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才疏学浅,对远古先民造字的六书之说仅略知皮毛,未加详细考究。特别惭愧地是,对诸如《说文解字》、《文心雕龙》、《世说新语》之类的经典,更没有详加钻研。故对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字,实在不敢有什么自吹自擂的狂妄。现在所掌握的一些浅薄的遣词造句的基本常识,除下多得益于在校期间所受的教育外,也更多地获益于从小到大的成长岁月中,历经了诸如文革、上山下乡、回城待业、恢复高考等大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生活、工作的变迁。加之此生中曾承受过太多的精神孤独、灵魂寂寞、头脑饥渴和思想无聊的闲暇。所以也就有了诸多不甘沉沦的挣扎、奋起和拼搏。而在此种种或穷途末路、百无聊赖的挣扎、困扰,或斗志昂扬、奋发图强的拼搏、进取之中,又常会或无所事事地醉心于翻阅字典、词典,或竟不分良莠、狂吞滥咽、兼收并蓄式地大量阅读所有能搜集到的文字资料。所以,在这个漫长的成长过程之中,无论是经哲文史、天文地理、诗词兵法、书艺雕刻、经典名著、逸事野史等等各种杂七杂八、所有能充实脑袋的东西,莫不成为我或年幼志存高远之时,期冀将来一旦重柄在握,以求报效祖国、经世济民的知识储备、行为指南。或竟纯属于是打发百无聊赖无聊时间时的消遣工具、良师益友,或仅是慰藉灵魂的贴心伴侣。
光阴荏苒、岁月匆匆,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弹指间,数十年已过去了。回忆过去所有的这一切,常常庆幸于歪打正着。过去漫长岁月里那些一点一滴、看似百无一用的积累,竟在不自觉中对自己开蒙益智、增长学识,提高素养,开阔眼界、陶冶胸襟,深化对人生、对社会和世间万事万物的认识,产生了些不无裨助的作用。至今思之,常常抚额称幸。想来自己一介书生,庸庸碌碌数十年。虽如书蛀、书篦、书袋,匆匆浏览了各种一无所用的书籍资料、且常大有陶靖节好读书、不求甚解之风。胡塞乱填、胡读乱看、胡思乱想。恰如水流无音、风过无影、鸟翔无痕。但愚者千悟,或竟有一得。暗自思忖,数十年来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虽未为自己搏来多少世俗的功名利禄,但仍然深感此生因有此嗜好而获益匪浅。
在长期的日积月累之中,自己获得了一些零碎、零乱、浅薄的知识积累。同时,也养成了些不可救药的过于认真、执拗、甚至怪癖地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时至今日,遇到较为生僻的文字、词语,也依然会查阅一些资料和文献。甚至不惜搬出大部头的《辞海》、《辞源》和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些经典名著,来寻根溯源。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又常常会对先人们造字、造词的奇思妙想、严谨精远极为推崇。特别对汉文字的浩瀚博深、气象万千,更是心存敬畏。在日常阅读各种文字的过程中,思绪常常会无来由地游离文章内容,而只停留在文字的本身。会静静地端详、揣摩、品味这些绚丽旖旎、蕴涵悠远、意韵深长的美丽文字、词汇和语句。此时,虽然眼睛还在读物上滞留,而心,却早已跨越了时空的阻隔,云游九天,流连忘返了。在此细品慢赏之中,若偶有所悟,常会不由自主地粲然一笑,悠然自得。而若有大彻大悟、则更会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身心俱处于极度兴奋、乃至亢奋之中,久久不能自抑。
譬如对“积极”这个词语的理解,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按道理讲,“积极”这个词,原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常用词语。在我国,从混沌初开的小学生,到佝腰偻背的耄耋老者,罕见有不熟知此词的。大家都明白这是一个表示“正面的”、“肯定的”、“进取的”、“上进的”、“向上的”、“追求进步的”等含义的词语。但是细究其深意、特别是穷究其本意者,又会有几人呢?我孤陋寡闻、不得而知!但按个人揣度,也许在更多的情况下,恰如人们所常说的,熟视则无睹。正因其常见、常用,大家都知道其含义,所以也就不再会深究细查、深研细溯了。而我却常常会不由自主地面对此词语细细端详,常觉得古人造字时确实独具匠心,其中蕴涵着极其深奥的哲理、哲思。
从该词的结构上来讲,似应属偏正结构的“名词”。而“积”在此结构中似应为动词。含积累、积聚、积攒等意思。是促使事物向其行进的方向发展而进行着的量的积累、积聚、积攒、储存的活动。而“极”在此结构中,似应为名词。含“顶端”、“顶点”、“顶峰”、“顶级”、“终点”、“穷尽”等意思。是事物发展的极限、顶点、终点、最高、最远、最大、最好等。那么通过上述对该词语涵义的深究细思,我们对该词的确切含义就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我们明白了,所谓的积极,就是为使事物走向自己的终点、顶点、极限等,所作的量的积累、积聚和努力。其目的是促使这种终点、顶点的早日到来和实现。也就是努力促成事物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过程早日完成。
而这个“极”和“最”又是同义词,都指的是顶峰、终点、极端、极限。但在中国人的传统思辨智慧中,却又总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非常圆满的东西。真到了极其圆满的时候,事物就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这种转化自然是事物发展过程中螺旋式上升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在我国,早已形成于远古时代的易经卦辞中,既提出了“潜龙勿用”的观点,也提出了“亢龙有悔”,“泰极否来”的思想。其讲究“九九之数”、“物盈则溢”、“物盛则衰”的观点也是众所周知的。在汉语言文字中,更不乏诸如“物极必反”、“欲速不达”、“过犹不及”、“穷寇莫追”、“网开一面”、“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置于死地而后生”、“谦受益、满遭损”等观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是常听到人们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留有余地”、“不要走极端”、“不要把事情做绝”、“别把人向死路上逼”等教诲。看《西游记》时,我们也看到取经归来的最后一难中,取经完满,但经书遇雨粘粘而不全的遗憾。至于传说中的故宫房间总数为9999间半的说法,亦暗合着尽管贵为天子、亦不应盈满之玄机。所有的这一切,无不显示出古代先人们,对事物认识的辩证思维的智慧和感悟。
