与权限已相当明了。
由于“官本位”思想意识的影响,不少企业主总摆脱不了“有官则荣”的惯性认识。剪彩、庆典一拉子的大小事儿都免不了要请官员出席。细细想来,企业与官员其实都有它的因由。从企业来说,一是显示派头品味。认为有官员到场出席了,企业就有形象有等级了,有面子有光彩了,就与别的企业有差别了。借此可以收到良好的广告效应,增强民众的认同感。仿佛无官员来临场指导捧场,他们心里就不踏实。二是求得庇护。借此机会可以顺理成章地增强与官员的联络沟通,以备将来得到政策、税收执法等方面的照顾,或在某些情不得已的时候能网开一面放一把得到庇护。显然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企业生存的环境还不够宽松和谐。企业的手脚还放不开。三是推销产品。借助官员的权力之链寻找买主,兜售产品,招揽工程,拓展市场,也不失为营销的万全之策。其实无形中他们等于是找到了可靠又廉价的产品推销员。四是构建保护伞。借此可以通过向官员赠送纪念品、发红包等与之结成联手发财的利益共同体,构建权力与经济合作的保护伞。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非以为报也,永以为好也。”
当前,由于官员的职位相对较多,每位官员分管的单位、部门相对偏少。这对于部分喜欢抛头露面的官员来说无疑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由此,他们喜欢到企业去露脸也就不为怪了。首先,可以出人投地。对于个别虚荣心较强的官员来说,到企业参加剪彩、庆典、总结会、汇报会等也不失为一次出场的机会。混个有头有衔的位儿不容易,有了一顶帽子更不容易。不抖一抖威风,摆一摆架子,岂不是白白埋没了它的宝贵价值。正是“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可以借此风光一回,潇洒一次,炫耀一番,有啥不好。其次,可以得到实惠。企业应邀,即使要送礼金,也是集体“埋单”,但回赠则是个人所得揣入腰包,既合理合法又不受追究。有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只不过出出场、坐一坐,随便讲几句话,又不像明星演出,要费那么多憨劲去彩排演练,有啥划不来呢?其三,可以显示对工作的重视。到企业参加活动也有利于体现自己对企业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显示领导的才能和风度,获得好的名声,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收到政治上的效益。咋个不去。其四,为相互关照打下基础。就此与企业沟通情感,为互相关照埋下“伏笔”,铺下路子。我批个条子,放你一马,打个招呼替你弄一笔贷款;你为我帮点忙,报一笔开销账,安排个子女、亲戚的,到公司里挣钱;你来我往,互惠互利,岂不是两全其美。
综上所述,也许是本人想得太多了一些,太歪了一点,以小民之心度君子之腹。不过,企业依附官员谋求利益,官员到企业捞油水的确是不可小视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既延误了政府职能的转变进程,又损害了官员行政的形象,还直接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无论是企业还是官员,都要主动积极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来规范约束自己,各自找准新时期新阶段的角色定位,努力推进政企分开。尤其是政府官员更要自我克制,主动从市场中撤离出来,积极退转到监督、服务的领域中去,不要乐此不疲瞎糊弄,忙了他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去充当企业的“形象大使”。
洁尘飞飞
-全文完-
▷ 进入洁尘飞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