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归真者如天,默化万物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1],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阳货第十七》
【简 注】
[1]时:季节。
【意 译】
孔子说:“我想不再说什么了。”子贡说:“您如果不说什么,那么我们后辈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上天说过什么吗?四季照样交替,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啊?”
【理 释】
上天并不直接对人言道。如果言道,也是通过觉者或圣人的口说出来。觉者传法,如果人类尚处启蒙时期,比如两三千年前,他也决不传真法。从小处说,人就是人,尘世就是尘世,上天创造尘世的初期,就划定它的标准与状态,这标准绝非神的标准,状态也绝非神的状态;倘若尘世有真法,尘世就将变成高级生命的世界,这却不是上天的意旨。从大处说,宇宙产生之初就安排了宇宙的最终未来,尘世产生之初就安排了尘世的最终未来;尘世之人到哪一步、哪一刻才该得到真正的拯救与提升,都有整体的布局;情势还没发展到展露真容的那一步,也不允许任何学说或道法,将人的心智牢牢束缚。
孔子述而不作,释迦、耶酥都是如此。后世传下来的经典,都由他们的弟子记述,所以都不系统,都在所有关键的问题上语焉不详,闪烁其辞。人们按照他们的片言只语去践行,人就可以悟会一定层面的天理;而非实修的人们,就只能雾里看花,难知其中的真谛;后者是尘世之人的大多数,人类也就多在迷中。
真人述与不述,他们的作风留下来,就足以教化、利益众生。诚如天地不言,天地却以运行有序的规律示人,人由规律而入,多少也可窥得局部的大道。真人在很大范围内把握天道,尘世的人事就不足以对其产生影响,他就可以立足于尘世,心通万物甚至上天入地。
【例 述】
士成绮第二次见老子说:“昨天我讽刺了你,今天我已经有所觉悟,但我不能明白说出我所觉悟到的道理,这是为什么呢?”老子说:“我现在早已不是巧智神圣之人。先前你说我是牛,我就是牛;你说我是马,我也就是马。假如确有其实,别人给你名称却不接受,只会再次遭殃。我的所作所为一向如此,并不是为了故意要给人看。”
商汤时代曾经发生一场大旱,连续七年没有下雨。商汤虔诚地向神灵祷告说:“是因为我的政令不适当吗?是因为我使百姓遭受痛苦了吗?是贪贿成风了吗?是说坏话的小人得势了吗?是因为宫殿太豪华了吗?是因为裙带之风太盛行了吗?为何天旱不雨,到了这个地步?……我愿意改过啊!”祷告的话,还没说完,天就降下大雨。
觉悟如老子,决不为人的所作所为而惊动。他就像是空气,万物都可以从中穿行,都可以竭尽所能来对他进行攻击,他却始终无动于衷。贤德如商汤,一旦天象有异,即知深察自己的过失,决不拖泥带水。他们都不需要说出很多道理,他们的言谈举止,就足以给每一时代的人们以启迪:为何能够柔韧如水,为何能够感天动地。
-全文完-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