的确,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忖。那么这个世界上的事物总是不那么尽美尽善、圆满无缺的。总有着诸多这样那样的遗憾和缺陷。譬如人们所极为关注的人类社会的平等问题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像平衡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平衡却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一样。这个世界上的平等也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不平等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无论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人是生而平等的,还是我国宪法所明确规定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等。这些实际上也都只是一种相对的平等,而不能理解为是绝对的平等。事实上,无论在整个宇宙空间、抑或整个地球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或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绝对的平等是从来没有过的。而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不平等,则恰恰可能是一种常态。
正如胡锦涛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说过:“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这个世界因不同而精彩。而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又充分地表现在物与物、事与事、人与人之间各不相同。星球有大小、气候有冷暖、环境有干湿、物种有高下、花色有艳晦、即便同种物种之间,也有良莠之分、高低不同、强弱之别。人与人之间的指纹不同、气味不同、眼虹膜不同,所有的一切都不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物种、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一物种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 经过亿万年的演变进化过程,在地球这个庞大的生物圈中,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在这种动态平衡的大的自然环境中,每一个物种尽管有强弱、大小、良莠之别,但又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共同形成残酷的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食物链条中无可替代的一个环节。物种与物种之间、同物种的个体与个体之间,通过对生存空间、自然资源占有的相互竞争,此消彼长、相生相克、共存共进等形式,共同在遵循着不断成长、进化,不断完善、发展的自然规律。正如《易经》中所言: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大自然采取的极其明显的扶强战略!它老人家铁石心肠,不讲丝毫情义、从不同情弱者、更无视鲜血和泪水。莽莽丛林之中,更是没有什么道德、信义可言!睿智、聪慧如毛泽东者,也曾在自己的诗文中,借用李贺的诗句,提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观点,来证明大自然的无情。而他早期的诗作“万物霜天竞自由”中,以“霜”作“天”的定语,更以力透纸背的笔触,把自然界的冷酷无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所幸人类在自然界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无情竞争和进化,终于走出了丛林。又经历了无数次人类个体、或不同利益集团之间血与火、剑与枪的洗礼,逐步发展到了现在的文明社会。尽管说这种洗礼仍在这个星球的不同时间、空间和局部区域中绵绵不断地延续着。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作为不争的事实,当早已形成为人们的共识。这无疑是人类社会极其巨大的进步。而在这种巨大的进步之中,每一个人类个体的平等权利,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尊重。其突出表现就是,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国家,无一不把在“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写在自己国家的宪法中。这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也是人类数千年来浴血奋战、不懈斗争的累累硕果。同时,也是维持人类社会安定和谐的极为重要的先决条件。作为生活在当代社会中的当代人类,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而感到欢欣鼓舞。
但是,在享有宪法赋予我们神圣权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这种平等是相对的,是和我们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相匹配的。具体到我们国家来讲,就是和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相匹配的。这种平等,是和过去了的黑暗时代中,人与人之间的极不平等的历史状况相比较而存在的。而距人们渴望达到的真正平等的美好目标,无疑尚有很远的距离。称之为是低水平的,似不为过。它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主要的需要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民主进程的整体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极大发展和公民素质及参政议政能力、民主意识的极大提高。
