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是唐五代时候,于良史描绘春山月夜的句子,可是,我觉得用来形容今天的情形最为恰当。
早晨,八点来钟的样子,看看窗外,阳光一片明媚,一扫前几日的细雨阴霾,心情顿时舒爽起来。想起已经好几天没有去外面了,就决定到旧时常去之处活动活动。
闲步来到运河岸边,一弯小桥如月,钩住运河两岸。对面是个小岛,岛上古木参天,庭院深深,想必是个好去处。
上桥,立在桥的顶端,斜靠在桥的栏杆,望着悠悠东去的流水,突然就想起了宋词里的那个少妇,“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痴情肠断如此,真是“世上如侬有几人”!也许,当时,我更应该想到孔夫子的“逝者如斯夫”才合乎我的经历阅历,但是,很惭愧,那时那刻,我实在没有丝毫那样的感觉。也许,人本来就是多情的?对于冷静的哲理并不喜好的。
过河,迎面就是庭院的正门。门前张扬着一副大红的横幅,“祝全市人民中秋节幸福快乐”。今天是中秋节么?这一向是“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的自在,根本不管“今夕何夕”的逍遥。居然就到了中秋节?旅居无锡竟然有半年之久了么?范仲淹说“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其实并不达我意,还是“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确切些,亡国之痛的赵佶有更深切的体会和感悟啊。
绕开正门,往右侧走。一簇簇夹竹桃花开得正艳,红得发紫的颜色,斜出的枝条拂过水面,正如晏殊所云,“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空气里依稀有粉粉的桃花味道。此花几乎随处可见,也没什么特别的,不管它,继续前行。
一道小月门,就是《红楼梦》大观园里的那种,白墙黛瓦,墙头青藤连连,绿树隐隐,颇有古典风韵,里面一定是别有天地吧。
进得门去,就感觉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味道,不是园里的景色,而是空气里花香的滋味。不过,当时我并没在意,反倒有些不习惯。脚下是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踩在上面,更有宁静幽雅之感。
路边几棵桂树,仿佛一夜之间换上了新装。满树满枝尽是黄灿灿的桂花,亮到人心里去了。我知道,刚才的花香,就是她们发出的。想起前不久在上海看到的也是这般模样,时隔一个星期,居然还是如此鲜艳。“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花没有国色的娇艳妩媚,却有天香的高雅迷人,也算造物主平衡了。想到这里,伸手捋下一把来,轻轻地揉一揉,放进衬衣口袋里,于是,浑身都沾染了香气,真是“弄花香满衣”呢。
转过小弯,数不清的纤细修长的翠竹夹道欢迎,亭亭玉立的芭蕉也曳起绿色罗裙浅笑盈盈。有竹子的清香,芭蕉的荫凉,走在这样的绿荫深处,心里实在舒畅。
路边又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亭,几个休闲的人坐在里面看报纸,谈天。在高高翘起的檐角边,几棵桂花树一样灿烂,给古亭平添几多靓丽的色彩。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王安石真是好兴致。不如,今天也效法古人?走下石板台阶,在运河边坐下,地上果然是一地落蕊,让人着迷哟。河里的游鱼隐隐约约,有的还张着小嘴呼吸,似乎也被桂花的清香吸引了呢。
在家,回想白天走过的路,不禁想起了“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蜓伴绿螳螂”的诗句来,这一路花香谁是主呢?
落花无言,明月在天。
2007年9月25日中秋 于上海
-全文完-
▷ 进入王先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