若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还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社会常态。即: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除下远古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因时间久远,很难确切考察,只能靠人类学家们在现存的人类落后部落的生存方式中来进行推断和猜测外。我们人类现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无不表明一个铁的事实:不平等是人类社会的常态!而追求平等,又是人类孜孜不倦、亘古不变的永恒梦想!蕴含着旧的不平等生产关系的社会制度被打破,代表着新的生产关系存在形式的新的社会体制,又会蕴含着新的不平等。这些,我们无论从古今中外诸多的奴隶、农民起义,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武装斗争中,都无一例外地可以看到。仅从我国来讲,无论是唐末黄巢农民起义提出的“均平”;宋王小波起义提出的“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南宋钟相、杨么起义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明末李自成起义提出的“均田免粮”; 太平天国起义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孙中山成立的同盟会提出的“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等都表明了人类追求平等的梦想。然而,所有这一切,最后或以失败而告终,或以一种新的不平等代替了旧的不平等。而此尤以李自成进北京后和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的表现更为明显、突出。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开创了人类追求平等理想的道路。这无疑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对这个道路的探索中,我们经受了并将还要继续经受各种艰巨的困难和考验。各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还会不同程度地在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之中。我们过去所经常提到的“三大差别”事实上就是一种不平等。而在现阶段,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的加大、两极分化明显、贪污腐败严重、歪风邪气盛行。不同公民之间在政治地位、经济收入、分配差距等方面亦毋庸置疑地存在着事实上的诸多不平等。并由此产生了、还将继续不断产生着这样那样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勇于正视、并需要认真对待和妥善解决的社会问题。
但是,作为人类个体的我们自己,还必须看到我前述的这样一个事实:即不平等是人类社会的常态。追求人类社会的平等,则是人类一直孜孜不倦亘古追求的永恒梦想。而此种梦想的存在,又构成推进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因素的逐渐消亡、和社会进行变革、进步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此种现象,同样是人类社会的常态。二者此消彼长,共同参与到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洪流之中。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姑且不论人们现存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对生产、生活资料的占有形式,社会财富的分配比例等等都有着显而易见的明显区别。单从人类出生之日起,其所携带的先天自然禀赋、遗传基因等,就不可能绝对地平等。当然,这和上述因素并非毫无关系。这需要从更为久远和宽泛的人类发展历史的深度和广度来考察。而这显然不是这篇短文所可以承担的任务。我们现仅从横断的历史剖面而论。现阶段,多少有些常识者都可以认识到这样一个现实:各个不同家庭出生的不同新生儿,其先天的受孕过程,父、母的智商高低、教育程度、家庭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的好坏,遗传基因的优劣等等,都各不相同。胎儿的发育程度、智能优劣、体格强弱、个头高低、相貌丑俊、反应捷钝、对外界的适应、接纳、交换、抗逆、承受能力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先天的条件再加上各个家庭所处的不同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关系、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教育、抚育的重视程度、拥有的社会财富的多寡;后天对教育资源的拥有和利用、个人的意志、毅力、悟性,各种重要人生关口的不同选择和条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以及个人的勤奋、努力程度,性格和气质特点、胆识和魄力大小、思维方式和冒险精神、将来就业岗位的性质和各种机遇,生活、工作中蕴含的各种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诸多显在、潜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存在着无限多的不确定因素。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这些无疑都会直接、间接地影响着每个个体的生存、发展空间和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也直接和间接地导致每个人都会有着和他人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和发展前景。会在这个社会中处于不同的阶层和利益集团之中。特别是现代社会,生存竞争极其惨烈,每一个生命个体,犹如森林中众多的树木、植物在争夺地下的养料、水分和空中的空气和阳光。像丛林中的百禽百兽在争夺着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料。所谓万物霜天竞自由。更何况人又毕竟不同于其他动物。有思想、有头脑、有感情、有道德、有纪律、有法律法规,有不同的社会关系和后天基础作支撑。有对人生选择和事物认识上的各不相同追求和看法。特别是有的先天强而后天弱,有的先天弱而后天强,有的先天弱后天也弱,有的先天强后天也强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各种客观的环境、条件不尽相同,各人的主观条件和努力也各有所异。这就使得人类社会更显现出远不同于丛林中的气象。会更加光怪陆离、气象万千。而且,由于人的欲望和需求是无止境的。作为人的自然属性,是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有一种追求无限自由、无限放纵和极度膨胀的趋势。而人的社会属性,又要求他必须站到整个人类整体利益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问题。所以就必须自觉地限制和规范自己的欲望、需求和思想、行为。以使之尽可能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和整体需要。这是人类道德的理论基石。所以个体的利益需求和各种欲望的满足,又要受着社会秩序、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制约等。素质高的人会自觉地遵守并维持这样的道德底线。而利欲熏心者则会无视这些规范的约束。这就需要社会用政策、法律、舆论监督和思想教育等手段来调控。由于上述错综复杂的情况和因素,会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不同程度地存在和产生。所以就又会出现重新洗牌的各种内在动机和无限的可能性。而且,即便有重大的社会变动欲强行扭转不平等的现状,可最终的结局依然会源源不断地出现新的不平等因素。这在古今中外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可谓屡见不鲜、屡试不爽。更何况,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运动之中。并且总是朝着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生命之于死亡、高[chao]之于低潮、穷困潦倒时的奋起、富不过三代的颓败、苦尽甘来、泰极否来、乐极生悲、物极必反......等等。所以世界上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绝对的平等。所有的平等只能是相比较而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且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
正如大自然是在不断地运动发展中维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一样,人类社会也始终在力求维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将自始至终存在着各种利益个体、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竞争、牵肘、制约和妥协。这种矛盾的各方,共存于人类社会这个大的矛盾统一体中。而且,我相信,这种状况将会伴随人类社会的始终。而人类社会也正是在这种不断地竞争、牵肘、制约和妥协的矛盾变化中,在人类不懈追求平等、公正、合理的理性中,才得以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从而使人类社会在一步步向更趋平等、更趋公平、更加合理的社会迈进。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人们的科学技术手段在不断的提高,社会的物质财富在不断增长,人类对社会、对人生、对自身的认识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也会不断深化、高度发展。最终人类必将会逐步迈入到高度理想、公平、真正实现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从而进入人类社会螺旋式上升的一个高级发展阶段。
而我相信,这个高级阶段的人类社会,决不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结和极限。但却是我们现阶段人类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我们共[chan*]党人所追求的最高理想。而回到文章的开端来讲,就是我们努力、积极工作所要追求的那个“极”。当然,在我们的各种工作岗位、性质不同的具体工作中,还有很多具体的终极目标。而这每一个具体终极目标的实现,都无疑是在为我们理想中的人类社会,为着更美好的社会制度和更高层次的平等、公平、合理的人类社会制度的实现,做着物质、精神等方面的量的“积累”和“积聚”。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积极”的真实涵义吧。
所以,我个人认为,正确地分析、客观地看待人类社会在现阶段所存在的不平等、不公平、不合理。不囿于其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困惑和束缚。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以宽宏的胸襟和眼光来冷静地对待所存在的类似的社会问题。不被眼前的困扰搅乱自己的心绪和既定的前进目标。不断适时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轻装上阵,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则无论于公于私,应该都是有益无害的较佳选择。即便仅从最低限度来讲,少些牢骚、多些快乐,少些愤愤不平、多些和颜悦色。这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对和家庭成员、单位同事的和睦相处,对创造良好的个人事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是绝对没有什么害处的。
邓公小平同志有很多经典名句,是众所周知的。我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十分推崇过他的“不争论理论”、“黑猫白猫理论”中所蕴含的务实精神。而我觉得,他在处理国际关系中所提出的“暂时搁置理论”,也是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的至理名言。胡锦涛总书记更是在多种场合、多次反复强调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和不合理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来讲,都有赖于经济建设的高度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一个国家是这样,对一个单位、一个家庭、一个个体的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少发牢骚多做事,少发议论多工作。这可能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更为务实、更具实际意义的选择吧!当然对于那些违反党纪国法的不法分子和贪得无厌、欺人太甚的不耻之徒。就像我从来不赞成基督主张的“当别人打过你的左脸后,再把你的右脸转给他”一样,我也向来是不主张对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恶”,适用“恕”字诀的!但是,对此类宵小之流的罪恶行为,相信各人自有各不相同的适合自己的处理办法。在下也就不在此不负责任地胡言乱语了。
本文已被编辑[文若书]于2007-9-24 8:42:41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薄玉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